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大明英烈陵!感觉天塌了的朱高煦(1/2)
开平,已经过去多日,朱高煦率领大军缓缓到来。
朱高煦到来后的第一件事,便是看望郑亨。
“参见汉王殿下。”
“快起来,你身上有伤在身,不必行礼。”
朱高煦将郑亨扶起,满脸严肃。
“这一次,多亏了你,若不是你回到开平,一旦让鞑靼进入到大明,大明北地的百姓,必然会惨遭鞑子的荼毒。”
对郑亨,朱高煦是真的欣赏。
在那种情况下,能够将自己的生命与前途置之度外,只为了大明的边防,只为了不让鞑靼南下进入大明,这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郑亨虽是老将,但这份魄力,却是已经超越了太多的人。
或许郑亨的能力不是最出色的,但这份担当,是真的鲜有人可比拟。
郑亨忍着痛,看向朱高煦的目光,逐渐都有些湿润。
“汉王殿下,臣等了许久,这里的将士,这里的百姓,等了许久许久。
自臣带着他们来到这里,成了一支孤军,他们本可以继续活下去,却是因为臣,几乎全部战死,存活之人,尽皆负伤。
满城老幼,尽皆协助守城而亡,臣对不起他们。
臣恳请殿下,能否给他们发放抚恤。
他们对得起大明,唯独对不起自己的家人,老臣求您了,殿下。”
看着朱高煦,郑亨积压已久的情绪,顿时爆发了出来。
他也是沙场宿将,他不是没有经历过死亡,大军更多的伤亡,他都已经亲眼见过,亲身经历过。
可这次,不一样。
他自己为了大明,挑选了三千军带来,是他将这些人带入了深渊。
其实按照正常而言,明军根本不会伤亡这么多。
阿鲁台率领的那些大军,放在平时,阿鲁台要是敢来,早就被围歼了。
这次是明知是死,还是朱瞻基反对之下到来的,所有人都没有任何待遇,如今战死了,什么都没有。
这些人家中还有妻女,还有子嗣,如今战死什么都没有,家中的至亲必然会更加艰难。
他已经对不起这些人了,他不想再让这些人家中的至亲寒心,不想让他们家中的至亲遭难。
这是他唯一能够做的,那就是为战死的将士,以及城内的老幼,争取这些,以此抚平他们家中至亲心中的伤。
他们本是为大明而战,他不想让所有人寒心。
其实朱高煦能够到来,他是激动与高兴的。
因为朱高煦早早就派了大军前来,这说明朱高煦与朱瞻基完全不同,还是他以往支持的那个汉王殿下。
若是朱瞻基赢了,他都不知道该怎么面对战死的将士。
因为他知道,朱瞻基不会答应他这些要求。
至于自己的生死,从他怒怼朱瞻基开始,自他率领三千孤军进驻开平开始,他就已经看淡了。
大不了,战死沙场报效大明罢了。
现在他没死,他还要为已死的人,争取更多的权益。
朱高煦用力扶着又要跪下的郑亨,满脸的郑重之色。
“郑亨,我是什么样的人,你应该清楚,我在大汉怎么做的,你应该也有耳闻。
你放心吧,战死的将士,协助守城的百姓,本王不会忘记,大明也不会忘记,他们所有人,值得大明天下人铭记!”
朱高煦说完,转头看向朱能。
“朱能,传本王令,凡是在此战战死之人,立即统计出来。
在开平城外,设立大明英烈陵,将所有将士,安葬英烈陵内,所有人全部铸碑,将他们的名字,籍贯,全部写上。
今后每年的这一日,驻守开平之军,以及开平官吏,需要向他们上香,且这一日,设立为大明英烈日,大明无论谁是皇帝,必须来此英烈陵祭奠!
同时传信回去,让李定荣以及宣传司,将此间事宣扬天下,将此间将士的事迹,让大明天下百姓知晓,让天下所有人,皆知他们之名。
另外再让李定荣制定封赏,同时每一个人家中发放抚恤,并且朝廷给他们建造房屋,每一个人的子嗣,直接进入学院读书,凡是英烈子嗣,费用朝廷承担。
同时还需要给他们每户,制定出每年的补贴,持续十年,每年一发!”
这里的事情,朱高煦在朱荣与蔡福口中也已经知道了详情。
这次,他要将开平保卫战打造成标杆,也是以此告诉所有人,只要为大明而付出者,朝廷不会亏待任何一人。
这是一个极为利好宣传以及团结民意的大事,即便郑亨不说,他也不会亏待任何一人。
如今朱瞻基已死,待他返回京城,就是他接下来登基称帝之时。
这大明天下,已经所谓的风气,他必须要改变。
而这件事,就是他开始改变的开始。
朱棣与朱高炽、朱瞻基都没有去做的,他要去做。
朱高炽与朱瞻基不敢或者不想去动手,他不怕。
朱能等人听着朱高煦的话语,心中都是一惊。
尤其是朱能与郑亨,他们不是原本大汉的大将,对于这些,他们以往是想都不敢想的。
朱高煦现在所说的,这是在让这些人名垂青史啊。
这些赏赐与补贴,更是他们这些人想都不敢去想的,朱高煦却是直接拿了出来。
随着大明逐渐稳定,治理天下成为主题,他们这些武人的价值,其实在不断降低,他们其实也都已经做好了准备。
但朱高煦的这个决定,却是进一步拔高了他们武人,以及所有人将士的地位,哪怕就是大头兵,原来也有一天会被朝廷这么重视。
尤其是流芳百世,这本是那些文人士子儒生所追求的,他们这些武人,尤其是大头兵,基本不会出现,如今却是硬生生的出现了。
这一刻,他们这些活着的人,都一种想要在这场开平之战中战死的想法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