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9章 龙旗北指(1/1)
平壤城内的腥风血雨,并未因渊盖苏文的棺椁尚未下葬而稍有停歇。权力的真空如同散发着诱人香气的腐肉,引来了无数嗜血的秃鹫。渊男生虽以长子身份继任莫离支,但其二弟渊男建、三弟渊男产早已培植党羽,手握兵权,岂肯甘居人下?指责兄长“得位不正”、“暗通大唐”的流言在街头巷尾悄然传播,支持不同王子的将领在军营中厉兵秣马,高句丽王宫深处,那些被渊盖苏文压制了数十年的王族们,也看到了重掌权柄的渺茫希望,暗中串联。剑拔弩张的气氛,几乎将平壤的空气都凝固了。
身处漩涡中心的渊男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父亲的余威正在迅速消散,两个弟弟的步步紧逼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他深知,仅凭自己现有的力量,根本无法稳定局势,甚至可能步上前朝那些在内斗中身死族灭的权臣后尘。在巨大的恐惧与对权力的渴望交织下,一个极其冒险,却可能是唯一生路的念头,在他心中疯狂滋长——引外力以自固!
夜色深沉,一支绝对忠诚的小队护卫着一名心腹使者,悄然离开了动荡不安的平壤城。他们避开所有可能的眼线,如同鬼魅般潜行,最终成功渡过波涛汹涌的鸭绿水,进入了唐军控制的辽东地界。使者怀揣着渊男生亲笔所书的密信,以最谦卑的姿态,向大唐边将表明了来意——高句丽莫离支渊男生,愿内附称臣,永为大唐藩屏,恳请天朝皇帝陛下发天兵,助他平定国内叛乱,铲除“不臣之逆党”。
消息以最快的速度被送至长安。
紫宸殿内,李治看着渊男生那字里行间充满惶恐与乞求的密信,呼吸不由得急促起来。他蜡黄的脸上再次泛起病态的红晕,但这一次,眼中燃烧的不再仅仅是机遇的兴奋,更是一种乾坤在握的决断。
“众卿,高句丽内乱,渊男生乞援,此乃天赐良机,使我大唐可不费吹灰之力,复父皇之遗志,永绝东北之边患!”他的声音虽然依旧沙哑,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度。虽有老臣出于谨慎,提及劳师远征、耗费钱粮,以及需防渊男生反复等顾虑,但在李治看来,与彻底解决高句丽这一战略目标相比,这些风险皆可承受。
蓬莱殿中,武媚仔细分析了局势。她看到了此战对巩固李治权威、彰显“乾封”新气象的重要性,也看到了借此进一步掌控军国大事、在军队中安插影响力的机会。她向李治进言,支持出兵,并在后勤调度、粮草转运以及部分将领的推荐上,展现出惊人的效率与精准。她的目光,已越过眼前的战事,投向了战后辽东格局的重塑,以及如何将这份开疆拓土的功绩,更紧密地与“二圣”的统治联系在一起。
决策已定,帝国的战争机器随之轰然启动。诏令颁下:以功勋卓着、老成持重的李积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统摄诸军;以勇冠三军、威震辽东的薛仁贵为副大总管,充当前锋。另调契苾何力等将领协同,发营州、幽州等地府兵及蕃汉联军数万,克日启程。
不多时,辽东大地之上,龙旗招展,甲胄鲜明。庞大的唐军队伍如同一条钢铁洪流,浩浩荡荡渡过辽水,向着高句丽境内开进。马蹄声、脚步声、车轮碾过土地的沉闷声响,汇成一股无形的压力,席卷而去。李积稳坐中军,目光深邃,薛仁贵白马银枪,意气风发,大军所到之处,高句丽边境城寨望风归降者甚众。
龙旗北指,锋芒直指动荡的平壤。大唐,这个东亚的巨人,终于等来了期待已久的机会,以其强大的国力与军力,正式介入高句丽的存亡之局。而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暴,也必将搅动更多隐藏在水面下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