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公示(2/2)
他又不是傻的,天时地利都有了,还能博不出一个人和。
这也是为什么,今日陆执安一到明光殿前广场,原本还在小声交谈的百官们顿时都收了声的原因。
而各部的长官们知道的还要更多一些——政绩考核的结果已经出来了,并且在昨日就已经送到了御书房。
算算时间,按照他们当今陛下的效率,只怕是今天就要公布了。
这样的重要时刻,谁能不紧张呢?
他们虽然看到了属下大多数人的考评情况,可并没有看到自己的,是升是降都还是未知数呢!
再加上陆执安这会儿的表情又是那么严肃,心中自然也就忐忑了起来,更不敢做什么多余的小动作。
陆执安不知道他们心里的小九九,昨天他在凤仪宫陪陆风致玩了快两个时辰,最后还是小丫头终于熬不住睡着了才脱身。
这段时间他熬夜熬的厉害,本来就缺觉,昨天晚睡今天早起的,更是困得要命,哪里有心情去做表情管理,不是黑着一张脸过来都已经是因为他没这习惯了。
自从陆执安到了明光殿前广场,大臣们就不约而同的开始觉得煎熬了起来。
好在时间并没有过上太久,上朝的净鞭就响了起来。
而近日上朝的重点,也正如百官们所猜想的那样——)宣布政绩考核结果。
不过,陆执安和陆远平父子两个做的比他们想象中的还要彻底一些。
首先,关乎于评判结果的名单,直接在朝上宣读。
不过这名单涉及的人数太多了,全读上一遍不太现实。
所以只读了有资格上朝的这些。
至于剩下的部分……
“本次考核结果将在含光门外张贴公示,自今日起,公示期三十天,这三十天中有不服判定或者是想要举报的,都可以到监察院申诉。”
公示期???
官员们一头雾水。
之前也没有说还有这个玩意儿啊!
而且,含光门是什么门?
那是除了皇宫正门以外,最重要的门!
更重要的是,在含光门外张贴的,以往可只有科举金榜以及各类悬赏布告,张贴官员们的考核结果,这样的事情可是闻所未闻。
可不就是闻所未闻吗,毕竟先前的考评制度执行起来并不严格和明确,很大程度上都是在糊弄人。
但是陆执安和陆远平弄出来的这个政绩考核制度,那可是动真格的!
他们中不仅有升职和原地不动的,可也还有不少人被降职了!
这要是被百姓们看到了,那得多丢人!
尤其是降职可还是有一个前提的——没有好好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这不就相当于是在全天下人面前指着他们的鼻子骂无能了吗!
至于为什么不是骂贪官或者别的什么……因为贪官已经被处理了。
含光门外的告示栏可不小,完全足够贴下这一千多人的考评结果名单。
甚至于,陆远平还参照了陆执安的法子,给这群人用上了不用颜色的笔墨。
那可不要太显眼!
虽说皇宫外大街上面的人流量平时并不大,但像是这样的大事情,肯定是会招来不少人的围观的。
这样一来,对于不少官员们来说那简直就是公开处刑。
不过也不是没有人心生清醒——还好还好,幸好京城当官儿的人多,不然的话,要是把这名单印上了报纸,那才是丢人丢到家了。
至于为什么不印上报纸?
确实是因为人多,一千个人,哪怕所有人都是二字名,加上考评结果,一个人至少也要三个字才能解决,加上排版,需要的版面怎么也相当于是五个字了。
一千人就是五六千字,这可远远超出了报纸的版面大小。
陆执安也就只能作罢,没有再动把结果印上八月刊的心思。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几个月朝廷的负面新闻还是有些多了,所以陆执安计划在八月刊的头版头条内容上做一下小变动,打断一下固有印象的诞生读条。
但,含光门外的张贴还是要做的。
陆执安是特意提了公示期这件事,毕竟监察院人手有限,这段时间又忙的人仰马翻,万一有什么疏漏也是有可能的。
这不,百姓们就能派上用场了。
可别小瞧京城的百姓们,治河案刚开始闹起来的时候监察院那边辅助调查,可没少收到百姓们悄悄递过来的小纸条和口信儿。
这些平日里看起来并不是特别起眼的百姓,实际上能发挥出的作用可不小嘞!
