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百谏成圣下,大明死谏官! > 第121章 地理证明周期律,关键是,历史是位好老师的道理?!

第121章 地理证明周期律,关键是,历史是位好老师的道理?!(2/2)

目录

“……”朱元璋沉默了,这话确实不假,他也想起当初打仗时,那天气寒冷,士兵们多么的辛苦。

“难道每逢寒冷天气,那就是一个朝代必然灭亡之际?”

朱元璋想的这个逻辑,还是很符合古代人思维的。

朱标也是提出这一点,李魁却马上摇头,但并没有先回答,反而是继续说着他的逻辑。

“本官还要说关键一点,是于我中原农耕之地来看,寒潮则意味着霜冻提前,庄稼生长期缩短,南方或许只是减产,而北方……麦苗冻死,秋粮无收!旱灾、蝗灾往往接踵而至!”

他竖起一根手指。

“而这种自然灾害下,粮食!是粮食才是维系一个王朝命脉的基石!粮食锐减,则饥馑遍地!”

“诸位殿下,你们想想!”李魁的声音变大,但也充满了自信,“看了历史,知道了这一点后,当一个王朝本身已因土地兼并、胥吏横行,乃至户籍固化而民力凋敝,国库空虚,而又恰在此时,一场席卷南北的大寒期降临!南有胡骑如狼似虎叩关劫掠,北有因绝收而嗷嗷待哺的百万饥民!朝廷是拿什么去赈灾?是拿什么去养兵?又是拿什么去抵御外侮流寇之敌?”

朱标表情瞬间变白,若叶言本体是和他讲明白了民心的道理,那么李魁此刻就补全了另一点。

你认为民心问题可以压制,那么地理问题,你能压制吗?

那是自然的气候变化啊。

李魁也是突然咧嘴一笑,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皇子们表情难看,走廊的朱元璋和大臣们,统统面色发白。

“说到这里……在这种情况下,其结果不言而喻吧?必然是流民啸聚,在寒冬活不下去,而不得不起事,致使遍地烽火!”

他再一拍桌!

“而再到那时,一个王朝的根基在严寒下,本就因为土地兼并等多重问题而不堪重负,再加之百姓于饥馑下为活命而可能去起事、造反的双重打击下,是必然会轰然崩塌!这也就是冰冷的气候周期叠加在这朝代发展到某个极限,自身各种问题上而必然会有的结局,这也就是历史周期律最冷酷无情,最无可抗拒的结果体现!”

李魁走到窗边,推开窗户,一股凛冽的寒风瞬间灌入堂内,吹得烛火摇曳,也吹得众人遍体生寒。

此刻恰逢秋天,甚至说也接近寒冬时日了,他也指着外面灰蒙蒙的天空。

“你们以为我断言大明国祚难逾三百年是诅咒?非也!这是警醒!本官是希望你们明白,我大明江山此刻或许如日中天,但未来数百年间,必然会遭遇这样的严寒之劫!”

“不可能!”朱樉此刻却很不服,他起身喊道,“就算有这寒冬,那我大明也绝不会亡国,我父皇是得位最正的好皇帝,我大明也断然不会出现你嘴中的问题,民心……大不了就为民心多做一些利于百姓的事,那不就好了吗?”

你说朱元璋多能洗脑他的儿子,朱樉的暴虐未必没有他的影响。

而且朱元璋你啊,是不是总和你的儿子们说你得位多正,你会多么努力,你的大明就能多江山永固?

实在可笑。

“哦?你相信这一点?”李魁也关上了窗,也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我说起地理,是因为历史能证明得了地理的气候的长期重复性,而本质上,这历史啊……”

叶言也在思索,所有李魁是仰头仿佛在思考什么。

不到片刻,叶言想到了一句现代里很有趣的话,必然能让古代人也听了后,有所感想?

“今日本官看来应该这样说,是在本官看来,历史若是比喻成人的话,那么她就是一位最温柔的先生,这位好先生甚至不会像本官今日这般,动手打你朱樉,而是啊……”

大家都是一脸问号。

把历史比喻成人是何道理?

但后面的话,瞬间让朱标、朱元璋恍然大悟,甚至多了一种后怕。

“她是一位最好的老师,当你不长记性,甚至始终不理解她讲的课时,她不会多说你什么,她会直接,甚至说不厌其烦的教你一遍又一遍,甚至一次次再把当初的错误做出示范,让你身为亲历者,让你能亲自看看,她到底要教你的是什么!”

“历史……历史是个老师?”这是课室内,朱樉这些孩童下意识的重复。

大家都是听得云里雾里,只觉得这说法古怪又新鲜,但一时抓不住要害。

朱棣眉头紧锁,咀嚼着这句话:“甚至示范……错误?”

