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扩展业务(1/2)
陈如轩的公司进军新能源市场的消息传得越来越远。
省工信厅的相关领导也注意到了这一事情。
随后省市两级的工信部门前往陈如轩公司进行调研座谈。
陈如轩一接到消息,便带着刘晓华在公司门口等待。
“陈总,这工信部门的领导什么时候到啊?”
“应该快了吧,咱们拓展新能源市场是一次新的尝试,虽然看起来与咱们的本行没太大的关系,不过公司壮大了,多业务也是应该的。”
话音未落,三辆银灰色商务车就冲破晨雾驶来,稳稳停在办公楼前的迎宾区。
陈如轩立刻整理好西装袖口,快步上前,正好迎上率先推开车门的省工信厅副厅长赵卫国,伸手时掌心带着恰到好处的温度。
“赵厅长!欢迎您来指导工作,我是公司负责人陈如轩。”
赵卫国握着他的手轻轻晃了晃,目光里带着审视却更多是温和:“早听说你这个大V这两年敢闯敢干,跨界新能源还搞出了自主技术,今天就是来亲眼看看。”
跟在后面的市工信局局长李红梅也笑着上前,手里还拿着一份文件夹:“陈总,咱们市把电池项目列为‘年度重点培育项目’了,今天除了调研,更想听听你们有什么难处,能帮的我们绝不推脱。”
陈如轩心里一热,侧身引着众人往里走,路过大厅展示台时,赵卫国的脚步突然停在新能源电池样品前,指尖轻轻敲了敲外壳:“这就是你们自主研发的?重量看着比市面上的轻不少。”
“没错赵厅长,”陈如轩立刻接话。
“这款电池采用了新型复合电极材料,重量比传统电池轻22%,但能量密度能到180Wh/kg,充电35分钟就能充到90%,而且我们做过零下30度的低温测试,续航只衰减12%。”
李红梅眼睛瞬间亮了:“零下30度?咱们东北客户最愁冬天续航缩水,你们这技术刚好戳中痛点!之前有车企找我们反映,想找能适应北方气候的电池,我看你们这就很合适。”
研发部的张老早已在会议室等候,见领导们进来,立刻捧着一叠检测报告迎上去,指着眼眶泛红的检测员:“赵厅长、李局长,这是国家级检测中心的报告,我们的电池经过16次针刺、挤压、高温测试,没有一次出现起火或漏液,安全性绝对过关。”
赵卫国接过报告,手指在“安全等级”那栏停了几秒,抬头看向陈如轩:“研发这技术花了多少?团队有多少人?”
“前后投入6.8亿,团队53个人,整整熬了28个月,”陈如轩语气坚定,“最难的时候账上只剩3000万,有人劝我放弃,但我觉得新能源是国家大方向,咬着牙把自己的房子都抵押了,才撑到现在。”
赵卫国放下报告,突然拍了下桌子:“好一个‘咬着牙’!做企业就得有这股韧劲!现在国家要大力发展新能源,你们有技术、有决心,省里肯定会全力支持。”
座谈会刚开10分钟,生产部主管就带着订单报表进来,声音里藏不住激动:“陈总,各位领导,目前已经有4家车企跟我们签了意向协议,定金合计9.2亿,生产线设备下周就能从日本运到,月底就能试生产。”
赵卫国一听,立刻看向随行的产业处处长:“王处长,记一下,他们需要的正极材料,省内那几家供应商你去对接,让他们优先保障英华的产能,价格上再压一压,不能让原材料拖了后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