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凡人,开局血色禁地 > 第273章 言辞如剑

第273章 言辞如剑(1/1)

目录

她并非未见过沉稳之人,也并非不识世间玄秘术法,但王谢此刻的平静,却与她印象中所有的镇定不同。那并非出于修为或阅历的自信,而是一种更深沉、更久远的宁定,仿佛早在千万年前,便已阅尽尘世纷扰,心无波澜。

他言语简短,神色淡然。那种淡然,并非刻意示弱,更非强作从容,而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平衡之气。南宫婉一时之间,心底竟有些烦躁——这烦躁并非因他言语冒犯,而是因那份平静本身,像一面无尘古镜,将她心中一切讥讽与不屑都照得无所遁形。

他这一句话,平淡无奇,却如山石坠入静水,激起无声涟漪。穹老怪眉头轻蹙,神色复杂,似在权衡真假;董宣儿的目光微微一动,心神为之一震;而南宫婉唇畔那抹带笑的弧度渐渐僵住——她向来自信锋芒,擅以言辞探人心防,却在王谢这等神色之下,忽觉自己每一句话都显得多余。那淡淡一声“正是出自混元宫”,轻若风过,却似一道重锤,敲击在她心头,让她隐约察觉到,那“混元宫”三字,并非虚构之名,而是自带古老气息的真实存在。

她素来机敏,心中已有几分迟疑。她虽仍保持着那份冷峻神色,但眼底深处,已不复先前的轻蔑。她开始回想——若真有这样一宗存在,那它必不属于现今诸国门派之列。或许早在修界动荡之前,混元宫便已隐于尘世,只留下些微传说,或在典籍残页间偶有只字片语提及。

她的思绪渐渐散开,浮起一种奇异的矛盾。她既不愿承认自己误判,又不愿轻易否定那份自信。毕竟,从修行之始,她便受教于理性与逻辑的约束:凡事皆需有迹可循、有据可考。然而,此刻她面前的王谢,却让她第一次感到那种“理”之外的存在——一种无须证明,便令天地自生回响的道意。

穹老怪与董红拂静静看着这二人,未曾插言。气氛微妙地凝滞着。王谢的平静如秋水,南宫婉的目光却似寒霜,二者交汇之处,仿佛连空气都绷紧了。

南宫婉轻轻一哂,那笑容薄如刀锋,带着掩不住的冷意与讥诮。她的声音轻柔,却极锋利:“混元宫若真有如此传承,何至今日门人凋零?修仙界自古以来,凡有逆天妙术者,无不惊动天下,声传万域。岂有真法长存,却令宗门寂寂无闻之理?莫非此法只存于记载,从未真有人能办到?”

她的言辞如剑,每一字都锋锐精准,不是为争强好胜,而是一种冷静的理智在寻求破绽。那语气中隐含的轻蔑,带着宗门世家的自信——一种高处俯视的清冷判断。她并非刻意羞辱王谢,而是以修士理性立场,拒绝承认任何脱离常理的可能。

她的神情清冷而安定,双眸明若秋水,却藏着一丝不屑的光。那光并不刺人,却像寒星映雪,带着一种隔绝尘世的冷意。她既有傲意,也有理性。对于她而言,修仙界的规律亘古不变,若有人妄言能逆天改命,便是愚者狂谈。

然而,王谢听罢,仍不为所动。他只是静静抬首,眸光澄澈如镜,神情淡然,似乎早已预料到她的质疑。他的声音不疾不徐,带着一种古远的沉稳:“一切虚名与大道无益,我们混元宫并不讲究这些。”

他语调平缓,却极清晰,每一个字落地都似蕴着不容置疑的力量。那种从容,不是伶牙俐齿的辩护,也非故作郑重的姿态,而是一种源自心底的笃信——一种真正理解大道本意者,才会有的静定。

他的话语极轻,却有种令人心神微震的厚重。仿佛那“混元宫”三字,在他口中不只是宗门之名,而是承载了古老而深邃的传承——一种被岁月尘封、被世人遗忘,却依旧存在于天地间的道统。

南宫婉眉间那抹轻讥逐渐淡去,却依旧维持着冷然的姿态。她看着王谢,眸光微凝。那种平静的自信,让她心底不由生出一丝异样。她本以为自己能一眼看穿这年轻修士的虚实,可此刻,她却看不透——他的话语中没有虚张声势的躁气,也无被揭穿后的慌乱,反而有一种近乎古意的安然。

那安然让人不安。她缓缓抬起下颌,那一抹清冷的讥意依旧挂在唇边,却已不再那般锋利。她深知此时若再出言相讥,反倒显得自己气短。于是她只是淡淡凝视王谢,像要从他脸上寻出一丝虚伪的破绽。可那张面容,神色温雅、目光宁定,似乎连风声都无法扰动分毫。

那一瞬间,她心中忽有一种极微妙的感受升起——一种近似敬畏的感受,却又被理智立刻压下。她不愿承认这点,也不容自己承认。她告诉自己,这世间从未有真正的永恒,即便是所谓“脱离寿元”的说法,也不过是修士对长生妄念的另一种说辞。然而,她又不得不承认,从王谢语气间流露出的那种古意,却带着几分“道”之真韵,不似臆造。

他那句“虚名与大道无益”,落入她耳中时,竟令她微微心动。修途万载,多少修士穷其一生,皆在名利之间挣扎,妄图求得一丝“永生”之意。而他却淡言“无益”,似早已超脱尘世名相之外。若非真有所悟,谁能如此平静?

南宫婉垂眸,指尖轻轻摩挲衣袖,神情渐渐收敛。她心底的冷意,已不再是讥笑的锋芒,而变作一种难以名状的思索。她在思索自己所修的“掩月心经”,在思索修为、灵根、机缘之外,那条他口中所称的“混元”之道,究竟蕴含何意。

她心中泛起一丝不安,这不安并非来自威胁,而是一种深层的动摇。她隐约察觉到,若王谢所言非虚,那么她所信奉的修途,或许真的有其未触之极限;而那极限之外,便是他口中所谓的“摆脱寿元”——一个足以颠覆认知的终极境界。

她曾自诩聪慧,能看透世人虚妄,可此刻她才明白,真正的虚妄,或许正是那份“自以为知”。她突然想起早年宗中长老提及的一段古言:“大道之本,非为永生,乃为无生。”这句话在她记忆中早已模糊,如今却在王谢平静的声调下,再度鲜明起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