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朕要让天下知晓——大宋的帝王,绝非萧衍之流!!(1/2)
“还要令御史台即刻彻查京畿与各州府寺庙!”
“凡假借佛号扩张田地、吞并良亩、收容逃佃避税者,一律削减僧籍,没收超额田产,尽数归还民户!”
“凡有扰乱乡里者,立刻缉拿问罪,绝不容情!”
“佛法本为修心向善,不可化为祸国之具,更不可重蹈梁室旧辙!”
他话音刚,赵光义便躬身上前,神色肃然道:
“臣另有一议!”
“请命太学将萧衍之事编纂成梁鉴录,改为讲读教材,由博士亲授学子。”
“要让天下学子知晓:帝王失政,百姓受苦;愚信虚妄,家国皆亡。”
“既要述他沉溺佛法、荒废国政之过,更要描写其死后黎民流离之惨——”
“使后世学子自幼懂得‘家国为重,虚妄为轻’,日后为官方能不负苍生。”
赵匡胤深吸一口气,压下翻腾的怒火,重新坐回御案前。
指尖拂过那行“延州守军”字样,他的声音低沉却无比坚定:
“准奏!”
“御史台彻查寺庙之事,由御史大夫亲自督办,三日内呈上初步章程!”
“太学修编梁鉴录,由国子监博士即刻动笔,十日内交出初稿,不得有误!”
罢,他起身大步走至殿中央,目光穿过殿门,望向宫墙外的冬日晨光,声如金铁般回荡在殿中:
“另传朕令——各州府立即整饬军备,挑选壮勇编入乡兵,定期操练,以防盗匪与叛军趁虚而入!”
“常平仓悉数开仓赈济,凡有百姓因寒岁缺粮者,先赈后奏,务必保其一命!”
“大宋立国未久,根基犹浅,绝不可重蹈梁朝覆辙——君昏臣懒,朝政荒芜,民怨四起!”
他神情肃峻,缓缓转身,语气一字一顿,宛若雷霆:
“朕要让天下知晓——大宋的帝王,绝非萧衍之流!”
“不溺虚妄,不逃责任!”
“朕与诸臣,日思夜想者,唯有天下太平、百姓温饱、边疆稳固、江山永昌!”
“谁若敢效梁武帝之失,视江山如戏、视百姓如草,哪怕是朕的宗室血脉、重臣旧将——朕必诛之,不赦!”
赵光义俯首应道,声音中透出笃定与敬畏:
“臣谨遵圣命!”
“臣当即召御史大夫与国子监博士入宫议事——”
“三日内必将旨意传至各府,确保整肃之令遍布四方!”
“臣誓不让虚风惑乱大宋,不让梁朝之殇重演于我朝!”
赵匡胤缓步走到案几前。
他再次取起那本标注密密麻麻的边军粮草册,指尖轻轻停在“延州棉衣”几字上,微微一顿。
他记起自己当年还在军中的岁月——
隆冬时节,寒风刺骨,披着薄甲在冰雪中奋战。
那种寒冷深入骨髓,让他至今仍难忘。
如今登基为帝,怎能让麾下的将士再受昔日之苦?
更不能让百姓再陷入战火与流离。
他提笔,在清单末端添上一行笔迹遒劲的文字:
“命延州镇守将每五日奏报军情,若有军需短缺,得越级上奏枢密院,毋得拖延。”
笔之后,他缓缓放下笔,目光越过窗棂。
紫宸殿庭院中,几株腊梅含苞欲放,晨光洒在青砖之间——
映出一派祥和之气,宛若新立大宋的太平景象。
“兄长,西北军的粮调是否再核实一遍?”赵光义低声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