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高薪成了!定晚朝,定相权!(1/2)
而叶言的猜测也没错,此风是朱元璋同样让刮起来的,但该断也必须要迅速断掉。
因此,当空印案引发的肃杀之风,在京城官场席卷月余,在官官场都人人自危下,在连胡惟庸一党都暂敛锋芒之际,洪武四年十月中旬的一次例行早朝上,朱元璋终于亲自定调此事了。
他没有立刻提及空印案,而是先听完了六部循例的奏报。
当户部尚书新任的李仁战战兢兢地禀报完国库近况,尤其是提到因抄没贪官家产,国库银两骤增,已远超年初预期时,朱元璋点点头,缓缓开口表达了他的意志。
“嗯,钱多了,是好事,也是坏事啊。”
他看向百官,若有所指的表达了这一点。
“好事是,咱大明短期内,不必再为北伐、赈灾、河工的银子发愁。坏事是……哼,这钱,是沾着血的!是咱用九百多条人命,还有更多人的流放、杖责换来的!”
整个奉天殿无人敢说话,所有人都屏住呼吸,不知道皇帝接下来要抛出的,是更烈的雷霆,还是……
但!
朱元璋既然要掐断这股风,他也不客气。
“但这血,不能白流!这钱,也不能就那么堆在库房里生锈!王彦!”
“臣在!”分身王彦应声出列,躬身听命。
“你前番谏言高薪养廉,说官吏清苦,易生贪心。当时国库空虚,朕虽觉有理,却难为无米之炊。如今啊……”
朱元璋指了指户部尚书刚刚呈上的奏报。
“这米就来了,虽然来得不光彩,但终究是米!你当日所言,高薪之后,若再贪墨,该当如何?你再给朕,给满朝文武,说个清楚!”
好家伙!
叶言当时就不困了,朱元璋还挺会玩弄政权,这下高薪之策总算争到了。
他心领神会,立刻操控王彦,以斩钉截铁的语气,讲出了此前说过的那件事!
“回陛下!臣当日所言,高薪养廉,非是姑息养奸,恰是为律法立威,为陛下立信之基石!”
“官吏俸禄足以养家糊口,安身立命,使其无需为生计所迫而铤而走险。如此一来,朝廷待士大夫可谓仁至义尽!”
“故此,若在此厚禄之下,仍有官员胆敢贪墨枉法,则其心可诛,其行再无任何借口可寻!彼时,陛下再行严刑峻法,则非陛下不教而诛,而是彼等自寻死路!天下人亦无话可说,只会拍手称快,言此等蠹虫死有余辜!”
“高薪,正是要让我大明律法的刀锋,磨得更利,落得更准!让每一个为官者都明白,朝廷给了你体面,你若不要这体面,那等待你的,就只有身败名裂,家破人亡!”
深吸一口气,叶言说出他最初的谏言核心之点。
“这才是高薪养廉的真意——养的是廉洁之心,立的是必杀之威!”
或者说,唯有高薪,最起码能保证未来官场该有的秩序,而不是因为这过少的俸禄而不得已的让官员必须去贪腐!
这个道理此前说的很明白了,这番话也逻辑到位,朱元璋也听的明白,大家都听的明白。
而最关键的,朱元璋只要这话中最大的一个特点逻辑——将高薪政策与严惩贪腐完美地捆绑在一起,未来能彻底堵住了那些可能以“俸禄不足”为借口开脱贪腐的后路!
朱元璋也听得连连点头,眼中赞赏之色毫不掩饰:“好!说得好啊!这才是治国之道!朕纳谏了,朕也清楚为君者不能光会杀人,也不能光会给钱,是要让该活的活得好,该死的去死得明白!”
他猛地站起身,这一刻属于有一种终结乱局的决断!
“空印一案,至今已近一月有余!该杀的,杀了!该流的,流了!该查的,也查得差不多了!”
他突然看向百官,看向可能还在算计利用告赏清除异己的官吏们。
“朕现在告诉你们!朕是用数百颗人头,明示,贪墨、欺君,是什么下场!也用于正与王彦这‘自陈辩白’、‘诛连’之法告诉你们,朕并非不教而诛,给了尔等一线辩白之机!”
