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江南债券(2/2)
见面地点在玉津园,南门外不宵禁,灯火通宵达旦,歌舞日夜无休。
他到的时候,李长安躺在软床上睡得鼾声如雷。
“公子,陈相到了!”
侍女将李长安唤起,送来温水沾湿的毛巾,帮着他重新束好了头发。
“啊......”打了个长长的哈欠。
“刚才读书读到哪儿了,唐天宝七年,然后呢?”
“公子,陈相等着呢,待会回来妾身接着给你读!”
起身找便桶放了个水,又洗手,然后才慢腾腾的回到茶室,招呼侍者拉开通门。
这样,他跟陈升之一人一个茶几,两人相距四尺对坐。
“陈相公有礼了,深夜密会,到底何事?”
陈升之五十九了,却比李长安精神许多,精当简要的把事情一说,要请李长安指点迷津。
“哎,老王那个事儿啊,难办!”
具体怎么个难办法儿呢,就是他觉得,王安石跟民国国父大炮有些像,做事贪多求大,吹牛逼一流,但干不了实务。
换个说法,难落地。
两千万贯,知道江南大宗物品市场一共多少流动资金么?
钱抽出来,投进去,哪个行业受的住,能搞出来这么多产出,中小商家会不会大水漫灌之下,直接淹死。
这么多钱,这么多人,谁来做决策管理,谁来做过程监督,谁来做交付验收?
没有,完全他娘的没有,简直就是胡闹!
所以,他给出了一个建议,先搞一个“熙宁三年版”的实验稿,弄个两百万,先把架子跑起来。
“陈相三朝老臣,深知任何机构组织,不过皆是草台班子。不经锻炼,贸然托与大任,事必坏尽!”
陈升之深以为然。
好,既然李长安已经这么说了,那他也打算这么回复王安石。
除非,小王能给他拿出更为全面的配套计划。
“还有一事,我儿明昊入你报社效力,听闻你有一怪论,称之为“赋税崩溃论”,老夫恬为计相,今日想跟李巡阅讨教一番。难不成,自古王朝,必有崩溃之日?”
“夜深了,身子困乏,脑袋不灵,且待明日再叙。发债之事,我派两个助手给你,待做完了咱们再聊。”
跟古人讨论财政模型,至少在这个春风沉醉的夜晚,那是一点心情没有。
回到床上,还是继续听红袖读书吧。
两日后,王安石得到了一份缩小了十倍的江南复兴商业计划。
以扬州为试点,拿下扬州路转运使和扬州知府两个职位,再发行债券,统一事权,方能执行计划。
产业也不要好高骛远,就是丝绸、茶叶、稻米、盐业四项,通过第一阶段的示范效应,带动二期债券发行。
别攀着李长安了,他做的都是“旧有之事”,且一直有中枢和府令支持。
光凭借商人的力量,估计这小子还教人熬粥呢。
王安石倒也听劝,两百万就两百万吧,十年之期,拆到首年,可不也是两百万么。
“那好,请旸叔代我执行吧!”
四月中,朝廷指南昌人薛玉海为扬州知府,南阳人张守臣为扬州路转运使,三司发行扬州建设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