首页 > 女生言情 > 明末达人秀 > 分节阅读 164

分节阅读 164(2/2)

目录

“不不,皇上,末将不是这个意思”

孙元化心中一紧,连连摆手,立即予以否认的同时,更是进而做出了解释。

“收复辽东失地,驱离与削弱建奴,乃是几代皇帝的夙愿,皇上这样做,趁此绝佳时机,一举收复辽东失地,重创建奴,乃是英明决策,末将并无他意。”

“而且,如今之时,关内的旱灾日益严重,迅速蔓延,波及的地方越来越多,单一的赈灾和兴修水利方式,已经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唯有迁移灾民,转移与分散灾情压力,才能更好的救灾,渡过时艰。”

“辽东之地,沃土千里,虽然地处蛮荒,罕有人迹,却是很好地安置灾民之所,同时也能稳固边境,加强边防力量,如此一来,可谓是一举多得。”

这番的言辞,绝非是孙元化的恭维,而是发自内心的感慨。

随着了解的越多,对关内的灾情越加了解,孙元化对于崇祯的这种救灾策略,向其他地方迁移灾民,就有更加直观的感受,非常的认同,尤其是身处朝廷重臣的行列,知道的就更多。

随着陕西和河南的灾民迁移,越来越多的百姓离开灾区,以孙元化所得到的消息,迁移灾民的成本,只是赈灾的一半左右,总得换算下来,朝廷还省了不少银子。

“是啊,孙将军,只要那些灾民能够在辽东稳定下来,并给他们一个相对稳定和和平的环境,他们很快就能够做到自给自足,并能够向朝廷缴纳一定的税赋,一增一减之下,朝廷节省而出的银子,何止是迁移百姓与赈灾所耗的钱粮之差”

“皇上英明,正是这个理”

孙元化唯有附和,事实证明,西南之策,就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虽然不是同一个地方,却有一个相通的共同点,都是战争频繁的区域,汉人的数量都处于相对弱势的处境。

而西南的移民之策,正好证明了这一点,不仅可以缓解另一个地方的赈灾压力,也可以将强朝廷对移民地的统治。

这个时候,似乎想到了什么,崇祯的心中一动,神色收敛了起来,变得异常的平静,眸子里更是闪烁着幽幽之光,喃喃般的自语道:“既然别人发动战争,都能发财,那我大明为何不可以为何非要为了那点虚名,使得大明的财政坠入深渊,入不敷出”

“皇上,您的意思是”

2

第三百五十章收复辽东失地三十四

随着孙元化犹豫的问出这句话,崇祯再次将目光转移到了他的身上,并做出了回应。

“朕的意思很简单,告诉前方的将士们,除了后金的粮仓与库银,皇宫内院,要收归国有,他们可以掠夺任何一个女真人的财物,除去一半要上缴朝廷,余下所有的金银珠宝吧都归他们所有。”

“呃皇上”

孙元化惊呆了,更多的还是错愕,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心中却是在暗想,皇上这可真够务实的,一点不为虚名所累,更在意实打实的好处,这是准备以战养战,效仿那些游牧民族的做法啊。

毫无疑问,若是这样做的话,大明的财政压力,将会得到极大地缓解,弄到最后,很有可能还会有所盈余。

这绝对改变了大明在辽东的窘境,以往之时,在这辽东,朝廷都是大量的投入,几乎是不计成本,罕有进项,得到的好处,也就是守住了一些地方,但那些地方,并未给大明带来任何的实际好处,唯有沉重的负担而已。

自然而然地,随着朝廷在东北的处境越来越不妙,朝野就出现了那么一个呼声,放弃辽东之地,固守山海关,以长城为依托,将后金和蒙古人挡在关外。

当然,皇上这样安排,让将士们这么做,其中不无复仇的意思,毕竟,后金进犯大明边境之时,行的也是烧杀掳掠,抢劫各种财物。

这个时候,容不得孙元化继续深想,崇祯再次开口了,却是转移了话题。

“对了,孙爱卿,陕西与河南的灾民,有多少人到了山东,登莱两州”

孙元化已经清醒了过来,听到崇祯的询问,略微沉吟了一下,似乎是在组织语言,片刻之后,就不急不缓的予以回复,吐字清晰,逻辑严谨,显得很是有条不紊。

“启禀皇上,目前为止,登莱两州,已经聚集了三十万的陕西灾民,包括那些招抚的乱民,河南的百姓四十万,现在还不断有两地的灾民,在各地的官府协调之下,不断向山东云集”

渐渐地,似乎想到了什么,崇祯的神色看似平静,一副镇定自若的样子,但心中早已波澜起伏,沉重不已,油然而生一股忧虑之意,随着孙元化的讲述,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开始变得心绪不宁了起来。

近百万的灾民聚集在山东,主要分布在登莱两州,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不稳定因,一旦一个处置不当,安排不好,要是这么多的灾民闹起来的话,后果将会难以预料。

仅仅是想想,就让人有一种头皮发麻的感觉,坐卧不安。

最为关键的是,自古以来,山东就是燕赵之地,各种侠士层出不穷,更是白莲教经常出没和活跃的地方,若是邪教从中一挑拨,蛊惑民心,很容易就酿成大乱子。

若是出现大规模的暴动,虽不至于威胁到京城的安全,但却扰乱了崇祯的大后方,将会给辽东之战带来很大影响。

毕竟,此次的北伐之战,收复辽东失地,主力就是袁可立部,还有辽东水师的配合,然而,他们的大后方就在山东,登莱两州,那里就是他们的军事基地,修整和补充给养的地方。

毫无疑问,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撇开给山东造成的动荡不将,单单是对前方大军的影响,就是难以估量。

这一刻,脑海里浮现这些念头之时,崇祯意识到,自己之前的决定,是有多么的草率,缺少详细的计划,以为照搬向西南移民,就可以了。

然而,事实证明,现在看来,他崇祯想得过于简单了。

殊不知,向东北大规模的移民,分散赈灾的压力,与西北移民有着很大的不同,一下子在山东聚集灾民近百万,就埋下了许多隐患,给山东带来了沉重的压力,超过了所能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