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大明英烈陵!感觉天塌了的朱高煦(2/2)
实在是朱高煦给的这些,太过诱惑人,哪怕是他们,都是无比的心动,更遑论
朱能当即单膝跪地,肃声道:“请殿下放心,臣必将殿下指令,传达回去!”
朱能都已经做好了亲自回去一趟的准备了,这件事的有多重大,他无比的清楚。
这些一旦实施下来,他敢保证,所有明军,必定会对朝廷死心塌地。
其实他们都不怕死,只是怕死得不值得,只是怕死了之后,家中的人反而更加受苦受累,还是无法改变现状。
作为领兵的将领,他们很清楚场,哪怕是明知的必死之战,都不会有一个人退缩。
但前提,得让他们看见,得让他们相信,朝廷会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知道,他们战死之后,朝廷也不会忘记他们。
旁边的郑亨,明明是一个老将了,此刻却是哭红了眼。
“殿下!您若是早些回到大明,该多好!”
郑亨痛苦的哭泣着,只有经历过这些,才能体会朱高煦做的这个决定有多重视他们这些人,多重视普通将士。
对比朱高炽与朱瞻基,尤其是朱瞻基,郑亨心头不由得越发庆幸,庆幸自己一直以来,支持的都是朱高煦,他没有支持错人,这才是大明的汉王,这才是那个重视大军,能征善战的汉王殿下。
同时又有些自责与愧疚,愧疚对不起朱高煦,自责在朱高煦靖难期间,他并没有能够帮到朱高煦。
要是他们能够早早帮朱高煦,说不定都不会发生现在的这些事情。
他虽然心中支持朱高煦,但他的行动,却是一直站在朝廷这边的。
看着郑亨又再次的跪了下去,朱高煦无奈的将郑亨扶起来。
“现在我回来了,也不晚。
刚才我说的那些,你也要学会适应了,因为今后大明的所有制度,都会和之前的会不一样。
你做好准备,随我回去好好养伤,这里的事情,会有其他人负责的。”
朱高煦不断宽慰着郑亨,其实这些,在大汉并不是多稀奇的事情,然而在大明,却就是这么罕见与让人不可置信。
说到底,还是上位者的重视与否,以及有没有那个经济来支撑。
别看他说得简单,可要运行起来,需要一笔庞大的朝廷经济,才能支持的,不然这些,都会逐渐成为空头支票。
因为随着开始进行,后面在这些方面的支出,只会越来越多。
安抚好郑亨,朱高煦随即来到外面,召集众将开始议事。
“朱荣,你率领大军继续北上,与王斌、张辅他们汇合,拿下瓦剌与鞑靼之地,清除剩下的残军!”
“是,殿下!”
看着朱荣领命,朱高煦看向其余众将。
“其余人下去做好准备,随同我返回。”
“是!”
朱高煦并不打算在这里久待,至于瓦剌与鞑靼之地,他也没有多大的担心。
接下来最为重要的,他还需要回去主持大局,准备登基的事情。
这种事可以快也可以慢,但如今的局势,他必须要快,只有尽快登基,才能尽快的稳定天下民心。
随后朱高煦又看望了受伤正在接受治疗的军士,让后勤在伙食之中加肉后,也是让这些人感动不已。
或许有人已经将肉当做习以为常的食物,可对于绝大部分人,尤其是普通人,肉食,可是极为难得的。
看望安抚之后,又去见了仅剩下的妇孺幼童,朱高煦都给予了赏赐,想将这些人迁回腹地,但没有一个人愿意走。
“殿下,我们的亲人都在这里,等殿下说的英烈陵修建好了,我们每年还得给他们扫墓呢。”
朱高煦听着这些话,心中也不是滋味,只能多给一些补偿,制定出补贴,又向他们承诺了开办学院,让他们的子嗣,能够免费入学就读。
在开平待了三天,朱高煦率领大军开始返回。
回到京城,李定荣等人正忙得脚不沾地。
“殿下,你可算是回来了,快来看看吧,这些事都在等着殿下你来决定。”
朱高煦一回来,还没有来得及做什么,直接就被李定荣等人给拉住了。
看着眼前满满三个箱子的奏章,朱高煦嘴角一抽。
他在大汉的时候,都没有这么多事,怎么他才出去几天,这就搞出这么多事情来?
“定荣,你告诉我,怎么这么多事情?我不是让你和王后商量着定吗?
有实在拿不定主意的,再来找我,怎么有这么多拿不定主意的?”
“殿下,这些是奏章,分别是如今大明现有运河疏通、河道治理等等基建的事情要不要进行,这涉及到已经征收的徭役。
而涉及到徭役,是按照之前的政策,还是按照之前在大汉实行的做,又涉及到大量的财政支出。
这些是朝堂各部、各科、各司、局人员的空缺,还有地方上重要官员的缺额,也需要处理。
这些是对哪些官吏进行定罪的处罚,以及是否要开始对官吏进行集中排查清理。
同时对地方要不要展开或者什么时候展开对那些官绅、地主等人的清查,以及之前朝廷没有处理,留而待发的一些官吏的处理。
这些是大明现有的户册、田册、丁册、账册等等,也需要殿下进行过目,然后是直接进行存档,还是需要进行一次清点后校对差异再行存档。
还有如今皇宫并没有修建完善,还有几座宫殿在修建,是否需要照常进行,以及按照大汉的工商法给他们进行对应的补贴工钱发放,朝廷的支出明细等列出需殿下批阅。
还有殿下登基称帝的事宜,礼部与钦天监已经看好了日子,相应的流程安排需要殿下批阅签署.....”
朱高煦静静的听着李定荣述说着,不知道说了许久,朱高煦听得头都快要炸了。
朱高煦是真的想要骂人,朱高炽不是擅长治国吗?怎么还搞出这么多事情没有处理好?
还有就是这个朱瞻基,到底给他留了多少烂摊子啊?
他喵的,他靖难打回来是登基称帝的,结果这些事情现在全部交到他手上了。
关键是前朝遗留的问题奏章,就装了半个箱子,朱高炽与朱瞻基到底干了些什么啊?
而且李定荣所说的,都还是他和韦婉芸已经协商处理了不少事情之后,筛选出来的,是即便他们可以做主,但都必须得要他审阅批红之后才能开始进行的。
就这种事,都装了三个大箱子。
朱高煦只感觉天塌了,这皇帝,是一点都不好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