然而!

堂外的朱元璋,在听到这句话的瞬间,身体猛地一震!

那感觉,如同九天之上垂落一道无声的惊雷,不偏不倚地劈在了他的天灵盖上!

轰——!

朱元璋只觉得一股寒气从尾椎骨直冲天灵盖,浑身的血液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了。

他下意识地扶住了身旁冰冷的廊柱,才勉强站稳。

“历史……示范错误……”

这几个字,听起来简单,但他可是一个朝代的缔造者,这话通俗易懂到他听到后,浑身一凉啊

朱元璋!

一个凤阳放牛娃,一个皇觉寺的游方僧,提三尺剑,扫荡群雄,驱逐暴元,再造华夏!

他自认是开创者,是扭转乾坤的伟人,他将前朝的错误,无论是蒙元权贵的贪婪、民族的分化,甚至是吏治的腐败、民生的凋敝都看得一清二楚!

他建国伊始,制定严刑峻法,整顿吏治,打击豪强,不就是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吗?!

他以为自己是跳出轮回的那个人!他以为大明江山在他的铁腕之下,将与那些腐朽的旧王朝截然不同!

可是……李魁这轻飘飘的一句话,却像一把冰冷的手术刀,无情地剖开了他内心最深处的恐惧和自欺!

历史会示范错误!

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他朱元璋现在所做的一切,他引以为傲的新朝气象,他苦心孤诣制定的制度,包括那该死的户籍制,在历史这位“老师”眼中,可能根本不是什么新篇章的开启,而仅仅是又一次错误示范的开始?!

而且历史这位老师也不会多说什么,她只是沉默地看着,看着新的王朝建立,看着新的权贵诞生,看着新的兼并开始,看着新的压迫形成……然后,当矛盾积累到顶点,当民怨沸腾如火山,当天灾人祸如期而至!

砰!一切轰然倒塌!

接着,她平静地翻开下一页,对下一个懵懂无知的“学生”,也许是又一个从底层崛起的枭雄说——看,这就是上一个王朝犯的错误,现在,轮到你总结经验,继续分析你建立的朝代了。

他朱元璋和他殚精竭虑建立的大明,在历史长河中,很可能只是历史这位“老师”用来教导后人,一个也即将可能被毁灭,一个新的反面教材?

一股前所未有的巨大羞辱感和恐惧的寒意,瞬间攫住了朱元璋的全身!

这比刚才灌入堂内的冷风,要刺骨千倍、万倍!

“咱,咱做错了吗?咱必须要好好整改大明?”

废话!

与此同时,堂内的朱标脸色也在瞬间变得惨白如纸,额角甚至渗出了细密的冷汗。

他比弟弟们更成熟,也更理解李魁话语中蕴含的恐怖逻辑链。

“历史示范错误……”

这句话像一把重锤,狠狠地砸碎了他心中某些根深蒂固的认知。

他原本以为,前朝覆灭是因为暴元无道,是因为蒙元权贵贪婪愚蠢。

只要我大明君臣一心,励精图治,吸取教训,便能跳出那个可怕的轮回,开创真正的万世基业。

可李魁的话,彻底颠覆了这一点!

“可是李魁……李先生。”朱樉也并不是白痴,可他还是不服,哪怕都改口称先生了,“你所说也是一种比喻,我虽年纪虽小,知识也必然不如你,但你这句话并不能证明到那时,我大明的后世君主不能改变历史,不能挽救江山,这也只是你的谬论!而且你这就是危言耸听,我相信如宋濂先生说的,人定是能胜天!一切都是事在人为!而且你这话若让父皇他知道,你这命可就不属于你了。”

“二弟……”朱标忍不住开口,但他还在思索。

李魁却更加不屑的一笑,还点了点头。

“昂,你说的都对,但死很可怕吗?本官就算现在就死,就算当场被国子监的侍卫杀死,但我说的道理已经很明显了,寒冬气候加之民心问题,一个朝代的崩塌也仅仅是瞬息之间。”

他又整理了下官袍,拍了拍不存在的灰尘。

“而且本官为何比喻历史是位老师?其实就是还想告诉你们,包括太子殿下一个道理,很多事的答案并非需要我这等臣子去讲,你们翻开历史,你们看看无数王朝的兴衰,历史上的字就早给出了你们所有疑问的答案了。”

“而且……”

李魁也知道不需要再说了,最终的一句话是?

“千万莫要不当回事,莫要让这位老师再给你们亲自演示,再在后来人无力之际,去后悔,那本官今日说的就没了意义。”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