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我,刷短视频,帝王集体破防了! > 第355章 北征之役,臣当誓平漠北,不令大明步梁之覆辙!!

第355章 北征之役,臣当誓平漠北,不令大明步梁之覆辙!!(1/2)

目录

他又奏道:“臣再请于律中增列‘禁虚妄’条,凡官吏荒政者,杖八十、革职为民!”

“百姓若因迷信废农,由里正规劝,屡教不改者充徭六月,使其知务农乃立本之道,虚妄不足恃!”

蒋瓛亦躬身附议:“臣愿效死!”

“三百缇骑即刻出京,三日内清查京畿各寺庙道观!”

“其余各地锦衣卫协同地方官,彻底肃清妄风。”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抑下怒意,重回案前,指尖轻抚大明律修订稿上“民生保障”四字,语声坚定如铁:

“准奏!”

“詹同,禁虚妄今日即入新律,明日呈朕亲阅!”

“蒋瓛,缇骑若徇私包庇,与罪人同处。”

“朕要让天下知,大明之法,不可玩弄!”

他抬首,凝视殿内“正大光明”匾额,声如洪钟:

“传旨!”

“命各州县将萧衍之事编成告示,张贴街衢,让百姓皆知——昏君误国,虚妄害民!”

“大明君臣,绝不重蹈其覆辙!”

“臣等领旨!”

詹同、蒋瓛齐声应道。

天幕画面缓缓散去,鎏光收敛。

朱元璋复又坐回案前,手指再度轻点“劝农桑”条文。

而脑海浮现少年时濠州农田,烈日炙肤、饥寒交迫,父母兄长的亡魂仍在心底回荡——

他明白,百姓安则国安,君勤则业昌。

他提笔,于“禁虚妄”条后补写一行遒劲的笔迹:

“凡惑众者,与谋逆同罪。”

笔势刚劲,字字如刀。

写毕,他凝视窗外,紫禁城庭院松柏长青,晨光洒在玉栏之间,稳若新立的大明之基。

“詹同,大明律修毕后速行刊印,令百官人手一册,日读不辍。”

“蒋瓛,缇骑办案,须听民言。”

“朕登基为帝,不为富贵,只为百姓能衣食无忧。”

“萧衍之祸,朕与后人皆当引为戒!”

二臣伏地应命,额间冷汗,心中却生出前所未有的清明。

他们明白,陛下夜以继日修律,不止为朝纲肃纪,更为保天下久安——

元末疮痍未平,唯有法正风清,方能使黎民安业、盛世永昌。

金銮殿的阳光再次洒,大明律的纸页在光中微微颤动。

那一笔一划之间,既是朱元璋许民之誓,更是大明长治久安的根基。

……

明成祖时期!

拂晓的阳光透过紫禁城奉天殿高耸的琉璃窗棂。

也洒在案几上摊开的下西洋航图之上。

朱棣手指轻拈着航海图的边缘。

他目光停在那条通往“古里国”的航线,面前的郑和正恭敬地奏报:

“陛下,船队已整备齐全。”

“其携带的丝绸与瓷器较前次增加两成。”

“新增火炮三十门,可保行程无虞,也足以震慑诸国,扬我国威。”

一侧,身披铁甲的张辅躬身呈册,甲片反射出冷冽光芒,声音铿锵:

“陛下,大同、宣府两卫的粮秣与军衣皆已备妥。”

“只待陛下一令,便可挥军北上,荡平残寇,永固北疆。”

朱棣闻言频频颔首,手指在“满刺加”的标注上轻轻一点,语气沉稳:

“西洋通商,当以互惠为本。”

“要让列国知我大明之盛,同时换得珍稀之物!”

“而北征蒙古,则须速战速决,不可困将士于苦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