“但这股风,该停了。”
他尤其注视几个日日举报,夜夜思索举报的官吏,吓得那几人满头大汗。
朱元璋却哼了一声,至此也等于画下告赏的句号。
“朝廷不能总活在猜忌和恐惧里,百官不能整天想着怎么告发同僚,或者怎么防着被人告发!若如此,政务谁来处理?天下谁来治理?”
“所以,朕今日决断如下——”
“第一,空印案主要案犯处理已毕,后续琐碎案件,由三司依律尽快结案,不得再无限扩大牵连!朕不希望再看到有官员因莫须有的猜忌或被攀诬而入狱,也不希望看到再有诬告者被处于极刑!”
“第二,即日起,朕就准王彦所奏,推行‘高薪养廉’新制!”
“吏部、户部即刻会同详议,根据官员品级、职务繁简,重定俸禄标准!务使各级官吏,俸禄足以保证其本人及家眷在京或任职之地,能过上体面生活,无需为柴米油盐锱铢必较!所需银两,就从此次抄没的赃款中拨付!”
这一条旨意,如同春雷炸响,让许多原本惴惴不安的官员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在经历了空印案的腥风血雨后,竟然迎来了实实在在的加俸?
叶言却也高看老朱一眼,虽说他本质上就是利用分身的高薪后可杀的逻辑,可涨俸禄啊,真涨了。
他是推动者,他都有种不现实的感觉,朱元璋终究是变了,哪怕还是为了他的利益,但能做到这一步已经不易。
朱元璋特意停顿许久,看百官或多或少的感激目光出现后,他们冷静后,他才说了借着分身话,下的新调子。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高薪既行,朕的仁至义尽,也已做到!自新俸禄施行之日起,凡再有贪墨受贿、枉法渎职者,无论情节轻重,案值多少,一律罪加一等!”
嚯!
这才是洪武啊!
“尔等明白否?朕可不希望再有任何‘俸薄无奈’之类的借口可讲!届时,休怪朕的刀锋不利,诛族、凌迟,绝不容情!朕就是要让天下人看看,吃了皇粮,还敢伸手的人,会是什么下场!”
“胡惟庸!”
“臣……臣在!”胡惟庸连忙出列,心情复杂至极。
他明白,朱元璋此举,既收买了中下层官员的人心,又用更严苛的未来法律加固了枷锁,更借此机会明确警告了他这类权臣。
“你身为中书政事,总揽政务,给朕盯紧了!高薪新制,要尽快落实,不得有误!今后的考功司,也要把‘廉’字放在首位!朕要的,是能办事、又干净的官!”
“臣……遵旨!”
胡惟庸躬身领命,背后却已是一片冰凉。
他知道,经过空印案和这次高薪定调,朱元璋对朝局的掌控力已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自己日后行事,必须更加如履薄冰。
他以为今日早朝到此也就结束了,而对朱元璋而说空印被叶言推动后,有些事,也该做了。
他最后环视全场,语气放缓,却依旧带着不容置疑的终结意味!
“空印一案,到此为止!朕希望,这是第一次,也希望是最后一次,需要动用如此酷烈的手段来整肃吏治!从今往后,朕给尔等体面,给尔等厚禄,尔等也便需还给朕一个吏治清明、高效运转的朝廷!”
“若有人以为,高薪之后便可高枕无忧,甚至心生懈怠,或者以为朕会就此放松稽查……那他便大错特错!朕的眼睛,永远在看着你们!”
“大明的律法也永远悬在你们头顶!”
这话让很多臣子都觉得紧张,但也不算什么。
可接下来朱元璋的话就很有意味了,这波属于恢复正史的发展了。
他扫过下方神色各异的臣子,尤其是在中书省几位大员脸上停留片刻,随即抛出了一个让众人心头再震的决定。
“国事繁剧啊,千头万绪。如今空印案了结,高薪新制待行,北伐、河工、民生诸事还是刻不容缓。仅凭每日一早朝的惯例常朝,朕恐政务有所贻误,诸卿奏对也亦难周全。”
他略一沉吟,语气斩钉截铁说了让一群人都吓一跳的话!
“故而,朕决意,即日起,增设‘晚朝’制度!于每日酉时中刻(六点),朕将于武英殿再开朝会。”
“所议之事,主要为早朝未决之紧要政务、各部衙遇之突发情状,以及需即刻批复之紧急章奏。参会人员,由朕视情点选,或召重臣,或唤专司之员。力求事不过夜,案无留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