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善后与抚恤产业布局(1/2)
九龙城寨的硝烟散尽,但活着的人必须承担起沉重的责任。当舆论还在为城寨血案沸沸扬扬时,萧亚轩已经强压下个人的悲痛与疲惫,在向太的协助下,开始了沉默而至关重要的善后工作。这不仅是道义上的责任,更是维系信誉、安抚人心、避免后续麻烦的必要之举。
在一处由向太提供的、绝对隐秘的安全屋内,萧亚轩与向太对面而坐。桌上摊开着阵亡廓尔喀保镖的名单、家属信息以及复杂的国际汇款路径图。这些忠诚的战士来自尼泊尔山区,他们的牺牲,远在故乡的亲人或许才刚刚接到噩耗。
“按照之前合同约定的三倍支付,”萧亚轩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手指点着名单,“不,五倍。另外,以‘廖氏家族基金’的名义,额外设立一笔教育信托,承担他们所有子女,直至大学毕业的全部教育费用。”
向太看着眼前这个年轻女子,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与复杂。如此年轻,经历如此巨变,却能如此冷静果断地处理这等棘手且耗费巨资的事务,这份心性与魄力,远超常人。她点了点头:“放心,渠道绝对安全,款项会分批次、通过不同名义汇出,确保家属能顺利收到,也不会引来不必要的关注。”
每一笔巨额抚恤金的汇出,都像是一块沉重的石头投入深潭,虽能稍许慰藉生者,却无法真正衡量生命的重量。萧亚轩亲自核对着每一个账户,确保没有任何疏漏。她知道,金钱无法换回那些鲜活的生命,但这是她目前唯一能做的,对忠诚与牺牲的微薄回报。
在半岛酒店的咖啡厅,廖奎和萧亚轩见到了即将离港的汉斯与皮埃尔。两位佣兵换上了便装,少了战场上的煞气,多了几分江湖浪子的不羁。
皮埃尔将一个不记名账户的凭证收好,里面是远超约定数额的丰厚佣金,他咧嘴笑了笑,用法语说了句“合作愉快”。汉斯则更为沉稳,他与廖奎用力握了握手,那双经历过无数战火的眼睛里,带着对强者的认可。
“廖先生,萧女士,”汉斯的中文带着口音,但很清晰,“你们是我遇到过……最特别的雇主。”他从口袋里拿出一张只有一串数字和一个小国邮箱地址的卡片,递给廖奎,“这是一个紧急联络方式。将来如果还有类似‘清理工作’,或者你们遇到其他……常规手段解决不了的麻烦,可以试试联系这个号码。”
这不是普通的客套,而是一种基于实力和共同经历产生的、属于他们那个灰色世界的认可与承诺。廖奎接过卡片,看了一眼,慎重地点了点头:“谢谢。”
没有更多寒暄,两位佣兵起身,潇洒地挥了挥手,便融入了酒店外的人流,如同滴入大海的水滴,消失不见。
位于半山区的养和医院高级病房内,丹增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但伤势依旧严重,需要长期的治疗和康复。萧亚轩亲自前来探望,看着这位忠诚的队长身上缠绕的绷带和监测仪器,她心中充满了感激与愧疚。
“丹增队长,所有医疗和康复费用你无需担心,我们会负责到底。”萧亚轩轻声说道,“你唯一的任务就是安心养伤,尽快好起来。”
丹增因为虚弱无法多言,只是用眼神表达了自己的感谢与坚定。他能活下来,本身就是奇迹,而雇主的不离不弃,更是让他和剩余廓尔喀队员的忠诚更加稳固。
白天,萧亚轩是那个冷静、高效、处理着巨额资金和复杂事务的女强人,是团队成员可靠的后盾。但每当深夜,她独自一人留在酒店书房,看着窗外维多利亚港的璀璨灯火时,白日里压抑的情绪才会悄然浮现。她会拿出那份阵亡名单,手指轻轻拂过上面每一个冰冷的名字,眼前仿佛又闪过他们牺牲时的惨烈景象。泪水会无声地滑落,不是为了示弱,而是对逝去生命的哀悼,也是对自身所肩负责任的沉重体悟。她迅速擦干眼泪,深吸一口气,将这份脆弱深藏心底,因为明天,还有更多的事情需要她去面对。这个家,需要她坚强。
九龙城寨的血色硝烟逐渐在公众视野中澹去,转化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和警方卷宗里待解的谜题。对于廖奎一家而言,生存的危机暂时缓解,但更长远的立足问题,迫在眉睫。坐吃山空绝非良策,更何况他们手中掌握的资金,既是保障,也是可能引来新麻烦的诱饵。必须让钱流动起来,转化为更稳固的根基。
厚重的红木门隔绝了外面的喧嚣,VIP室内静谧而奢华。墙上挂着古典风格的油画,真皮沙发柔软舒适,空气中弥漫着雪茄和旧钱的味道。廖奎——此刻对外是南洋商人“廖月生”,穿着萧亚轩为他挑选的合体西装,坐在主位上,虽然依旧难掩一丝与这环境格格不入的硬朗气质,但那份沉静的气度已能镇住场面。萧亚轩坐在他身旁,手臂虽已拆去绷带,但动作间仍能看出一丝小心。陈经理则坐在对面,面前摊开着厚厚的报表和市场分析文件。
“廖先生,萧女士,”陈经理推了推金丝眼镜,语气专业而充满激情,“根据我们研究部的深入分析,目前香港经济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起飞期。制造业,特别是新兴的电子业,以及传统的地产业,蕴含着巨大的机遇。”
他翻开一份图表,指向不断上扬的曲线:“看,这是近三年电子表、晶体管收音机等消费电子产品的进口数据及本地组装出货量,几乎是每年翻倍的增长!日本在电子元件和技术上领先,而我们香港,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由贸易港地位和大量廉价、守纪律的劳动力。从日本进口核心零件,在本土进行组装,再销往东南亚乃至欧美,这中间的利润空间非常可观!”
接着,他又切换到地产板块的图表:“再看地产。战后人口持续涌入,工商业快速发展,对土地和楼宇的需求与日俱增。尤其是九龙塘、港岛半山这些传统优质地段,以及一些目前看来偏僻、但未来极有可能因政府规划或基建而升值的地块,现在入手,进行长线持有,绝对是明智之举。钱家在这方面消息灵通,有合作的可能。”
陈经理口若悬河,数据详实,逻辑清晰,将香港未来几年的经济蓝图勾勒得充满希望。萧亚轩认真听着,不时提出一些关于技术门槛、供应链和销售渠道的问题,显示出她敏锐的商业头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