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新厂规划(1/2)
内部管理的风波在王建安的巧妙调和下暂告平息。
杨振宇经过那次深入谈话,明显改变了工作方法。
他不再仅仅拿着制度条文去生硬地要求,而是开始主动深入到生产一线,大棚、养猪场、屠宰车间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他虚心向张泽安、张春城这些老把式请教生产环节的实际困难和关键点。
在制定和推行新规时,会先与他们沟通,解释制度的目的,听取他们的意见,寻求既能符合规范又不耽误生产的“土办法”。
例如针对紧急采购,他和张泽安、周建军一起商议出了一个“紧急情况备案制”。
在确实来不及走正常流程的情况下,经现场负责人签字确认并电话向张泽安报备后,可先采购后补单。
但必须在事后24小时内完善所有手续并说明理由。
这样既保留了灵活性,又避免了管理的完全失控。
张泽安看到杨振宇态度的转变,心里的那点芥蒂也渐渐消融,转而开始在老伙计们中间帮杨振宇说话:“小杨这娃儿,心是好的,也是为了我们合作社长远打算。
现在也晓得下来问我们了,大家有啥说啥,都是为了把事办好。”他
甚至主动拉着杨振宇去熟悉保镇分厂和各村大棚的“人情世故”。
告诉他哪些人脾气直但干活靠谱,哪些地方需要注意沟通方式。
这种沟通方式的改变,使得规范化管理的推进阻力大减,效率反而提升了。
合作社内部在经历了一番小小的阵痛后,呈现出一种新旧融合、更为健康的活力。
王建安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欣慰,也更加确信引进和培养专业化、年轻化人才是合作社持续发展的关键。
解决了内部协调的问题,王建安便将更多的精力投向了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的屠宰业务。
保镇分厂在周建军的打理下,业务量持续攀升。
这天,王建安特意带着杨振宇再次来到保镇分厂。
既是对分厂运营情况进行深入调研,也是让杨振宇更直观地了解屠宰业务的流程和挑战,以便他能在管理和规划上提供更贴合实际的支持。
周建军听说王建安来了,匆匆从分割包装间里出来,身上还带着淡淡的水汽和消毒液的味道。
“建安哥,杨助理,你们来了。”
王建安点点头,目光扫过繁忙的厂区,满意地问道:“建军,最近情况怎么样?我看这势头是越来越好了。”
周建军引着他们一边往车间里走,一边汇报:“建安哥,业务量确实没得说,一直在涨。
周边乡镇,像之前出过事的杨柳镇,现在也完全恢复了,订单还比之前多了。
关键是邻县靠我们这边的几个乡,也有肉贩子摸过来打听,试拿了几次货后,现在基本稳定要货了。
县城那边也有两家单位的食堂开始用我们的肉,虽然量还不算特别大,但这是个好开头。”
他顿了顿,指着正在忙碌的流水线和水池里待宰的肥猪:“但是,产能压力也越来越大了。
现在我们基本上是满负荷运转,实行两班倒。
就这,还有些订单不敢接,特别是那些要货急、量又大的,怕耽误了交货期影响信誉。
赵老四那边伤好后,收购倒是挺给力,猪源暂时不缺,但宰杀和后续处理的速度有点跟不上了。”
他接着又提到运输问题:“运输上也紧张。
虽然按照你的安排,添了那辆普通的东风货车,往近处送用冰块勉强能应付。
但往远了送,尤其是往邻县那边,没有冷链还是不行,路上时间一长,肉色和品质难免受影响。
这夏天快到了,天气一热,风险更大。
客户也担心这个。
我们那辆唯一的冷链车,根本跑不过来,保县城和几个重点大客户都紧张。”
王建安认真听着,不时点头,眉头也微微蹙起,问道:“现在日均屠宰量能到多少头?”
周建军答道:“正常情况下,白天加晚上,能稳定在三十五头到四十头左右。
遇到赶场天或者集中要货,努努力能冲到五十头,但那就非常紧张了。
工人累得够呛,我也怕出质量问题或者安全事故。”
杨振宇在一旁拿出笔记本快速记录着,插话问道:“周厂长,目前制约产能提升的主要瓶颈在哪个环节?
是屠宰线本身的速度,还是分割包装的人手,或者是待宰圈和冷库的容量?”
周建军对杨振宇的提问方式已经习惯,详细解释道:“各个环节都有压力。
屠宰线是老设备,速度有上限,再快就容易出瑕疵。
分割包装这边,熟手还是不够,新招的人培训需要时间,速度和质量都跟不上。
待宰圈现在看还够用,但要是屠宰量再往上走,就有点悬了。
冷库嘛,主要是周转问题,现在基本上是当天宰杀,当天或第二天一早就得出货。
库存能力显得不足,万一哪天销售不畅或者运输耽搁,就麻烦了。”
王建安沉吟道:“产能和运输,确实是当前制约我们屠宰业务扩张的两个最突出的瓶颈。
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市场在扩大,竞争对手也可能随时冒出来。
建军,你对下一步发展有什么想法?”
周建军显然早有思考,立刻说道:“建安哥,我觉得我们不能只守着保镇和周边这一亩三分地。
县里整顿后,很多小屠宰场关了,市场空白很大。
我琢磨着,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在靠近县城那边。
比如北边的柳林镇,或者西边的河口乡,再物色合适的地方,建第二个分厂?
或者至少先设一个规范化的屠宰点,就近收购,就近屠宰,就近供应。
这样可以大大降低运输成本和路上的损耗,也能更快响应那边市场的需求。
而且分散布局,也能降低风险,不至于一个厂子出问题就影响全局。”
杨振宇在一旁补充道:“周厂长的这个思路非常符合市场辐射和供应链优化的原则。
我们可以先做一个详细的市场调研和可行性分析。
评估柳林镇、河口乡这几个潜在区域的生猪供应潜力、现有市场竞争情况、土地和厂房获取的难易程度和成本、投资预算、以及预期的投资回报周期。
通过数据对比,再选择最优的扩张地点和方式,是建全功能的分厂,还是先建立屠宰点,后期再升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