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于正冒死进谏!朱元璋怒而静之!(1/2)
第六日,清晨,奉天殿。
血腥气可完全还未散尽,至今京城西市,杀人声不绝于耳。
百官此刻比往日更加恭谨,也更加死寂。
许多人脸色苍白,眼窝深陷,显然这几日都未曾安眠,可能也在担忧什么,例如牵扯到他身上?
这空印案骤然爆发的阴影,其实完全如同实质的铅云,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上啊。
朱元璋此时端坐在龙椅之上,面沉如水,也扫视着所有人。
这连续数日的杀戮和流放安排,似乎都并未能消解他心头的怒火,反而让其更加愤然,但也同样更加冷静。
这几日,朱标更是私下和叶言说过关于此事,他的见解,完全是不能接受他父皇的这等血腥安排。
要知道,这位太子可不是未来那位在洪武十五年,二十九、三十岁的他,也并非是这场空印案的原推动者。
现在年仅十七、八的他,简直是无法接受此案的爆发下,此番举动啊,他深知不认为该如此。
虽说叶言马上也要去改变此案件的朱元璋处理手段,但也在当时,用了一个逻辑说服了他——“殿下,你要认真去想,若此案爆发更晚,陛下当为如何啊?”
仅一句话,朱标当时就一愣,面露不忍之际,也似乎清楚拖的越久,死的人才更多。
洪武四年,建国四年就发觉此事,其实已经是好事了,还能争些什么呢?
况且,这样去想,死的人都已经少了,朱元璋的手段其实没有问题的。
但知道是一回事,来到今日的早朝,朱标站于储君的位置,抬头注视老朱的侧脸,他也依旧仿佛想说什么来劝谏,但目光触及朱元璋特意扫来的视线时,他又从心的收了回来。
自己想劝,但劝的动吗?
也就是这种气氛,连太子朱标都感觉内心沉重的情况下,其他人更不堪。
六部汇报之后,老朱也直接就想对此事进行完全的定性。
“哼!奏报结束了吧?那么好!朕今日再说这空印一案,想必诸卿也都已知晓了吧?朕不废话。”
朱元璋是缓缓开口,说的很慢,但所有官吏却更紧张的不由颤抖。
哪怕胡惟庸都难以掩盖自己的情绪,与历史发展不同,朱元璋借着叶言推动的这双大手,他首次在历史中暴露了他真正处理一场超级大案的血腥手段。
这种血腥,唯独元朝方能比拟,甚至还差一些火候。
“朕,很痛心!也很震怒!”
老朱可不是在开玩笑,这确实是他的感想,朱元璋从未想过,那郝建所说居然捅破了天。
而且说出的事,居然是他曾经都未曾想到,堪称就在他朱元璋眼皮子底下贪腐的事实在存在,而且……绝对可以称得上,这是整个官僚主义对他君权主义的完全亵渎!
所以朱元璋的愤怒其实突破了面对叶言分身时的愤然,这种愤然是真正身为一国之君,完全无法忍受此亵渎事实导致的极度爆发情绪。
可哪怕他越是愤然,但他反而越发平静,缓缓站起身,双手撑在御案边缘,身体前倾,那股压迫感让距离丹墀最近的几位老臣都几乎站立不稳。
“九百八十七人啊……这还只是开始!朕的天下,朕的国库,就被这些蛀虫,用一张盖了官印的空文,掏弄于股掌间四年之久!”
他突然彻底站直,御案被他的手掌拍得一声闷响,这声音真正做到吓了所有人一大跳。
“而就这样,还有人跟朕说,这是惯例!是他元朝留下的旧俗……呵呵呵!”朱元璋冷笑不已,但同样更加愤然的扫过所有人,“但你们似乎忘记了,现在是我朱元璋的天下!在朕这里!没有前元的惯例,只有大明的王法!”
“欺君!就是十恶不赦!贪墨!就是死路一条!”
他猛地再度一脚踢开御案,声音这下子才彻底激昂!
“那么好!朕也就告诉你们了——此风不绝,国将不国!”
