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一家国营企业的伟大崛起 > 第41章 僵局

第41章 僵局(1/2)

目录

就在张克祥忙着谈判的时候,部里又传来消息,将要再次将部属企业下发到地方。

1984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响应国家政策,电工部提出《电子工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设想》,决定将大部分的部属企业再次下放到地方管理。

1985年7月份,关于企业下放的交接会在751厂举行。

电工部龙部长,北华市委领导及各厂厂长悉数出席。

龙部长看着去啊。”

陈市长赶忙接话道:“飞来飞去是一家嘛。各厂虽然下放到我们北华,但是以后还是都为国家做贡献嘛。”

陈市长言辞神色间全是得意之情。

龙部长看了一眼得意的陈市长,什么也没说。

陈市长的得意当然是有道理的,各厂下放到北华,那也就意味着各个厂以后的税收不再上缴中央,而是交给地方。突然就拿到十二家部属大企业,北华政府当然有理由感到高兴。

张克祥对于下放其实是没有什么感觉的,774厂从二机部到四机部再到电工部一共被下放了三次。依照目前厂里的情况,从部里被下放到地方说不定也是好事,部里对电子管厂的支持已经不像以前,而电子管厂目前与北华的合作更加密切,下放到地方说不定还会受到市里的重点支持。至少不会在像上次那样出现因为“部属企业”的身份而拿不到项目的情况。

但其实下放企业的自身定位很复杂,张克祥当时还没有意识到反复被下放造成的负面影响。

几天之后,与柏上的新一轮谈判开始。

在接下来与柏上的谈判方面,双方关于员工培训和技术升级的详细细节方面达成一致。

柏上负责在关于部分技术上面中方两百多名技术人员的培训,以及承诺技术的定期升级。

但就在双方的谈判朝着顺利的势头发展的时候,柏上又开始出幺蛾子。

在第十七轮谈判中,双方关于各项合作内容都已经敲定,马上就要进入股权谈判的环节,柏上关于技术转让方面突然提出了新的要求。

那轮谈判本来进行地非常顺利,张克祥以为就能这样轻松地结束。

结果,全川突然笑眯眯地看向张克祥。

“张先生,我方在技术转让方面非常愿意配合贵方,但是前几天总部来电,希望在技术转让中加一个小小的条款,不知道贵方能否应允。”

一听是关于技术转让方面的,张克祥马上就警觉了起来。

“什么条款?”

“我方希望可以采取动态的转让方案。”

虽然不确定这个所谓的“动态转让方案”到底是什么意思,但是张克祥有预感不会是什么好事情。

“你先说说看。”

“我方希望可以将全部技术分拆成三部分,以每次转让一部分的形式分三年转让。”

张克祥想了想:“就是说一年给一部分,三年后才转让全部?”

“是的。”

张克祥缓慢地深深吸进一口气,从鼻腔重重地呼出,一副不满的神色挂在他的脸上。

分批转让技术的目的其实很明显,就是为了技术钳制。

“我们之前都谈好了,你们现在突然增加条件,恐怕不合适吧。”

“我理解。明明之前都答应了贵方的,集团现在突然追加条件,实在是给贵方添麻烦了。但是我也是斟酌再三,对贵方的气量有十足的信心才会提出的。我相信,贵方不会在这种小问题上跟我们计较而影响大局。”

“小问题?这场谈判的核心就是关于技术转让,你们现在增加了技术转让的条件,还管这个叫‘小问题’吗?”

“我能理解贵方的不满。如果贵方实在不能接受的话,我也愿意知会总部与贵方进行重新谈判。”

张克祥听出了全川话中威胁的味道,他瞪视着全川。

动态转让是一种很恶心人的方案,它并不算是一种很过分的条件,但是会让技术受让方非常难受。因为它造成的影响没有办法估计。

分批次转让虽然早晚也会让技术受让方得到对方的技术。但是技术是会发展的,几年之后在转让,很难保证那些技术没有落后。

“这个提议我方暂时保留态度,下次谈判在给你答复。”

本场谈判结束。

张克祥心中是倾向于不接受的。但是如果不接受,柏上可能就会推翻之前关于技术转让的所有谈判成果。

最终,中方谈判班子以不能“因小失大”为由,同意了柏上的这个要求。

在关于这些内容达成一致后,双方随即进入关于股权分配的谈判当中,谈判一时再次针锋相对。

中方希望占股51%,而柏上同样也是这么想的。双方关于谁占51%,谁占49%拉扯数轮,一直没有结果。

很明显双方争论的地方并不在多拿1%的利润上,而在于哪一方控股。而双方其实都有各自必须控股的理由。

我们在这里需要交代一下政策背景。

当时合资企业中外企的股权占比我国其实是有政策要求的。根据我国的《中外合资企业经营法》当中的要求,外资企业的股权占比最低不得低于25%,而对于最高占比并没有明文规定。但其实大多数的合资企业都要求不得超过50%,尤其是在涉及资源、能源、国家安全方面的合资项目上。

换句话说,合资企业中外资的股权占比只能在25%到49%之间。但是这个要求并不是绝对的,如果是在一些高技术制造业领域,对方可以提供足够先进的技术,可以申请控股。但是往往需要相关政府方面的批准。

对于这个合资项目,无论是北华还是电子管厂都不可能同意让柏上控股。原因很简单,柏上在技术转让上的保守并不能令中方满意。要求转让的30项技术当中,一共同意了21项,其中有些技术还是以黑箱化的形式转让。技术已经受制于人,如果再让柏上控股那么以后技术的发展迭代都要完全看人脸色。

而柏上要求控股的原因正是因为想要确保决策权,以防止技术被中方反向复制。而鉴于电子管厂的身份,他们更担心技术被反向复制后挪用到军工领域。

双方的第十九轮谈判,柏上为了控股,一上来就提出新的条件。

全川合义说道:“如果贵方能同意我方占51%的股份的话,我方愿意提供最新的25英寸彩色显光管的全套技术,并转让专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