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朱元璋直杀户部公廨,上来就废了户部尚书!(2/2)
在他眼中,这早已是官场中心照不宣的惯例,牵涉之广,盘根错节。
他只能常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有时也需倚仗这般完美的账目,来粉饰政绩与稳固权位。
但他万万没想到,这朱元璋,这洪武皇帝会以这样一种粗暴直接的方式,因为那糊涂官郝建的谏言,直接就将这块遮羞布彻底撕碎了!
“臣……臣实在不知啊!陛下。”范敏只能磕头,试图撇清关系,“定是下给臣时间,臣一定彻查……”
“不知?呵!好一个不知!”
朱元璋却直接冷笑一声,甚至猛地一脚踹在对方面上,范敏当场就鼻梁被踢歪,口吐鲜血。
这一幕,叶言虽早有预料,但朱元璋是真狠啊!
这位洪武帝也不管对方的状况,弯腰,一只手抓住他的衣领。
“你范敏上任以来,户部账目始终清晰,收支绝对平衡,你记得不记得,朕还时常在胡惟庸等重臣面前也夸你理财有方?嗯?”
“但如今看来,你这‘方’便是默许甚至纵容这等蠹虫,用空印文书来欺瞒朕,做你的太平堂官?”
对方这小子都吓得身体剧烈颤抖,可在洪武时期,没有一个官吏能像叶言和其分身那样不要命的敢和朱元璋争辩。
朱元璋又一甩胳膊!
啪!
一巴掌扇在对方脸上,然后又一脚踹开踹开瘫软如泥的范敏,力道之大让后者闷哼一声,蜷缩在地,鼻血直流,却连痛呼都不敢出口。
老朱看都没看他一眼,仿佛刚才只是拂去了一粒碍眼的灰尘,他甚至还慢条斯理地提了提刚才动作间略显松垮的龙袍下摆,脸上那抹残酷的玩味笑意不仅未减,反而更深了几分。
他也依旧没有咆哮,声音反而至此平静了。
“范敏啊,你身为户部之首,坐到今天这个官位,你难道不知道一句不知,是根本不能搪塞过去的吗?”
“陛下!可臣冤枉!臣是对陛下忠心耿耿的啊……!”
范敏强忍身体的巨大痛苦,涕泪交加,试图做最后的挣扎。
因为他清楚,不挣扎,不单单是他死,他全家都要完蛋!
“忠心?”朱元璋却不屑的大声在笑,然后笑了好一会才收,“所以你的忠心就是让朕看着这些漂亮的假账,以为天下太平,国库充盈!而你的忠心,事实就是养着这么一群硕鼠,在‘明面’的啃食咱大明的根基?哈哈哈哈,好笑,真的好笑啊。”
他踱回条案前,随手又拿起另一本账册,漫不经心地翻动着,语气平淡得像是在闲聊家常,内容却字字诛心:
“你就是把咱当成傻子了。”
“你就是默许,甚至纵容。因为你清楚,这早已是着,法不责众嘛,何必去做那个得罪人的恶人?安安稳稳做你的太平尚书,岂不美哉?”
“甚至!”
他猛地将手中账册往案上一摔!
砰!
这声音又惊得所有人心脏骤停。
“你以为你到事发那时,就如现在……你说你不知,咱因为建国的难处,建国后无人可用,咱也不能动你,但咱告诉你,咱...不,朕!朱元璋!朕告诉你,朕即使没了你这户部尚书,朕也可以治理好这个国家!你给朕记住了。”
这是最关键的一句话了。
狂!
来自朱元璋这大明开国皇帝的狂,别管他是不是吹牛,这话关键是告诉这户部尚书范敏算是官生到头……不,人生也到头了。
范敏彻底瘫软在地,面如死灰,彻底连求饶的话都说不出来了。
他知道,一切都完了,这朱家皇帝就不是来查案的,是直接来定罪,来清算的!
空印之事,一旦被捅破,就是弥天大案,他作为主管官,无论如何也逃不掉干系。
历史上,他确实因此案而被处死,此刻发展的走向,也正残酷地向着这个叶言已知的结局汇拢。
叶言也并不同情他,这种事绝非是不得已,这个空印是做了,官吏就一定清楚会出事,怎么可能不知道自己什么后果?
范敏就是该!
朱元璋看也不看被如死狗般拖下去的范敏,他的目光重新回到那堆积如山的账册上,眼神中的寒意更盛。
“继续查!”他对王彦,也是对所有人宣布,声音斩钉截铁完全不容置疑,“给朕一页一页地翻,一本一本地对!朕今天,就要把这户部,把这空印的烂账,彻底翻个底朝天!”
“王彦!”
“臣在!”王彦立刻应声。
“也记下!户部尚书范敏,失察渎职,纵容乃至可能参与空印贪墨,即刻革去所有官职,押入诏狱的大事!”
“臣遵旨!”王彦沉声领命,亲军府的侍卫也开始干活。
至此,老朱也不再看这范敏的下场,仿佛此人也已不值得他再多费一丝口舌。
他的注意力重新回到了那堆积如山的账册上……
“还有,刚才那页的问题,记下了?”
朱元璋手指点了点方才发现问题的账册。
“已悉数记下,涉事吏员档案随时可调。”
王彦回答得干净利落,叶言也知道老朱这真是一点就炸的火药桶呢。
狠,很狠!
“好。”朱元璋挽起袖子,露出结实的小臂,“那也不必等朕去一个个去翻了,你们放开手脚的放心给朕干活!”
他指向库房中央的空地,命令还是不容置疑的语气:“就把这些账册,给朕从头到尾,一页一页地筛!凡墨色、印泥、纸张有异,凡数目有疑,凡流程不合者,无论涉及何人,无论官居何位,一律给朕标记出来!”
“将其姓名、职位、籍贯,连同疑点,即刻呈报于朕!”
“臣等遵旨!”
王彦等官吏毫不迟疑,立刻指挥随行的书吏搬来桌椅,取出笔墨档案,就在这户部架阁库内,当场设立起了临时的审计衙门。
书吏们虽战战兢兢,但户部尚书的下场摆在眼前,他们在朱元璋冰冷的目光注视下,哪怕再恐惧,也只能迫于这股皇帝的威压下,硬着头皮开始飞速翻阅核对。
朱元璋则拉过一把太师椅,大马金刀地坐在库房门口。
一句话表达现在的状况——
皇帝坐镇,人事主管当场核对档案,户部官员跪了一地,库吏们是在皇帝的注视下被迫且主动的揭发这账目的真正问题。
他不发怒,不咆哮,只是静静地坐着。
但这种沉默的注视,比任何雷霆震怒都更具压迫感。
这是一种绝对不容置疑的掌控力。
他不需要通过怒吼来彰显权威,他的存在本身,就代表了对此事的重视。
当然,偶尔他也会开口,提出几个意见。
“王卿,浙江布政司去岁秋粮那一笔,核对一下承运库的入库记录。”
“山东盐课转运使衙门上个月补报的那份损耗明细,再查一遍经手人。”
“应天府洪武三年夏税绢帛的数目,与工部核销的记录对不上,标记出来。”
“还有……”
每一条指令都精准地指向可能存在问题的环节,显示出他对国家财政运转的细节有着惊人的了解和记忆力。
同时,老朱仅一手操作,一个足以让无数人头落地,也能让国库瞬间充盈起来的金山入口彻底出现了。
可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