“朕意已决!主犯,皆斩!抄没家产,妻女充入教坊司!三族流放戍边!佐贰官,知情不报、协同舞弊者,同罪!而即便未曾分润赃款,亦视同欺君,杖一百,流三千里,遇赦不赦!”
嚯!
尽管早有预料,但当这最终的判决从皇帝口中亲自宣布时,殿内还是响起了一片压抑的惊呼和倒抽冷气的声音。
这远比他们想象的最坏情况还要酷烈!
此刻的洪武可没有按照历史的轨迹去走,诸臣只知道朱元璋嗜杀官吏,但从来还没真正经历过来自洪武爷对大案级别的真正血腥处理手段。
可现在所有人清楚了……
朱元璋是不仅是追究主犯啊,连许多可能只是按习惯行事,并未贪墨的佐贰官员也要遭到如此重惩!
仗一百,家人流放,其本人一生流放!
这就意味着,空印案的血,始终流得要更多,更广!
何其残酷!
现在所有人也都明白,皇帝的意志已决,空印案就将以最酷烈的方式收场,在这洪武四年的即将入冬的寒秋里,,任何人试图求情或辩解的行为,也都无异于自寻死路。
哪怕是徐达,哪怕是蓝玉、宋濂等……
就算是胡惟庸都低着头,虽说,他嘴角却几不可查地动了一下。
不知他是庆幸自己此番未被牵连,还是嘲讽朱元璋的酷烈终将留下的隐患。
所有大臣,包括叶言都清楚,他们看到了对方整肃吏治的必要是不假,却也都清楚如此大规模的清洗恐怕会伤及国本。
而怎么伤,叶言必然也借此机会说出来。
他深吸一口气,也突然察觉自己推动空印提前爆发,肯定是比直至洪武十五年爆发少死很多人。
但正如此前用分身抓捕底层官吏的那一刻的感悟一样,包括对于朱元璋的手段,他很清楚。
可正因为清楚,他也知道在奉天殿上一句话,外面的京城就是彻彻底底的血流成河。
该争的,必须要做!
所以几乎在朱元璋认为此事完全定性,自己身为皇帝的意志贯彻下去后,也就在这堪称万马齐喑,人人噤声的时刻,队列中,一个人影却突然动了。
是于正!
叶言直接操控着这具分身,稳步出列,不喊启奏,不说废话,当场就跪倒在地。
“陛下!”
仅仅一声。
唰!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
惊愕、不解、担忧,甚至还有一丝看傻子般的怜悯。
就在这个时候,这小小的兵部主事,于正他站出来想干什么?
难道他也要学之前那些不怕死的言官,在这种时候去触怒龙颜?
疯了不成!
朱元璋锐利的目光也马上转移过来,他眉头立刻微蹙,带着一丝被打断的绝对不悦和审视!
“于正?你此刻是何为?你莫非有事奏!”
朱元璋的语气绝对不好,此次也不似从前,老朱会习惯的面对谏言。
在他看来,空印一事甚至超越了科举,超越此前最严重的户籍和宗室问题。
这是赤裸裸的欺君,是对他帝王权威最彻底的蔑视!
此刻任何试图质疑他判决的行为,都无异于火上浇油。
可叶言的分身,于正却先是猛烈的一磕,抬起头时,便毫无畏惧地迎上朱元璋的目光。
“臣,兵部主事于正,此次!冒死进谏!”
上来就定性是冒死进谏?
朱元璋马上有了猜测,但更加不悦了!
“冒死?!切!”朱元璋嗤笑一声,仿佛听到了什么笑话,“朕看你是活腻了!结合当下情况……于正,你莫非要为那些空印案的罪人求情不成?”
就是这句话!
奏对还得奏对,但于正确实表达出了这一点,光是这一点,百官里不知道多少人震撼的看向他。
“臣,并非求情!”于正的声音极为洪亮,也极为理直气壮,“空印舞弊,欺君害民,此事罪证确凿,依律当惩!陛下严查此案,整肃纲纪,臣由衷敬佩,更知陛下雷霆之怒,实为江山社稷计!”
还是古代官场的潜规则,必须要先肯定皇帝的出发点和行动的正当性,才能安稳说出后面的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