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化解风险(1/2)
陈如轩眼看着公司发展越来越好,已经进入了快车道。
此时他想着制定一个未来五年计划,作为指引公司发展的具体细则。
当他正细细思考时,突然办公室的门被周明宇推开了。
“陈总,这是风险管控部发过来的一份报告,主要内容就是公司现在发展较快,问题也很多,甚至列举了很多的风险弊端,希望请陈总重视一下。”
陈如轩其实最近也在想这个问题。
他觉得未来五年计划除了要发展,同时也要管控风险。
接着陈如轩指尖快速扫过风险报告首页的核心风险摘要,眉头却没皱一下。
反而拿起桌上的内部电话按下快捷键:“行政部,十分钟后在一号会议室准备紧急会议,通知采购、财务、人力、技术、销售及风险管控部负责人务必到场。”
电话那头的行政总监刚应了声“收到”,陈如轩就挂了电话,将报告倒扣在桌上,起身整理了一下西装外套,动作干脆利落,没有半分犹豫。
周明宇站在一旁看傻了眼——他本以为陈总会先花时间研究报告,没想到直接召集开会,这份雷厉风行的劲头,比平时推进新项目时还要果断。
不到十分钟,周明宇跟着陈如轩走进一号会议室时,六个部门的负责人已经全部到齐,每个人手里都拿着笔记本和笔,显然是收到了“紧急会议”的信号,不敢有丝毫怠慢。
陈如轩走到主位坐下,将风险报告推到会议桌中央,开门见山:“风险部刚提交的报告,列了供应链、现金流、团队、竞品四个核心风险,今天开会不找问题,只谈解决方案,按顺序来,采购部先。”
采购总监老王立刻拿起报告翻到“供应链依赖华北单一原材料基地,极端天气可能导致断供”那页,苦笑着开口:“陈总,这个问题我们上个月就注意到了,正在跟西南的原材料基地谈合作,但对方要价太高,一直没谈拢。”
陈如轩没等老王说完,就从公文包里抽出一份文件夹扔过去:“打开看看,上周我让战略部介入谈的,对方同意把价格降15%,预付款从50%降到30%,合同细则都在里面,今天就能签。”
老王慌忙翻开文件夹,看到落款处已经盖着对方公司的预审章,连违约责任都标注得清清楚楚,他猛地抬头,眼里满是震惊:“陈总,您怎么不早说?我这还跟他们耗了半个月!”
“让你先谈,是看采购部的谈判底线,”陈如轩语气平淡。
“现在底线摸清了,再推一把,效率更高。”
全场瞬间安静下来,几个负责人交换了个眼神——原来陈总早就盯着供应链的问题,只是在等合适的时机出手。
“下一个,财务部。”陈如轩的目光转向财务李总监,报告上“新项目投入超8000万,现金流储备仅够支撑4个月”的字样格外显眼。
李总监推了推眼镜,有些局促地说:“我们正在跟两家银行谈授信,但他们担心新项目回报周期长,利率压不下来。”
陈如轩直接拿起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开了免提:“张行长,我是陈如轩,上次说的1亿授信,利率能按3.8%算吗?”
电话那头的张行长笑着回应:“陈总,您上周提供的新项目试点数据我们看了,用户留存率高达65%,完全符合我们的低风险标准,3.8%没问题,合同明天就能送过去。”
她瞪大眼睛看着陈如轩——她谈了一周都没搞定的利率,陈总一个电话就解决了,而且额度比她申请的还多2000万。
“下周让出纳跟张行长对接,”陈如轩挂了电话,看向李总监。
“现金流储备要保持在6个月运营成本以上,这是底线,以后每月上报一次。”
李总监连连点头,低头飞快地在笔记本上记下“6个月储备”“每月上报”。
“人力部。”陈如轩的声音转向人力资源赵总监,报告里“新人入职3个月离职率达20%,核心岗位人才缺口12人”的问题,是最近团队扩张的老大难。
赵总监深吸一口气,硬着头皮说:“我们加大了校招力度,但优质人才被竞品抢得厉害,新人离职主要是因为没人带,跟不上节奏。”
陈如轩没说话,而是示意周明宇把投影仪打开,屏幕上立刻出现了“新人双导师计划”的PPT,赵姐看到第一页就愣住了——上面的方案跟她上周提交的初步想法几乎一致,但更细化,连导师的考核标准、新人的成长路径都写得明明白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