正是因为他们太过渺小容易忽略,才会有人在做事的时候不够谨慎,被人不经意间抓住把柄。
公示名单一方面能帮忙查漏补缺,另一方面也是在向百姓们表明立场,表示他们是有在认真地干活。
至于百官们的心情如何……
说句不好听的:他们的俸禄都来自于百姓,接受百姓的监督也是应该的。
尔禄尔俸,民脂民膏。
陆执安知道这世上没有杜绝贪腐的办法,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想要将贪腐限制在最低限度。
政绩考核制度和名单的公示,就是第一步。
因为名单涉及人数过多,百官也不可能聚集在含光门外看榜,所以除了朝上宣读的部分,更完整的部分已经送到了他们各自的衙门张贴。
谁升谁降,一目了然,主打的就是一个不偏不倚。
这一个朝上的,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欢喜的诸如蔺晖文等人,他们这大半年来可没少做实事,得的评价也都是优,虽然官职上没有变动,但是这样好的考评能让他们的位置更稳当啊!
毕竟,只要他们不犯错,就不会贬职,安全啊!
更何况,虽然他们没有升职,但是这种升无可升的情况,是会给赏赐的!
他们是陆远平最心腹的存在,家底早已经被摸了个一清二楚,所以虽然公示期还没有过,但实际上赏赐已经下来了,再加上眼看着就能开始下金蛋的羊毛贸易,这未来的日子啊,肉眼可见的滋润。
当然也有不开心的,毕竟有人升职,自然也就有人降职。
就比如这次被圈进治河案中的另外五个幸存者。
他们虽然没有在治河这件事上伸手,但是或多或少的都有证据表明,他们属于知情不报的范畴内。
虽然因为朝廷人手紧张的原因没有处理了他们,但这可不代表他们就会被放过,只是降职都已经是额外开恩了。
所以虽然要在百姓和同僚们面前丢脸,但他们一个个都乖得跟鹌鹑一样,一声都不敢吭。
张贴公示名单的动静不算小,毕竟那么多穿着盔甲的金吾卫围着宫里出来的内侍在含光门外干活,这样的场面每次出现可都不是什么小事情。
一开始百姓们还以为是又有什么悬赏通缉了,心里还在嘀咕呢,等到人都走了凑近一看才发现竟然是考评?
还支持举报有配不上考评结果的人?
嚯!
没多久,监察院又热闹了起来。
公仪广等人:……
可真是太感谢他们的太子殿下了!
终于将手里的活计都做完了,陆执安也总算是有时间去看一看在济民书院中的学生们。
因为太过忙碌,这半个月的时间他都没怎么挪窝,加上之前的时间,他也有二十来天没有去济民书院了,还不清楚他们的学习进度呢。
陆执安带了侍墨河几个侍卫,再加上丙字暗卫,悄摸地出了宫,来到了济民书院所在的宅子。
他是下朝之后来的,这个时间,学生们应该正在上课。
陆执安也没有惊动太多的人,悄无声息的就靠近到了授课的教室不远处。
两百个学生被分成七个班级,上课的地方也被分在了三个不同的院落,陆执安只是随便选了一个,就在距离院落有一定距离的地方听到了他们的读书声。
清脆、整齐的读书声听起来总是很悦耳的,陆执安站在院子外面听了一会儿,才走进去。
走进去了才看的明白,这些孩子们读书虽然是齐声朗读,却是没有人领读的。
也就是说,他们现在读的这段基本上都能认得了。
写……倒未必。
没有打扰学生们上课,陆执安又去了另外两个院子转悠,了解了一下其他班级的学习进度。
等到下课的时候,所有班级的任课老师就都收到了陆执安的邀请。
只是听一听,很难判断这些学生们到底学得怎么样了,陆执安想要了解一下具体的进度。
毕竟这些孩子在这边也已经学了两个月的时间了,总是该学会不少东西了的。
再加上还有数理化生这四门课的担子压在陆执安的肩上。
陆执安……陆执安也想知道一下自己还能“逍遥”多久。
两个月的时间用来学习两篇一千多字的文章,对于零基础的文盲小孩儿们来说难度确实不小,目前进展最快的甲字班也才刚学到了《三字经》三分之一的位置,预计怎么也要等到七月底的时候才能学完。
而进展最慢的,如今也才刚刚开始学《三字经》。
陆执安留下的班级之间竞争的制度固然能够激起学生们之间的好胜心,但有的天赋确实能够限制一个人的前途,出现这样的差别也属于是正常的情况。
倒是这样拉开了梯队,对于陆执安来说也不是没有好处的。
他可以一点点的适应授课的节奏。
进度快的,就先开始上课,慢的就等几天。
这样也不至于让他所有的课程进度都堆到一起。
甚至于,陆执安都已经开始盘算着,要不要在进度最好的那一批学生里,挑几个来充当助教,在他不在的时候辅助给学生们答疑解惑′。
陆执安能够抽出时间来给学生们上课已经是十分艰难了,真要像是寻常夫子那样长时间待在书院里面是不可能的。
若是学生之中有对于某个科目极有天赋的,倒是可以重点培养一下。
不过现在说这些还早,陆执安了解完书院学生们学习的进度之后,又在午膳的时候在食堂里露了下脸,告诉学生们他还没有跑路,安抚人心,然后才回了东宫。
朝中的忙碌期过去了,已经停课半个月的东宫也开始恢复正常上课的节奏,他得在上课之前赶回去才行。
有的人表面上是先生,实际上也要被先生监督。
惨哦~
或许是因为前段时间的风波消耗了大部分人的精力,接下来的几个月,京城之中都显得格外的平静。
没有人作妖,也没有人犯法,每日里最热闹的就是监察院,像是觉醒了什么了不得的基因一样,如今京城的百姓们最喜欢的就是往监察院去打小报告。
也不管消息有用没用,反正只要是大家觉得可疑的,就往上报。
消息不属实倒也算了,最多不过是白跑一趟。
可要是真的抓到了什么有用的线索,那可就是银粮奖励啊!
