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浙东李学(1/2)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冬去春又来。
宁波。
“三月了,赌赢了!”
当李府的日历撕到嘉靖四年三月初一日,都未见锦衣缇骑上门拿人,李斌那颗悬着的心,彻底落进了肚里。
荀学子弟?
李斌微微撇嘴,只能说,荀子的思想的确是最接近后世人思想的儒家先贤。
在李斌眼里,孟子,那叫唯心理想主义。什么人性本善,什么万物皆备于我...
这些理论,其实是和李斌对世界、对人性的认知完全背道而驰的。
反观荀子,则偏向于唯物的现实主义。
从“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到“人性本恶”...
更有意思的是,荀子最出名的两位弟子,一位韩非子,一位秦相李斯,都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主张依法治国的典范。
是以,早在科考时,一旦做起策论题,李斌便容易冒出来的“另类”思想,在当下,被归为荀学,李斌毫不意外。
都说认知决定行为,完全是两套体系、两种思想教育下长大的人。
想要完美隐藏自己的特殊之处,在国家机器面前,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既然如此,何不借机行事,在给嘉靖一个合理解释的同时,顺便给那位小皇帝打个心理上的预防针呢?
根据历史上,嘉靖帝前期勤政的表现;以及距离稽山讲学过去一个多月,嘉靖都没下令拿人,这两件事,李斌做出了这个决定。
李斌赌的就是,眼下尚未心灰意冷,尚未被宫女勒脖、被火烧行宫整灭心气儿的嘉靖帝,还是有个“大明中兴”的梦想的。
在这种梦想的刺激下,他能够容忍一个所谓“社稷之臣”的存在,只要自己能有扎实的功绩打底,且不明着反对他。
偶尔有点出格的举动,只要有成绩,能对国朝有益,他嘉靖可以当作没看见。
这但凡是换在嘉靖移宫西苑的中后期,再借李斌两个胆,他也不敢这么干。毕竟对那会的嘉靖而言:稳定的忠诚,才是其最看重的。
至于社稷?
万一你为了所谓的社稷之利,要对我这个皇帝不利怎么办?
“大人,既然如此,那这新建书院的事...您看?”
李府书房内,张瓒、王羽裳皆在。
给《大学》注疏,并故意在这注疏中,留下荀学的线索让嘉靖发现“真相”,从而求得平安的操作。
李斌也没瞒着张瓒和王羽裳二人。
不仅没隐瞒,甚至在做这件事之前,李斌还单独找过张瓒。直言:“某如今和羽裳姑娘尚未完婚,若是有个万一,你护其去山西。王老大人,能保住你们。”
为了确保安全,李斌之前更是将两人都送出了宁波府城。一直到今天,确定不会有缇骑上门,李斌这才将人从城外召回。
同样是福祸相依...
以荀子之“性本恶”为思想根基,以心学“知行合一”为方法论,鼓捣出的新思想。如今也成了完全迥异于浙中王学的新流派...
虽在名义上,还是心学门徒。
可但凡多读过几本书的都明白,以李斌为代表的溪口学派,已然自成一脉。这一派的思想底色,和依然是唯心主义,依然强调性本善的浙中王学,迥然不同。
如今,这以奉化县为李斌主讲阵地的溪口学派,虽还达不到开宗立派的程度。却也有了为数不少的支持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