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共识初达(1/2)
王涛那声“干了”还在我脑海里回荡着,我桌上的内线电话就响了起来。
“林主管,法务部老张和安全部的刘工五分钟后就到小会议室。”是我助理小张的,“王经理说,掘地三尺也得在今天把框架抠出来。”
“好,马上到。”
赵工已经抱着笔记本等在会议室门口了,冲我抬抬下巴:“兵马未动,粮草先卷起来了?王涛这回是真急眼了。”
“箭在弦上了。”我推开门。
老张捏着眼镜腿,把我那张“安全沙盒”的草图看了又看。
“晓阳,想法是好的。但这个‘共同监管平台’,数据主权边界怎么界定?”
“日志实时上传,万一包含敏感信息,算谁的?合规风险极大。”
旁边的刘工抱着胳膊,点头附和:“技术上,监控阈值设定标准是什么?谁来确定什么算‘异常’?”
“误报了影响合作进度,这个责任又算谁的?我们不能凭感觉搞安全。”
王涛一听就毛了:“哎哟两位大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们说咋办?等着凯文发个‘好走不送’的邮件来吗?”
“王经理,急归急,规矩不能破。”法务部老张敲敲桌子。
“法律条文和合规底线不是弹簧,不能你说压就压。”
我吸了口气,把图纸往中间推了推。
“张老师,刘工,你们的顾虑非常对。所以我们不能搞模糊地带。”
我指着“共同监管”那几个字。
“平台必须架设在我们本地的服务器上,物理控制权在我们手里。”
“诺瓦方只有经过我们二次加密后的日志浏览权限,而且只能是事件类型和触发时间这类元数据,原始数据不出库。这能解决主权问题吗?”
老张推了下眼镜,沉吟片刻:“嗯…如果操作权限和原始数据隔离,浏览权限严格受限,法理上就通顺多了。可以操作。”
刘工紧接着问:“那判断标准呢?不能我们单方面说了算,不然人家觉得是霸王条款。”
“标准必须提前共同拟定,白纸黑字写进合作附件里。”我转向赵工。
“赵工,技术层面,我们能不能先拿出一套国际通用的风险行为基线模型,作为初稿?”
赵工立刻点头:“没问题。ISO27001和NIST的框架改一改,结合咱们项目的具体情况,一天就能拿出个草案。到时候双方专家再一起评议修订。”
“对!”我接上话,“这就不是我们单方面‘规定’,而是双方基于国际标准‘共识’出来的规则。刘工,这样责任能厘清吗?”
刘工脸色缓和了些:“如果是这样,有据可依,有标准可循,那就可以谈。”
“还有个实际问题。”老张插话,手指点着“安全沙盒”四个字。
“这个沙盒的范围,谁来确定?如果都由我们定,对方还是会觉得受限太大,缺乏互信。”
“这个问题在新疆遇到过。”我接过话,“当时给牧民定居点安装光伏供暖系统,我们和本地技术员也有过类似讨论。”
“最后商定,由双方共同列出所有关键操作清单,逐一评估风险等级。”
“高风险操作绝对禁止入沙盒,中低风险且高频的,经过预处理和监控,可以放进来。这个清单,本身就是谈判的一部分。”
“这个办法好!”赵工一拍大腿,“有清单就有依据,吵起来也有个框架。”
“咱们可以先把我们认为明显高风险的核心工艺参数调整、底层控制代码修改等直接划出沙盒。剩下的,再谈。”
王涛看着我们你一言我一语,猛地一拍大腿。
“哎!这么说不就完了嘛!听得我脑仁疼。”他转向老张和刘工。
“那二位,就这么个思路,赶紧动起来?法务部牵头弄协议附件,安全部和技术中心搞标准基线和操作清单?”
老张和刘工对视一眼,终于点了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