虽然不多,但是对于家庭来说也是一个进项。
时间就这么一点点地从七月初晃到了八月中,随着秋收时节的到来,街道上活跃的人数也逐渐少了起来。
而陆执安,则是再一次去到了御田。
这时候距离他上次来御田又已经过去了一个月的时间,不过和前几次过来看情况不同的是,这一次陆执安是来见证收获现场的。
而且在场的并不仅仅只有他,还有陆远平,六部尚书,以及部分在京的将军。
是陆执安特意把他们都给叫来的。
毕竟折腾了这么久的御田,如今也算是有了一点小小的研究成果,总是要告诉他们一下的。
如今御田虽然还没有收获,但是陆执安又不瞎,他们种的是小麦,那麦穗就结在那里,上手还能掂量出重量,很明显,他的对比实验是确实有效的。
陆执安可是知道,有的人在私下里不是没有念叨过他在御田里做的这事儿是瞎折腾,这要是不让他们看一看成果,指不定哪天就能说他败家。
更何况,这也是一件喜事,喜事就该大家一起分享。
农家肥的研究又不是多么机密或者精密的活计,以后就算是研究出成果了,他也没有打算捂着不往外说。
陆执安也有自己的小九九。
现在有不少的土地都掌握在朝中官员和世家大族们的手中,这样好的增产办法一旦传出去,这些势力肯定会想办法研究。
到时候,不管他们是去找百姓们收农家肥的原材料,还是自己出人手私下里研究配方,都不算是一件坏事。
小禄子再能干聪慧也只是一个人,研究这种事情从不是一个人就能做得完的。
世家大族推动的农业进步难道就不是进步了吗?
当然也是。
研究最难的是找到正确的路,多一群人摸索着找路总是会更快一些的。
御田,今日到场的这些大臣们也不是没有来过。
今年春耕的时候他们还来了一次,当时也不是这般模样啊。
因为陆执安特意发话,所以御田这里从春耕开始就被收拾出了一块地方做试验田,不过当时还不太明显。
现在,区别就大了。
春耕时候帝后以及太子种下的麦子就像是一批现成的对比样本,和隔壁不远处的试验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试验田里的小麦被规整地划分成了好几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些许的不同,但是有一点是一致的——上面结的麦穗肉眼可见地丰满。
因为陆执安不管有多忙都会定期过来的原因,小禄子现在再见到他的时候没有那么紧张了,虽然看到皇帝和大臣们还是会显得十分拘谨,但是表达起自己的想法已经比先前顺畅了许多。
他向大家介绍起了试验田中的情况。
“这是对比样本,是按照原本的种植方法进行耕种的,没有添加额外的农家肥。”
“这是一号试验田,根据殿下的要求,从一号试验田到八号试验田,所有试验田使用的肥料原材料都相同,只是比例不同。”
“目前试验田还没有进行收割,所以对于各个试验田中的具体产量还不清楚,但从表面上看,肥料效果最好的应当是三、五、八号试验田中的一个。”
大臣们顺着小禄子手指的方向看去,发现确实是这三块区域的麦子长得更好一些。
陆远平也点了点头。
“既然这样,那就收割吧。”
他们今日过来也不只是单纯的看一看。
春耕的时候陆远平一家动了手,没道理秋收的时候他们就不干活了。
眼看着皇帝和太子都已经下了地,大臣们还能怎么办?
只能跟上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