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1992:从养猪开始 > 第185章 产能危机

第185章 产能危机(1/2)

目录

陈逸飞和杨振宇牵头,将专家意见逐条分解。

制定了详细的整改方案、责任人和完成时限,每日汇总进度。

杨振宇设计的简易版记录表格和图示说明很快印制出来,分发到每个种植户手中。

张泽安和张春城则成了生产一线的“监工”和“救火队长”。

张泽安负责协调资源,确保整改需要的低毒农药、有机肥等物资及时到位。

张春城则带着几个得力助手,一个棚一个棚地检查,手把手地教。

王建安能明显感觉到自从杨振宇加入后,陈逸飞肩上的担子轻了不少。

很多具体事务性工作杨振宇都能处理得井井有条,让他和陈逸飞能更专注于战略层面的思考。

这让他更加坚定了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的决心。

整改的过程是琐碎而痛苦的,投入的精力和资金远超预期。

但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合作社的生产管理正在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从粗放走向精细,从凭经验走向靠数据和标准。

就在整改工作紧张进行时,之前申报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项目也终于传来了好消息。

经过层层评审和筛选,李家沟合作社成功入选,获得了项目扶持资格!

首批扶持资金二十万元很快将拨付到位,主要用于支持草莓产业链提升和品牌建设。

这个消息如同一剂强心针,极大地鼓舞了合作社的士气。

这笔钱对于正在为认证投入大量资金的合作社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王建安立刻召集管理层开会研究资金使用方案。

“这笔钱,要用在刀刃上。

一部分继续投入到认证相关的软硬件提升上。

另一部分用于草莓采后处理中心的建设,包括更先进的分拣、包装线,以及扩大冷链仓储能力。

这是我们提升产品附加值、应对未来更大市场的关键。”

没有人反对。

时光在忙碌中飞逝,转眼进入了初夏。

经过近四个月艰苦卓绝的努力,合作社的整改工作全面完成,各项管理制度和记录规范得到了质的提升。

补充材料和整改报告递交上去后,又经过一段焦灼的等待,终于通过了认证。

消息传来,所有的压力、疲惫和付出,都化为了巨大的成就感和前行的动力。

“绿色食品”认证的效应是立竿见影的。

之前还在犹豫和观望的那家大型连锁超市在收到消息后,采购经理立刻主动联系尹彬。

表示愿意将棚鲜生纳入核心供应商体系,并约定了具体洽谈合作细节的时间。

之前因为认证门槛而搁浅的几家机关食堂和高校后勤部门,也重新抛来了橄榄枝。

市场的大门,仿佛一夜之间被这块“金字招牌”彻底敲开了。

市场的需求,尤其是对认证草莓的需求,呈爆炸式增长。

但合作社的草莓产量是有限的,尤其是达到特级和一级标准的果品。

现有的二十亩高标准大棚加上原有的部分改良大棚。

即便在张春城和技术员们的精心管理下满负荷运转,也难以同时满足林老板、吴老板不断加码的订单,以及棚鲜生自身零售和机关渠道日益增长的需求。

“建安,这可咋整?”张泽安看着雪片般飞来的订单和不断被催货的电话,又是高兴又是发愁,“林老板那边要加量,吴老板那边也催得紧,我们自己店里都快断货了!”

王建安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外部大订单利润高,结算快,是合作社重要的利润来源。

但棚鲜生零售渠道是合作社的品牌根基和直面消费者的窗口,一旦断货或品质下降,对品牌信誉的打击是致命的。

王建安沉思良久,对管理层说道:“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有多少卖多少了。我们必须建立更精准的产销协同计划。

泽安舅舅,春城,你们要根据大棚的实际产出能力,做一个准确的产量预估。

我会像林老板他们说明我们的产能瓶颈。

争取签订更稳定的、量力而行的长期供货协议,而不是临时加单。

同时要稳住我们自己的零售和机构渠道,优先保证他们的供应,尤其是特级和一级果的供应比例。”

另外我们要立刻启动下一轮的大棚改建计划!

这次全部采用最高标准。

产能问题是制约我们发展的最大瓶颈,必须尽快解决!”

随着“绿色食品”认证的获得和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市场对李家沟草莓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

任何细微的品质波动,都可能被放大。

一次吴老板那边反馈,某一批次的特级草莓,偶尔有几个果子口感略酸,虽然比例极低,但被挑剔的客户提了出来。

王建安立刻高度重视,立刻追查原因,最后发现是由于那几天天气骤变,棚内温差管理出现了一点小疏忽导致的。

王建安在内部会议上严肃地说:“高端市场容不得半点瑕疵。

我们现在是戴着‘绿色食品’的帽子,站在了聚光灯下。

以前可能不算问题的小毛病,现在就可能成为别人攻击我们的借口。

春城,你们必须把品质管控做到极致,尤其是环境控制和采摘成熟度的把握,要像绣花一样精细!”

张春城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建安,你放心!我现在吃住都在大棚,一定把每个环节都盯死!”

站在合作社办公室的窗前,望着远处连绵的青山和整齐的白色大棚,王建安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认证的成功,如同将合作社推上了一个新的高速跑道,前景广阔。

但产能、品质、管理的要求也越高。

“金字招牌”带来了荣耀和机遇,也带来了更大的责任和压力。

但他知道这就是成长的代价,是迈向更高层次的必经之路。

“绿色食品”认证这块金字招牌带来的光环效应持续发酵,市场的热情远超王建安最乐观的预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