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以贪治明 > 第339章 荀学子弟

第339章 荀学子弟(2/2)

目录

“哈哈哈,离经叛道...离经叛道...离的是谁的经?叛的又是谁的道?”

嘉靖大笑出声,笑声中充满了得意。

在这一刻,嘉靖看懂了李斌。

“他离的是孔孟的经,叛的是程朱的道。可他压根就不是孔孟的门徒,人学的是荀学!是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走吧,回吧...”

“是,陛下。不过,陛下,臣还是没明白,他那些暴论,和他学的是什么,有何关联?”

“叫你平日多读些书,总是不听。多的,朕现在一时半会和你解释不清,但你应知自前宋倒荀至今,已逾数百年。他今日敢向朕表明心迹,坦言其乃荀学子弟,就是在告诉朕,其心向如何...”

“明白了!”

表忠心,陆炳懂了。

“你明白个屁!真想弄明白,去寻本《荀子》读读。这事对你们锦衣卫来说应当不难。噢,对了,回头给湖广千户所那边知会一声,让他们找找李斌当年的蒙师。”

“若是人活着,就拿了他入京;若是人已经去了,那就算了。”

嘉靖说完这句话后,便摆了摆手,示意陆炳去传令、办事。

蒙师?

怎得突然要寻李斌的蒙师了?

走在出宫的路上,陆炳不理解嘉靖这道命令的同时,内心也对嘉靖提到那本《荀子》,充满了好奇...

一直到挺久以后,陆炳才从《荀子·臣道》中,找到了答案。

那段文章是这么写的:

【从命而利君谓之顺,从命而不利君谓之谄;逆命而利君谓之忠,逆命而不利君谓之篡;不恤君之荣辱,不恤国之臧否,偷合苟容以持禄养交而己耳,谓之国贼。】

【君有过谋过事,将危国家社稷之惧也;大臣父兄,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去,谓之谏;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死,谓之争;有能比知同力,率群臣百吏而相与强君挢君,君虽不安,不能不听,遂以解国之大患,除国之大害,成于尊君安国,谓之辅;有能抗君之命,窃君之重,反君之事,以安国之危,除君之辱,功伐足以成国之大利,谓之拂。】

【故谏争辅拂之人,社稷之臣也,国君之宝也,明君之所尊厚也,而暗主惑君以为己贼也。故明君之所赏,暗君之所罚也;暗君之所赏,明君之所杀也。传曰:从道不从君,此之谓也。】

这一段话,看得陆炳那是心惊肉跳。

“从道不从君”也就罢了,毕竟这都明中期了。自团营落入文官之手后,故意顶撞君父以求廷杖扬名的朝臣,没少喊过这个口号。

真正恐怖的是那句有关“拂臣”的叙述:什么叫能以对抗君父之命,窃取君父之权柄,反对君父行事的方式,来安定家国,以功绩成就国家利益者,叫匡正之臣?!

陆炳毫不怀疑,这句话你特娘的但凡敢让太祖爷听到,祖坟都得给你扬了!

难怪那李斌之前,既不接受嘉靖的招揽,又不接受朝官的招揽;难怪嘉靖,会忽然下令要锦衣卫去查查李斌的蒙师...

更难怪,《荀子》会被排除出四书之列,科举完全碰都不碰这书一下...

更让陆炳感慨的是,李斌立场奇特也就罢了。

当他明摆明地把这件事摆到嘉靖面前时,嘉靖居然还不生气。

牛逼,属实牛逼!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