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明:人在永乐,发扬靖难 > 第270章 悄然到来的登基,第一次得到的一笔巨款荣耀点

第270章 悄然到来的登基,第一次得到的一笔巨款荣耀点(1/2)

目录

朱高煦有些幽怨的看着李定荣,他这一刚回来,给他整出这么多事情来,他是真的没有想到。

揉了揉额头,又无奈的看了一眼几个大箱子里的奏章,心头忽然对朱元璋、朱棣这些人很是佩服了,尤其是朱元璋。

朱棣还有朱高炽帮忙处理呢,朱元璋在废了宰相制度后,前面可真是一个人处理那么多事,他是真的佩服了。

不再去想,如今这些事,再怎么样,也还得处理才行。

“这些奏章,等会我再看,你先说一说紧要的事情,也就是必须要在第一时间处理的。

事情虽然多,但我们必须要分出一个轻重缓急出来,一件一件去做。”

朱高煦并没有因为事情过多而烦心,更没有因为得到大明天下就膨胀,就不想处理这些事了。

在朱高煦眼中,如今他既然靖难打回了大明,那他就要对大明的江山社稷挑起这个担子,担起这个责任来。

他是要将大明发展出来,变得更加强盛的,而不是得到所有后,就开始消极懈怠,只为自己享受的。

然而处理这么多的事情,朱高煦也深知,朝廷的精力与人的精力始终是有限的,将刚才李定荣说的那些,想要一口气全部去做,只会搞得混乱,不会搞出什么成果来。

因为许多政策,都需要

而涉及到这些政策的这些问题,在没有解决官吏这个问题之前,就无法实行。

治理国家,操之过急只会出乱子,必须一步一步,扎实基础,才能造就强盛之基。

如今他还没有看这些奏章,他也只能让李定荣先将重要的事情例举出来,先解决最重要的,再逐步解决其他问题。

而至于李定荣有没有准备,他丝毫没有担心,连这些都做不好,那也白瞎了李定荣在大汉作为他的臂膀处理了这么长时间的大汉事务。

李定荣闻言,心头也是松了一口气。

其实回到大明有这么多事,让他忙得脚不沾地,他并没有什么担心,如今大汉过来的人手还没有到齐,后面人手到齐,这些问题,都是能够处理的。

他内心深处担心的,其实是害怕朱高煦因为靖难成功,就因此出现变化。

如今大明的疆域,加上原本的大汉国,可以说朱高煦做了太多的事,现在他就怕朱高煦会出现自己已经做得够多,开始享受的想法。

他不介意朱高煦享受,因为朱高煦自从出去就藩到现在,日子并算不得多好,每天都有不少事情要处理。

但在这个紧要的关头,他不希望朱高煦有那些想法。

那些想法适合大明已经进入平稳,各种问题已经处理,那时朱高煦时不时的享受享受,他们都是赞同的。

现在朱高煦的说的话,也是让他彻底放下心来。

“殿下,当下最为重要的,是登基!尽早登基称帝!”

“嗯?登基?”

朱高煦闻言一愣,看着李定荣那眼熟又郑重的神情,却是陷入了沉思。

其实对于登基,他并不怎么急,因为在他看来,大明的皇帝大位,肯定是他的,任何人都抢不走。

现在既然事情多,他想的反而是先解决事情,而不是登基称帝。

但看着李定荣的神情,他发现自己好像想错了,自己虽然不着急,但

虽然他不知道急什么,反正又不会跑,顶多就是晚一些的时间罢了,但所有人都在意的话,他也必须要慎重考虑了。

就在这时,李定荣的声音再度传来。

“殿下,臣知道殿下一心为大明江山社稷,一心为民,对登基称帝之事并没有那么着急与看重。

但殿下须知,只有殿下登基称帝,如此可安天下百姓之心,可让各地快速归附,可让人心思定。

只有人心思定,才能接着处理各项事务,处理繁多的国事。

如今殿下虽不是皇帝,也可直接处理这些国事,但终究名不正,言不顺。

只有殿下登基称帝,有了名分,届时新的朝廷开始运转,各项政策落实到位,才能开始实行。

还请殿下能够慎重考虑,只有殿下尽早登基称帝,才能尽早开始处理国事。

至于臣等封赏,臣建议,可推迟进行,届时当以国事为重!”

李定荣神情郑重,向着朱高煦行大礼参拜。

朱高煦什么都好,可在他看来,为国为民又实在太过于重了些。

名义的重要性,他无比的清楚。

大明天下,如今实质上虽然已经是朱高煦说了算了,但不称帝,终究少了名分,少了百姓的认可。

至于他怕朱高煦会担心他是为了自己,为了他们这些人才这样说,李定荣也直接把这条退路给封死了。

其实哪怕就是他,提出封赏可以推迟这个提议后,必然也会遭到许多人的记恨,但他不在乎。

朱高煦都可以为了大明江山社稷,为了大明天下百姓而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看重那个位置,他也更不怕那些人的记恨。

说直白一点,以他在朱高煦这里的地位,只要朱高煦不发话,纵然所有人都憎恨他,也拿他没有任何办法。

朱高煦听着这些,也不再犹豫,肃然看向李定荣。

“既然此事重大,那就先全力准备此事吧。”

朱高煦并没有说太多,既然先称帝最为重要,他也没有什么好反对的。

皇帝啊,这个位置谁会不想呢,他不急只是因为跑不了,始终是他,但并不代表他不在意。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短短八个字,对所有人,都是有着巨大吸引力的,不知多少人为此前赴后继。

他朱高煦也是人,怎么能不在意。

李定荣闻言,顿时笑了,笑得无比的激动。

“殿下,臣已经和钦天监、礼部的人一起看过了,最佳的日子,就在十日之后!

若殿下同意,还请殿下做好准备,其他事情,臣会协同其他人做好。”

“十日之后么?会不会太着急了些?世子可否能够回来?在大汉的人以及周边之地的那些人,可否能够到来?

还有现在做准备,真的来得及?”

朱高煦都被这个速度给惊讶了一下,这个时间,是真的赶。

登基并不是换身衣服上朝就可以了的,要做的事情,可是不少,任何一项,都是绝对不允许出任何差错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