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 > 第276章 破壁和窥见

第276章 破壁和窥见(2/2)

目录

她顿了顿,状似无意地提起,目光投向远处隐没在树林间的建筑轮廓:“说起来,苏晓学姐提到的那个‘科技与人文’跨界沙龙,其实主题和我们‘灵韵’的理念非常契合。虽然你现在肯定没空参加这类活动,但或许……等我们的项目有了突破性的阶段性成果,我们可以考虑用某种形式,主动向更多圈内外的朋友展示这种可能性?不一定是正式的沙龙演讲,也许只是小范围的、更偏向交流的分享会。”她没有强求,只是播下一颗种子。让徐卓远的世界慢慢向外打开,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恰到好处的契机,拔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

徐卓远没有立刻回应,但也没有像下午拒绝苏晓时那样,直接给出否定答案。他沉默着,薄唇微抿,像是在内心构建模型,评估这个未来提议的潜在风险、收益以及必要的参数条件。

就在这时,封瑶的手机在口袋里轻轻震动了一下。她拿出来看了一眼,屏幕上是母亲发来的消息,询问她晚上是否回家吃饭,语气一如既往地带着那种小心翼翼、生怕打扰到她的关切。封瑶快速回复了一句“和同学讨论项目,晚点回,不用等我吃饭”,指尖在触摸屏幕上划过时,却微微有些发凉。

重生以来,她一直在努力弥合与母亲之间那道无形的隔阂。那个因父亲早逝、母亲不得不忙于生计养家而缺乏沟通、最终导致重重误会与疏离的过去,是她心底另一道需要细细抚平的深刻伤痕。母亲的改变她看在眼里,那份试图靠近的笨拙与努力让她心疼,但那些经年累月形成的坚冰,并非一朝一夕凭借单方面的意愿就能彻底消融。她常常感到一种双重的压力:既要向前奔跑追逐梦想与爱情,又要回头修补过去的裂痕。

她这细微的情绪变化,尽管转瞬即逝,却似乎没有逃过徐卓远的感知。他对于非语言信息——尤其是来自封瑶的——的捕捉,有时敏锐得惊人,仿佛自带一套专门针对她的解码算法。

“有事?”他侧头问,目光落在她刚刚收起手机的指尖上。

封瑶摇了摇头,将手机放回口袋,笑容里染上一丝复杂的意味,混合着温情与淡淡的无奈:“没什么,我妈问我回不回家吃饭。”她顿了顿,望着天边最后一道如同燃烧绸缎般绚丽的晚霞,轻声感叹,话语中流露出罕有的迷茫,“有时候会觉得,处理最亲近的人之间的关系,比解最复杂的数学推导或者调试最棘手的代码还要难。因为这里的变量是不可控的人心,没有既定的公式,也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每一次尝试都像是在未知领域探索。”

这是她第一次在他面前,如此直接地流露出关于家庭的一丝无力感。重生带给她的,不仅是弥补爱情遗憾的机会,还有重新审视并修复亲情的沉重责任。这份双向的救赎,同样充满了挑战,有时甚至会让她感到步履维艰。

徐卓远安静地听着。他对“家庭”这个概念缺乏温暖、具象的体验。他的成长环境充斥着极高的期望、无形的压力以及无法被理解的、如影随形的孤独。他无法给出任何基于亲身经历的有效建议,甚至无法完全共情那种复杂的情感纠葛,但他能精准地听出封瑶语气里那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与困扰,那是一种面对无解难题时的状态。

“情感系统,”他忽然开口,用了他最熟悉、最赖以信任的领域术语作为参照系,“其复杂度确实远超任何现有的人工智能模型。噪声干扰极强,反馈机制存在显着延迟,且响应模式高度非线性……这些都是难以量化、甚至难以稳定观测的难题。”他用他独有的方式,表达着理解。甚至带着一种近乎学术探讨般的、试图与她共同面对这个“难题”的意味。

封瑶愣了一下,随即心底涌上一股温热的暖流,驱散了方才那点凉意。她明白,这已经是他能做出的、最接近共情的回应。他在用他的全部知识体系作为工具,笨拙却真诚地尝试理解并接住她的情绪,试图将她的困扰纳入一个可以被分析、可以被共同面对的框架。

“是啊,”她莞尔,眼底重新漾起清亮的光彩,“所以我们需要‘灵韵’,需要去理解、去解析那些难以量化的东西。不仅是为了技术上的突破,也许……也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自己,理解身边那些重要的人,找到与这个世界、与内心深处更和谐的相处方式。”

徐卓远的目光与她在渐浓的暮色中交汇。那双总是深邃如寒潭、仿佛能吞噬一切光线的眸子里,此刻清晰地映着天边最后一抹瑰丽霞光,以及她带着笑意与理解的、清晰的身影。似乎有什么坚冰正在深处缓慢地、不可逆转地消融。他看到了她的通透与坚韧,不仅是对待项目、对待他,也是对待她自己生活中那些纷繁复杂的情感课题。而她,则在这一刻,清晰地窥见了他冷漠理智外壳下,那试图理解这个复杂情感世界的、笨拙却无比真诚的、如同初生婴儿学步般的努力。

“嗯。”他再次应道,这一次,那简短的尾音里,带着一丝极淡的、几乎无法用仪器捕捉,却能被她清晰感知到的认同。

两人继续沿着湖畔漫步,影子在身后被依次亮起的路灯拉得很长,交错又分开。他们之间的话题,从冰冷的技术逻辑到活泼的团队协作,再到微妙的人际关系与沉重的家庭责任……仿佛有一条无形的、坚韧的纽带,正在悄无声息地将两个曾经各自孤独、行走在平行轨迹上的灵魂,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编织进共同的未来图景。

封瑶知道,前路依然漫长。徐卓远内心的壁垒依旧坚固,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去软化;她与母亲之间的隔阂也需要更多真诚的沟通与共同经历去消弭;而“灵韵”项目本身,更是面临着理论与技术上的重重挑战。但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力量与笃定。

这一世,她不再是那个只能被动等待、暗自神伤、将自卑与爱恋深埋心底的女孩。她是主动的引导者,是温柔的治愈者,是手握未来答案的逆袭者。她会用她的成熟、智慧与珍惜,一点点照亮他阴郁沉重的过去,也弥补自己曾经留下的所有遗憾。

在带着荷花清香的湖风吹拂下,她悄悄握紧了掌心,仿佛要将这份决心与力量牢牢攥住。这一次,无论是爱情,还是亲情,她都要全力以赴,牢牢抓住,完成这场双向的奔赴与灵魂的救赎。

远处,一个穿着蓝色运动服、身影挺拔的男生沿着湖边步道匀速跑过,额头上沁着细密的汗珠,在路灯下反射着健康的光泽。他无意中瞥见了湖边并肩而行、气氛融洽的封瑶和徐卓远,脚步微微一顿,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似乎认出了封瑶,又对与她并肩的陌生男生感到好奇。但他很快调整呼吸,脸上恢复了一贯的爽朗表情,若无其事地继续向前跑去,矫健的身影融入夜色。那是学生会体育部的部长陈烁,一个阳光开朗、人缘极佳的校园风云人物,也是……在封瑶重生前,那个于懵懂自卑的青春期里,曾悄悄仰望过、却连靠近搭话的勇气都没有的、遥远而模糊的身影。

新的涟漪,似乎正在这无人察觉的角落,悄然荡开,为即将展开的故事,埋下了未知的伏笔。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