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8章 权臣陨落(1/1)
乾封元年的春风,似乎格外眷顾辽东的冻土。冰雪初融,露出黑沉沉的田野和斑驳的山峦,鸭绿水裹挟着残冰,发出沉闷的咆哮,奔腾向南。然而,在这片看似万物复苏的生机之下,一股令人心悸的寒流,正从鸭绿水对岸那座名为平壤的古城,悄然弥漫开来。
最先感受到这股寒流的,是戍守在辽东边陲城堡的唐军斥候和边境官吏。他们从往来于两岸的商贾、难民,甚至是从一些隐秘渠道传来的只言片语中,拼凑出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高句丽的擎天巨柱,执掌国政数十载、让隋唐两代帝王都曾铩羽而归的莫离支渊盖苏文,已于数日前,在平壤他的府邸中,薨了。
消息起初如同水面的油花,飘忽不定,但很快便凝聚成沉重的铅块,压在了每一个关心辽东局势的人心头。驿道上的快马骤然增多,马蹄声踏碎了边境的宁静,带着加急的军情文书,如同接力般,昼夜不息地驰向帝国的中心,长安。
大明宫,紫宸殿。
殿内依旧弥漫着淡淡的药香,李治半倚在御榻上,身上盖着厚厚的锦被,正听着宰相汇报日常政务,神色恹恹。一名内侍省官员几乎是踉跄着闯入,也顾不得失仪,扑倒在地,双手高举着一封粘着三根羽毛、代表最紧急军情的密报。
“陛下!辽东……辽东六百里加急!高句丽莫离支渊盖苏文……病逝了!”
刹那间,殿内落针可闻。李治原本有些涣散的目光,如同被无形的力量骤然凝聚,猛地锐利起来。他几乎是抢一般地从内侍手中夺过密报,飞快地拆开火漆,目光死死地钉在那寥寥数行的文字上。
“渊盖苏文……死了?”他喃喃自语,声音因激动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他反复看了几遍,仿佛要确认这消息的真实性。随即,一阵剧烈的咳嗽打断了他的凝视,他不得不放下密报,用手帕捂住嘴,肩膀因急促的呼吸而耸动。
近侍慌忙上前拍背递水。好一会儿,李治才缓过气来,蜡黄的脸上却反常地涌起一抹病态的红晕。他挥开近侍的手,目光重新投向那份密报,眼中燃烧着一种久违的、近乎炽热的光芒。
“好!好!天助朕也!天助大唐也!”他连声道,声音虽然沙哑,却透着一股压抑不住的兴奋与野望。父皇太宗皇帝数次东征,皆因这渊盖苏文而功败垂成,饮恨终身!这根扎在大唐东北边境数十年的毒刺,这根他李治登基以来始终无法拔除的眼中钉,竟然就这么……死了?
他仿佛看到了,那扇一直对大唐紧闭的高句丽国门,此刻,正伴随着渊盖苏文的死亡,裂开了一道致命的缝隙。疲惫与病痛在这一刻似乎被巨大的机遇暂时驱散,一种完成父皇未竟之业、建立不世之功的强烈冲动,在他胸中澎湃涌动。
几乎在同一时间,蓬莱殿中,武媚也接到了同样的消息。她屏退了闲杂人等,独自立于窗前,望着庭院中初绽的玉兰,神色平静无波,唯有指尖在窗棂上无意识划过的动作,泄露了她内心的不平静。
渊盖苏文之死,意味着高句丽权力结构的崩塌,意味着平衡被打破,意味着……巨大的风险与同样巨大的机遇。她迅速在脑海中推演着各种可能:高句丽内部谁会继承权力?是会陷入内斗,还是会团结一致对外?大唐该如何应对?是作壁上观,还是……
她的嘴角,缓缓勾起一丝冷峻的弧度。无论高句丽内部如何演变,这对大唐而言,都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机会。关键在于,如何把握,才能让这机会的利益,最大化地落入掌控之中。她需要立刻了解李治的反应,也需要开始思考,在这场即将到来的风暴中,她,以及她所代表的势力,该如何落子。
权臣陨落,如同一块投入东亚政治棋盘的巨石,激起的涟漪,正迅速扩散,牵动着大唐帝国最高权力核心的神经,也预示着,一场围绕高句丽命运的巨大弈局,即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