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双碳目标下的压力(1/2)
投影幕布上的数据图表,像山一样压在每个人心头。
桌旁坐满了人,生产、技术、财务、安环各个部门的头头脑脑,脸色都不轻松。
“林主管,不是我们不支持集团战略。”项目经理王涛把笔往桌上一丢,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火气。
“关停三号旧装置,说得轻巧!下季度百分之十五的产能缺口谁补?市场丢了,客户跑了,这个责任是你背还是我背?”
“利润指标要是掉了,总部考核的是我们整个分公司,不是那些坐在办公室里纸上谈兵的战略部专家!”
我点开准备好的第一份数据面板:“王经理,你的顾虑我完全理解。但请你先看看这个,这是三号装置上个月的实时排放数据和能耗对标。”
“不关停,不止是罚款问题,我们分公司的全年碳排放指标下个月就会彻底爆表。”
“一旦触发区域限产预警,到时候影响的不是单一一套装置,是整个东海园区所有生产线的开工程度。”
“那损失,就不是一套三号装置的事了。”
“那就买指标!”王涛旁边一位负责生产的年轻工程师忍不住插话。
“市场上总有富余的指标可以周转,虽然贵点,但总比直接关停损失小吧?先渡过眼前这关再说。”
“小张说的也是个思路,但治标不治本。”技术部的李工语气沉稳些。
“而且集团刚下的文,明确不鼓励单纯购买指标来满足减排任务,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实质性技术改造和结构优化来实现目标。这条路,基本被堵死了。”
我接过话,点开集团最新的红头文件截图:“李工说得对。买指标能买一时,买不了一世。”
“更重要的是,这是集团‘绿色转型’战略的硬性时间表,强制性的,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我们必须在这个框架内找到生路,而不是想着钻漏洞,那只会把路越走越窄。”
“生路?林主管,你说的生路就是让我们现在把所有家底和精力,都去砸那个看起来前景美好,但远水解不了近海的氢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
王涛身体前倾,手指敲着桌子,“回报周期长得吓人,核心技术迭代快,商业模式都不清晰,眼下这就是个只进不出的吞金兽!”
“我们是个炼化企业,首要任务是保障能源供应安全,是创造利润!”
“现在为了一个未来的、不确定的环保目标,就要自断手臂,这难道不是本末倒置?”
财务部的孙姐也皱紧了眉头:“晓阳,王经理的担心不是没道理。氢能项目前期固定资产投资巨大,研发投入更是无底洞。”
“短期内根本看不到经济效益。董事会和股东那边我们要怎么交代?”
“万一期间因为投入过大导致业绩波动,股价下跌,这个责任太大了。”
“王经理,孙姐,你们的压力我感同身受。”我调出准备好的过渡方案和风险评估报告。
“但请大家换个角度想。首先,三号装置关停不是一刀切,我初步做了一个分三个阶段执行的计划。”
“可以利用它的计划检修期,逐步降低负荷,最终平稳退出。这样对当前产能的冲击是可控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