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电报(2/2)
就连一向对李睿言听计从的兵部尚书杨嗣昌这一次也皱起了眉头。
“李帅,此事是否可以从长计议?”
整个政务院都陷入了一片反对的声浪之中。他们可以理解铁路、工厂、战舰这些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大家伙”所能带来的巨大好处,但他们却无法理解那根只能传递“滴答”声的细细的铜线究竟有何价值。
李睿静静地听着。他知道自己又一次走在了这个时代所有人的前面,他也知道光靠“解释”是无法说服这些务实到了极点的“技术官僚”的。他需要一场最直观也最震撼的“现场演示”。
……
三日后京城西苑,崇祯皇帝和他麾下所有的政务院大臣都被李睿“邀请”到了这里。在他们的面前是两座相隔了足-足十里的临时搭建起来的“电报房”。
“陛下,诸位大人,”李睿指着自己面前那台简陋的电报机笑着说道,“今日我想请诸位与我玩一个‘传话’的游戏。”
他将一张由崇祯皇帝亲手写下的包含了军情、政令甚至是一些家长里短的长达数百字的“密旨”放在了桌上。
“现在,”他看了一眼旁边沙漏的时间,“我将用最传统的六百里加急的驿站快马将这份密旨送往十里之外的另一座电报房。”
随着他一声令下,一名背负着黄色令旗的禁军骑兵立刻翻身上马如同离弦之箭一般向着远处疾驰而去。所有人的目光都追随着那名骑兵的身影,他们都在心中默默地计算着时间。十里对于最精锐的信使而言快马加鞭一来一回至少也需要半个时辰。
然而就在那名骑兵的身影刚刚消失在地平线上还不到一盏茶的功夫,李睿却不紧不慢地走到了那台电报机前。他伸出手开始在那根金属按键之上-有节奏地敲击了起来。
“滴答,滴滴,滴答答……”
一连串充满了神秘韵律的电码声在寂静的空气中清晰地响起。
在场的所有大臣都面面相觑完全不明白他这是在做什么。然而仅仅只过了不到五分钟,一名传令官便手持着一份刚刚才从另一间电报房里“接收”到的译码电文飞也似地跑了回来。
“陛下!”他将那份电文高高地呈上。
崇祯皇帝将信将疑地接了过来。他与自己手中的那份“原稿”仔仔细细地核对了一遍,然后他那双早已见惯了大风大浪的眸子里便猛地爆发出了一团前所未有的惊骇与狂喜的光芒——一字不差!
五分钟!仅仅五分钟!一道需要最精锐的骑兵花费半个时辰才能传递一个来回的复杂信息竟然就已经被完整地传递了过去并且得到了确认!这……这是什么妖法?这已经不是“日行千里”了,这简直就是传说中的“顺风耳”啊!
“嘶!”
整个西苑响起了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所有刚刚还在质疑着“电报”无用论的大臣们此刻都如同被施了定身法一般呆若木鸡。他们的脑海中瞬间就闪过了无数个足以让他们感到头皮发麻的画面。
当边关突发警讯之时朝廷不再需要等待数日甚至数十日,而是在一瞬间便可得知敌情并做出反应。
当皇帝的圣旨需要下达到千里之外的广州时不再需要耗时月余,而是在一炷香之内便可让地方官吏聆听圣谕。
甚至当两支相隔百里的大军需要协同作战时,他们的指挥官可以像面对面交谈一般实时地沟通战况调动兵力。
这对于一个幅员辽阔、信息传递极其低效的庞大帝国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场彻头彻尾的行政与军事的革命!意味着皇帝和他所在的中央政府将第一次真正地拥有了对这个庞大帝国的绝对的实时的掌控力!
“钱……”户部尚书看着那根细细的却仿佛连接着整个帝国未来的铜线,声音都在颤抖。“我户部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这条‘神脉’给修起来!”
一场足以决定帝国未来信息走向的巨大争论就这样在一次充满了“降维打击”意味的现场演示面前被轻而易举地画上了句号。
而李睿看着那些已经彻底陷入了“电报狂热”之中的大臣们,他的嘴角勾起了一抹高深莫测的笑容。他知道自己为这个古老的帝国接上的不仅仅是一根“神经”,更是一张由他亲手编织的覆盖了整个天下的信息之网。而他将是这张网上唯一的织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