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向阳之路:从东海到天山 > 第179章 双碳目标下的压力

第179章 双碳目标下的压力(2/2)

目录

我放大方案细节:“其次,关于人员安置,这套装置上的熟练操作工和技术人员,正是我们新项目急需的人才。”

“可以同步启动转岗培训计划,把他们转移到氢能项目和相关节能减碳技术改造项目上。这不是裁员,是优化配置。”

然后我点开财务模型:“关于氢能项目的投资风险和回报,这是财务部和战略规划部联合做了三个月才出来的风险评估与应对预案。”

“里面详细测算了在不同市场情境下的现金流和可能获得的政策补贴,也包含了如何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分阶段融资来分散风险的多种方案。”

“我们不能只算眼前的经济小账,更要算环境责任的大账,算未来十年生存和发展权的总账。”

“未来,谁先掌握绿色低碳的核心技术,谁才能在能源行业里拥有真正的话语权和竞争力。”

王涛叹了口气,语气缓和了些,但疑虑未消:“林主管,你在新疆西北分公司待过四年,那边的情况比我们这里复杂得多吧?”

“听说你参与过牧民定居点的光伏供暖项目,那种环境下,你们是怎么平衡发展、民生和这些……环保安全要求的?”

我点了点头,知道这是一个切入核心的好机会。

“王经理,你问到点子上了。在新疆,我们面对的是戈壁滩上的极端自然环境、脆弱的生态、少数民族同胞的民生需求。”

“还有国家能源安全和边疆稳定的重担。在那里,任何一个项目都要算政治账、社会账、生态账,最后才是经济账。”

“那时候,我和当地的哈萨克族技术员巴合提别克,为了不影响牧民春秋季转场的古老传统,能把一条输油管线的临时敷设方案来回修改十几遍,就为了绕开那一小片草场。”

我看向在场每一个人,语气诚恳:“那时候我们明白,发展和保护从来不是单选题,而是在矛盾中找平衡,在限制中找创新。”

“现在我们面对的是全球市场竞争的压力和未来技术的卡脖子风险,本质上是一样的。”

“都是在寻找那条既能活下去、又能活得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不是一道可做可不做的选择题,而是一道关乎我们企业未来生存的必答题。”

安全环保部的负责人终于开口了:“晓阳经理说得好。其实压力我们都有,总部下的死命令,谁完不成日子都不好过。”

“但光抱怨没用,得像林主管这样,拿出具体的、可执行的方案来。”

“王经理,你们是主力,有什么难处,现在摊开来说,咱们一起想办法攻克。关停旧装置的技术方案和安全预案,我们安环部全力配合。”

王涛搓了把脸,似乎下了决心:“好吧,道理是这个道理。林主管,你那个分阶段关停和人员培训的计划,细节尽快发给我生产部和人力资源部。”

“氢能项目那边,技术风险把控是关键,老李,你们技术部得多挑点担子。”

老李点点头:“义不容辞。我们尽快组织技术力量对示范项目的所有技术环节进行一次全面梳理和风险评估。”

我趁热打铁:“好!那我们就这么说定了。请各部门在下周一下班前,提交一份本部门职责范围内、详尽的降耗减排执行细则和针对可能风险的应急预案初稿到我这里。”

“我们汇总优化后,下周三形成统一方案,一起向总部汇报。这不是某一个部门的责任,是我们分公司上下必须齐心协力打好的攻坚战。”

会议结束,众人拿着资料陆续离开,我独自坐在椅子上,没有立刻起身。

从辽阔的新疆回到繁华的上海,战场变了,对手变了,但从一片荆棘中开辟生路的攻坚感,却一模一样。

接下来的路,我知道,挑战只会更多,沟坎只会更密,但这一步,必须迈出去,而且要走稳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