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目瞪口呆!(1/2)
“什么?军工外贸资格?”
李振华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他猛地坐直了身体,脸上写满了惊愕与不解。
眼睛牢牢锁定在林默脸上,仿佛要重新认识这个年轻人。
“林默,你……你要这个资格干什么?”
这完全超出了李振华的预料范畴。
在他想来,林默可能会要求更多的研发经费,更优先的资源调配权,或者为红星厂争取某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挂牌,甚至是为他手下的骨干技术人员解决级别和待遇问题。
这些都在他权限范围内,并且合情合理。
但“军工外贸”!
这四个字在此时的国内军工体系内,近乎天方夜谭!
系统内别说先例,连这个概念都很少有人主动提及,大家的思维定式还停留在“装备由国家统购统销,严格保密,绝不示人”的阶段。
面对李振华几乎失态的追问,林默并没有丝毫慌张,他早已预料到这个反应。
在这个时代,军工外贸还是一个新鲜概念。
从来没有人提过。
他算是第一个。
他端起已经微凉的茶杯,轻轻呷了一口,组织了一下语言,然后才不疾不徐地开口,声音沉稳:
“部长,您先别急,您先看看我们现在面临的大环境。”
林默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引导李振华:“现在国家重心转移,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随之而来的,是我们军工系统面临的空前困难。”
“很多军工厂的产能增加,但是剩下的都是一些淘汰的产品,但是维系军工厂又需要大量的经费,时间一长,就是沉重的包袱,”
他的语气带着一种沉重的现实感:
“而且军费预算,我听说在去年基础上,今年可能还要进一步削减,整体规模相比几年前高峰时期,几乎可说是……被腰斩。”
“大批原本列入计划的重点项目下马,‘军转民’成了许多兄弟厂子的救命稻草。”
“可转产民品谈何容易?技术储备,市场渠道,管理思路,哪一样不是难关?”
“很多厂子空有庞大的产能和熟练的工人,却没有足够的订单来消化库存,维持运转。工人工资拖欠,设备老化无力更新,研发投入更是捉襟见肘。长此以往,我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工业基础和人才队伍,恐怕……”
林默没有把话说完,但想法李振华是明白的。
作为装备部的负责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报表上那些冰冷的数据,
产能利用率不足百分之三十,库存原材料和半成品积压金额巨大,应收账款周期漫长,甚至一些三线厂出现了靠变卖废旧设备和厂房度日的极端情况,
无一不在刺痛着他的神经。
他何尝不心急如焚?
但国家的战略重心在此,有限的资金必须优先保障经济发展大局,这是无法改变的客观现实。
“这是我们的困境。”林默话锋一转,目光变得锐利起来:“但是并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
他伸出两根手指:“M国,还有北边的老大哥,他们同样维持着庞大的军事工业体系,其产能甚至远超其自身军队的需求,他们是如何消耗这些产能,并反过来支撑其军事科技持续迭代的呢?”
李振华眉头微蹙,下意识地回答:“他们……通过对外军火贸易。”
“没错!”
林默肯定地点头,声音提高了几分,一字一句的说道:
“对,大规模的,成体系的军火贸易!”
“把相对成熟甚至即将退役的装备,出售给盟友,势力范围国家,或者任何有需求且有支付能力的对象。这不仅仅是为了政治影响和地缘博弈,同样是一笔极其划算的经济账!”
他进一步阐述:“一方面,他们通过外贸订单,有效消耗了过剩产能,维持了生产线的运转和工人的就业,避免了工业基础的萎缩。”
“另一方面,军贸带来的巨额利润,又反哺了新一代、更高精尖武器的研发,形成了以战养战,以外贸促研发的良性循环,昂贵的研发费用,某种程度上,是由国际军火市场分摊的!”
林默看着李振华眼中逐渐亮起的光芒,知道自己的话起了作用,他继续加码:
“部长,既然我们同样面临着产能过剩,资金短缺,项目下马的困境,为什么不能效仿一下这条已经被证明行之有效的路径呢?”
“与其让那些性能尚可,只是在我们这里因为战略调整而显得‘过剩’的装备在仓库里生锈,或者干脆回炉炼钢,为什么不能把它们变成宝贵的外汇,用来养活我们的工厂,工人,或者支撑我们像‘点睛’系统这样的下一代尖端技术的研发?”
“对啊,说得对!”
“你说得没错。”
李振华喃喃自语,猛地从沙发上站了起来,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显得异常激动。
林默的这番话,如同在他面前推开了一扇从未想过的大门!
整个军工系统,长期以来都是一种“等,靠,要”的计划经济思维,从未有人如此清晰,如此具有说服力地将“军工”与“外贸”,“创汇”直接联系起来!
这不仅仅是一个解决眼前困难的思路,更可能是一条盘活整个军工体系的战略通道!
但是,一个问题又来了。
他停下脚步,转身盯着林默,目光中带着审视和疑虑:
“林默,你的想法很大胆,很有启发性!但是……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我们能卖得出去吗?会有国家买我们的装备吗?”
他摊开手,语气带着一丝自嘲:“不是我看不起我们自己,我们的装备,在国际上名声不显,技术水平,别人也未必认可。”
“M国和苏制装备,那是经过实战检验,体系成熟,有品牌效应的。我们……凭什么?”
“凭性价比!部长,我们走性价比路线!”
林默毫不犹豫地回答,将前世东大的路线简单说一遍:
“M国和苏制的装备是好,但价格昂贵,而且往往附带大量的政治条件,技术捆绑和后续维护的霸王条款,不是所有国家都愿意或者有能力承受的。”
他开始具体分析市场:“您看,世界上有很多地区,常年处于冲突边缘或低烈度战争状态,比如中东,东南亚部分地区。”
“这些国家,可能石油丰富但缺乏工业化基础,比如沙特,科威特,可能边境摩擦不断但国力有限,他们需要武器装备来保障自身安全,但又无力承担M苏高端装备的天价和苛刻条件。”
林默自信的说道:“对于他们而言,装备不一定需要最顶尖的,但一定要便宜,皮实,耐用和容易操作和维护,能在他们的实际环境中可靠地发挥作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