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文会初啼(2/2)
我老实点头:“学生学识浅薄,恐贻笑大方。”
他放下手中的书卷,目光平静地看着我:“学问深浅,自有公论。然,君子之心,当如止水,不因外物而波澜骤起。畏者,因有所求,有所恃。你若无所求于名利,无所恃于才学,又有何可畏?”
他的话,如冷水浇头,让我瞬间清醒了几分。是啊,我并非要去争个高低,只是去见识一番,会会友人,有何可惧?
“再者,”他语气稍缓,“你近日读书,颇有进益,虽未臻化境,然心思灵透,偶有妙悟,已属难得。文会唱和,重在一‘真’字。真情实感,即便言辞朴拙,亦能动人心魄。矫揉造作,纵使字字珠玑,亦是枉然。”他顿了顿,又道,“届时,若有人命题,你但依本心而作便是。记住,‘修辞立其诚’。”
“修辞立其诚……”我喃喃重复着这五个字,心中的慌乱竟奇异地平复了不少。
陈老先生不再多言,照常授课。只是在课程结束时,他看似随意地提点了几个近日讲书中涉及的、适合即景抒怀的典故和意象,又略略讲解了此时文人小聚时,唱和诗词通常遵循的一些基本规则与礼节。
我明白,这是他不动声色的指导与鼓励。
接下来的两日,我依旧按部就班地读书习字,练习琵琶,只是心中对那场即将到来的文会,少了几分畏惧,多了几分期待与准备。贾姨最终为我选定了一件天水碧的襦裙,配以月白半臂,清雅而不失庄重。云娘子来教琵琶时,听闻此事,也笑着鼓励了我几句,并即兴弹奏了一曲《高山流水》,说是预祝我觅得知音。
三日之期,转瞬即至。
那日清晨,天气晴好。我坐在妆台前,看着铜镜中被打理得一丝不苟的发髻和身上合体的衣裙,深深吸了一口气。
这一步踏出去,便意味着“苏小小”这个名字,将不再仅仅局限于西泠桥畔的这个小院,而是真正开始走入钱塘的文士圈中。前路是未知的,或许有赏识,也可能有质疑。
但无论如何,这都是一次主动的迎接,一次对更广阔天地的试探。
我站起身,对在一旁殷殷叮嘱的贾姨露出一个安抚的笑容。
“姨,我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