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65(1/2)
承载的范围。
毕竟,数十万灾民,不说别的,单单是一人一张嘴,填饱他们的肚皮,就不是山东和北直隶的粮仓所能承担的了。
时间拖得越久,就算不再向山东聚集灾民,粮食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直至最后酿成难以相信的后果。
何况,这么多的灾民,还有其他诸多衍生问题,比如社会治安等等。
崇祯终于按耐不住了,忍不住那种心慌感觉的侵袭,让其感觉胸口发闷,尽管很是着急,但还是摆出一副淡定从容的模样,询问道:“那些灾民安置的怎么样了有没有出现骚动粮食是否供应充足”
连连的发问,尤其是那越来越快的语速,孙元化就知道,皇上再也淡定不了,尽管如此,也不敢稍作迟疑,连忙回道:“皇上,敬请放心,熊大人从南洋采购的两千石米粮从海路出发,刚刚运抵山东,正好解决了粮食紧张的问题,灾民的情绪还算稳定,并没有什么骚乱。”
听到两千石米粮,崇祯就是暗暗长松一口气,那可是二十万斤粮食,省吃俭用之下,足够数十万人支撑个十天半个月的。
毕竟,对于那些灾民而言,不一定要吃得饱饱的,只要能够果腹就可以。
看到崇祯的神色缓和了一些,孙元化进而继续说道:“而且,为了防止那些灾民聚众闹事,登莱两府的官员,还抽调了一部分当地驻军,昼夜在安置灾民的地方巡逻,从而确保山东不至于出现什么乱子,能够平安渡过这个时期。”
“呼这样的话,朕就放心多了。”
崇祯刚一吐出这句话,面露轻松之色,似乎想到了什么,神色再次为之一紧,变得凝重无比,转而说道:“不过,这也不是解决之策,时间久了,还要面临粮食紧张的问题。”
这个时候,孙元化张了张嘴,就要询问,却被崇祯给打断了,后者的脸上带着淡淡的若有所思之色。
“嗯这样吧,孙元化,你着手准备一下,从那些难民之中,选择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先行迁移到辽东,安置到金州和复州两地。”
“可是,皇上,金州和复州,刚刚收复不久,四处还存着建奴的余孽,若是草草地将其迁移到那里,是不是太过于让他们冒险了毕竟,他们大多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老百姓,没有经历过战争,尽管还算年轻力壮。”
“无妨,孙爱卿,这个简单”f
第三百五十一章收复辽东失地三十五
崇祯来了这么一句,满脸的不以为然之色,不等孙元化提出质疑,再次开口了,似乎看出了他的担心之处。
“之所以让你选择身强力壮的年轻人,让他们先行移民到辽东,金州和复州一带,并不是放在那里就不管了,也不仅仅是发一些农具、粮食和田地,还有相应的兵器,以村为基本单位,组成民兵,环顾在城池的四周,村与村之间,不能离得太远。”
“民兵”
孙元化嘟囔一般的缓缓吐出两个字,满脸的不解之色,但还是明白了崇祯的大概意思。
“孙爱卿,所谓的民兵,其实意思很简单,和地方的乡勇差不多,但又远远不同。”
崇祯颇为意味深长的来这么一句,在这一瞬间,不禁想起了后世的一些事情,民兵最多的时期,当然就是解放战争之后,建国初期的那几年。
那个时候,虽然新中国已然存在,但是各地还是存在大量的土匪,亦或是国民党的游兵散勇,亦或是间谍,不同于明面上的双方互相征战,这些要麻烦的多,犹如疖癣之疾。
若是仅靠大军,短期之内,很难解决隐患。
因此,民兵就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各村成立民兵队伍,平时务农,若是山贼土匪来犯之时,那他们就是士兵,拿起枪,只要坚持一段时间,驻扎在附近的解放军就会前来支援。
此情此景,与现在的辽东何其相似
毕竟,被打散的那些鞑子行踪飘忽不定,又是零星分布,只要猫在哪个深山老林之中,即便明军再如何的强悍,也拿他们无可奈何。
总不能为了清除几个、十几个鞑子,就要搜山,搜树林吧
毕竟,就算是战争,有时候也要考虑成本的,投入的,是否获得相应的酬劳。
就算决心清缴那些山匪与鞑子的游兵散勇,派大军围剿,进山搜索,一个两个还行,权当磨炼新兵,操练军队,然而,若是面对数十、上百这样的上贼土匪,数量少,行踪不易察觉,大明的财政也支撑不了多久,尤其是现在这种多事之秋。
因此,民兵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可以保护村落的安全,如果山贼或鞑子多的话,只要坚持那么一会儿,附近的明军就会来援,将其一网打尽
要是少的话,民兵自己就能解决。
毕竟,和传统意义上的乡勇或团练不同,民兵不仅有朝廷装备的兵器,刀剑这些东西,还有火器加持,对付一般的、小股的山贼土匪还是没有问题。
脑海里闪过这些念头之时,不等孙元化做出回应,崇祯进而徐徐地说道:“这些村落的民兵,具有官方的性质,朝廷为他们派发兵器,还会予以一定数量的火器。”
“而且,每隔一段时间,朝廷还会对他们进行一定程度的操练,加强他们的军事素养,却不会给他们军饷。”
对于最后一点,民兵没有军饷,孙元化也能明白,民兵虽然带着一个“兵”字,有着朝廷的认可,但却不是真正的军队,更像是一村的乡勇或团练,专门维护本村的治安,抵御山贼土匪来袭。
因此,没有正式的编制,当然也就没有相应的粮饷了。
而且,这些民兵,不像那些边兵,有着诸多的束缚,他们要宽松自由得多,唯有山贼土匪来犯之时,才是一个兵,并不影响日常的生活。
这个时候,似乎想到了什么,孙元化的脸上现出淡淡的忧色,不无提醒的说道:“皇上,你看,眼看着就要进入夏末了,相比于中原,辽东的天气要寒冷的多,更加的恶劣,若是这些灾民迁移到辽东,没有一个住的地方,恐怕他们很难生存下去。”
“说得不错,孙爱卿,确实如此”
崇祯听得微微点头,附和了一句,但却没有多少的担心之意,紧接着继续说道:“不过,这个事情很好解决,此次出兵辽东,与建奴交战,袁可立他们应该会缴获不少的毛毡,完全可以作为这些灾民之用,在他们建立家园之前,村庄还未成型之前。”
这个时候,崇祯的话语稍稍一顿,眉头微蹙了一下,眸子里闪烁着幽幽之光,语气忽然变了,话语透着感慨的同时,又夹杂着几分恨意。
“如果不是努尔哈赤的坚壁清野,在他们占领的地区,捣毁辽东所有的村落,将所有的人口编在一起,或是弄到建州,或是充当他们的奴隶,咱们现在移民的话,就不会那么费事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