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生78,从接手军工厂开始 > 第九十四章 幸亏跟上了红星厂

第九十四章 幸亏跟上了红星厂(2/2)

目录

会议室里的反应,比总厂那边更加剧烈!

这些原本前进厂的管理层,经历过厂子濒临倒闭、工资拖欠、人心涣散的至暗时刻,更能体会到如今这份收获的来之不易和珍贵!

“徐……徐厂长,您说的是真的?咱们二厂……也按这个标准发?”一个车间主任声音都有些颤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当然是真的!”徐伟平看着手下这些跟着他熬过苦日子的老兄弟们,心中也是感慨万千,语气斩钉截铁。

“林所长说了,既然合并了,那就是一家人,总厂有的,我们二厂一样不少!福利每人一百块标准,年终奖一个月起,表现优秀的,同样可以上浮!”

“太好了!”

“这下可算是对得起手底下那帮兄弟了!”

“老天爷,我这就去告诉他们这个好消息!”

看着大家乐呵呵,眼神里充满了火热干劲的样子,徐伟平笑了笑,抬手示意大家安静:

“消息要传达,但考核也要跟上!林所长强调要公平公正,咱们二厂也不能落后!各车间,部门,立刻根据总厂下发的评选办法,结合咱们自身情况,制定详细的考核细则,把真正干活好、有贡献的同志评出来!”

“要让这笔钱,发得让人心服口服,更要激励大家明年干得更好!”

“放心吧,厂长!我们保证办好!”

“对!一定把好事办好!”

众人纷纷拍着胸脯保证,然后兴冲冲地离开办公室,去传达这天大的喜讯了。

办公室里安静下来,徐伟平走到窗前,看着二厂厂区内同样忙碌而充满生气的景象,与一年前那种死气沉沉、人人自危的氛围判若两个世界。

他点着一支烟,深深地吸了一口,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感慨。

“今年,可总算是过了一个好年了啊……”他喃喃自语,“对得起大家,没让大家失望……”

他想起了去年过年时的凄惨景象:厂里账上一分钱没有,连给退休工人发点米面油都困难,工人们聚在厂门口,眼神麻木而绝望……

那时的他,感觉天都要塌了,而现在,一切都变了。

工人们不仅能拿到足额的工资,还有如此丰厚的年终奖和福利,家家户户都能过上一个肥年,脸上重新有了笑容和希望。

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那个年轻人的到来,源于他当时那个看似“屈辱”实则英明的决定,接受红星厂的联合生产方案。

“跟对人了啊……”徐伟平再次感慨,庆幸自己当时下手果断,顶住了压力。若是当时犹豫,或者像……

正想着,办公室门被敲响,副厂长王波笑着走了进来。

“老徐,都安排下去了?还有半分当初对合并方案激烈反对时的样子。

“是啊,都乐坏了。”徐伟平看着王波,意味深长地笑了笑,“老王,现在感觉怎么样?还觉得当初合并是坏事吗?”

王波闻言,脸上闪过一丝尴尬,随即化为由衷的佩服和庆幸。

他摆了摆手,自嘲道:“老徐,你就别寒碜我了!我老王服了!彻底服了!”

“当初是我眼皮子浅,光盯着那五块钱加工费,没看到林所长和红星厂的格局和本事,现在想想,真是后怕!要不是你坚持,咱们厂现在……唉,不堪设想啊!”

“跟着林所长干,是我老王,也是咱们整个前进厂,最正确的选择!以后你指哪,我打哪,绝无二话!”

听着王波这发自肺腑的话,徐伟平哈哈一笑,心中的最后一点芥蒂也烟消云散。团结一致,向前看,才是正道。

.............

在红星厂分配给技术骨干的家属楼里,陈建军正在灯下翻阅着一些外文技术资料。

来到红星厂快两个多月,他感觉自己仿佛重获新生。

当初在绵阳电子九厂的压抑,困顿和对家庭未来的担忧,在这里一扫而空。

厂里承诺的福利待遇没有丝毫克扣,工资每月按时足额发放,甚至还因为他带来的小型化战术跳频电台技术,给予了一笔额外的安家费和项目启动资金。

最大的变化发生在他的家庭。

因为营养跟上了,他年幼的孩子脸色红润了许多,能吃上昂贵的奶粉,晚上也不再哭闹。

他的妻子,脸上常年笼罩的愁云也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舒心的笑容,人也显得年轻了几岁。

“建军,歇会儿吧,喝点水。”妻子端着一杯热茶走过来,轻轻放在桌上,看着丈夫专注的样子,眼中满是温柔和满足。

“嗯,好。”陈建军放下资料,接过茶杯,温暖的感觉从手心一直蔓延到心里。他看着妻子脸上久违的笑容,觉得一切奔波和选择都值了。

“听说,厂里要发年终奖了?”妻子在一旁坐下,语气带着期待地问道。

陈建军点点头,又摇摇头:“是有这么回事。不过,我才来两个多月,算是新人,估计……没多少吧。能跟着发点福利就不错了。”他对此倒很坦然,毕竟资历尚浅。

妻子却有不同的看法,她提醒道:“那可不一定。我前两天听隔壁李工家的嫂子说,你们搞的那个什么……信号增强模块,不是刚有突破吗?你这算是立了功吧?林所长不是最看重能力和贡献吗?说不定,奖金也不少呢?”

陈建军闻言,愣了一下。他光想着自己来的时间短,倒是没往这方面细想。

是啊,红星厂的氛围和他以前待的地方完全不同,这里似乎更看重实际能力和做出的成绩,而不是单纯的论资排辈。

自己带领小组,确实在短时间内攻克了无人机图像传输中的一个关键信号瓶颈,得到了秦老和林所长的口头表扬。

“或许……真有可能?”陈建军心里也升起一丝期待,但嘴上还是说,“别抱太大希望,有多少算多少。就算只有基本的一个月,那也顶我以前在九厂小半年攒的钱了。”

“关键是,在这里,有奔头!”

妻子用力点头:“对!有奔头!比以前强一千倍一万倍!只要你和孩子好,我再辛苦也值得!”

夫妻俩相视一笑,小小的房间里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和暖意。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