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中秋(1/2)
第83章中秋
下地干农活着实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尤其是今天来的大部分人还都是文弱的文官。
因此,虽然这九块试验田都并不大,但是等到大家一起把这些麦子都收完的时候,依旧有种腰酸背痛的感觉。
陆执安看着这一幕陷入了沉思。
收割机这种东西是什么原理来着……
又到了后悔自己当年没有选理科的时候了。
没有时间细想,陆执安就等来了产量的统计。
一块对比田外加八块试验田,大小都被控制在同样的规模,都是四丈长宽,按照面积算的话,每块地大约有一百七十多平,比四分之一亩要多一点。
作为实验数据来看确实是小了些,但在实验初期倒也还够用。
今天御田这边的人都守在这块区域,专注处理这边的事情。
所以,产量数据统计出来的相当快。
小禄子作为临时负责人,将各个试验田中的数据一一念了出来。
目测出的肥料效果最好的五号田产量也确实是最高的,比对照田的产量足足高出了七成!
稍差一些的三号、八号田的产量也超出了五成之多,就是其他产量增幅不明显的田,增产量至少也在两成以上。
每块田割下来的麦子都是当场处理得出的产量,然后摆成一排放在众人面前。
这样一来,对比就更明显了一些,三、五、八号田的麦子山明显比其他田要高出来一截。
这样明显的对比,只要是有点脑子的人都不会忽视它的重要性。
再会想一下刚才小禄子说的农家肥,在场的众人眼睛都亮了起来。
朝中众人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筛选过后,能留下来的都不是什么庸才,再加上这一年多的磨合,对于陛下和太子务实大家也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对于几经动荡的大恒朝堂来说,这个消息足以称得上是好消息了。
这份好消息的好不仅在于可以改善民生,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两个月以来朝堂上比较沉闷的气氛。
虽说如今能留在朝堂上的都是些有能力的人,前段时间的几个案子都和他们没有关系,但这不妨碍他们因为那些事情而战战兢兢。
有这个好消息帮着缓和一下情绪,也能让大家的工作环境更友好一些。
尤其是再过没几天就要中秋了,这可是个大日子,而且是陛下登基且除服以来的第一个大日子,农家肥的出现也算得上是开了个好头。
收割完这些麦子,御田这边的事情就不需要他们继续插手了。
毕竟其他的事情还是御田这边的人做起来更加熟练,没道理让他们留在这里添乱。
不过众人也没有散去,而是又一起回了御书房,讨论农家肥相关的事情。
陆执安是计划扩大试验规模的。
御田中的农家肥试验仅仅只针对小麦进行,而且仅仅只有八套对比方案,整体来说还比较粗犷,也又很大的提升和研究空间。
但是继续研究下去的话,再继续在御田中进行就不合适了,地方小,不利于得出一个较为客观的结果,而且也没有办法同时试验出多组数据,是对时间的浪费。
这次三五八三块田的实验结果最为乐观,陆执安觉得,将这三套方案细化一下进行研究,应当是最合适的办法。
这一次,不仅仅是肥料原材料的不同配比,还有沤肥这种手段,陆执安也想试一试,虽然他对这方面一窍不通。
但是试验嘛,总是要有成功和失败的,沤肥这个法子既然能够被大规模运用,就肯定是有它的益处在的,他们只要尽可能的往这个方向上去尝试,也许就可以得出想要的结果来。
陆执安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虽然不是很明白太子殿下的这些奇思妙想都是从哪里来的,但是农家肥的提议本就来自于他,而且这一套方案看起来也是十分的靠谱,所以大家也都没有什么异议。
商量完农家肥的后续之后,官员们也陆陆续续散去了。
陆执安也没有多留,济民书院那边的识字课程已经到了尾声,进展最快的甲字班如今已经学完了《弟子规》和《三字经》,常见字认识了不少,也开始学习陆执安教给他们的数字。
不过相对于系统性进行启蒙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基础还是相当薄弱。
陆执安也没有指望他们能直接完全看懂书上的所有内容,只要懂大半,然后搭配上课前预习,就能赶得上进度。
这里的赶得上进度指的是赶得上授课进度。
陆执安又不是全职教师,不可能像是普通的先生那样每天给他们上课,而在这中间的空档里,完全足够他们提前预习课本、认识一下不认识的生字,也足够他们在课后理解学习书本上的知识。
济民书院的正式课程是从数学课开始的,陆执安虽然也很想快点培养出来一些能研究理化生的学生,但这些事情并不是他想就能做的。
尤其是理化生科目当中还有不少内容或深或浅地涉及到了数学,所以陆执安也只能先给他们打基础。
算学在大恒已经有了专门的著作,但是运算的简便程度还是不如陆执安前世义务教育的时候学来的那一套,正好济民书院的学生们差不多都是零基础,陆执安就给他们安排上了。
不过再怎么铺垫,陆执安的数学课在中秋节过后也要正式开课了。
这个时候,从学生们正式入学开始算,已经过去了三个多月的时间,一学年都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一,必须要抓紧时间了。
秋收过后没两天,中秋节如期而至。
和去年不同,今年的中秋节要热闹许多,没了先帝祭礼的顾忌,宫中的节日氛围浓厚多了。
不过,大恒是没有月饼的,陆执安也是随口提了一句想要吃馅料不是太甜的月饼,才知道了这件事。
中秋节没了月饼,这不是少了仪式感嘛!
所以陆执安忙里偷闲的时候就把东宫食官署的人叫了过来,简单描述了一下月饼是什么东西,然后就让他们自己去研究了。
宫中的点心样式很多,陆执安说的那些口感之类的基本都可以在已有的点心中找到,食官们想办法试了几次之后就做出来了和殿下描述的相差无几的点心。
陆执安尝了几块,确实和他印象中的差不多。
正好孟梓华正在筹备中秋晚宴,陆执安就把人送了过去,帮忙准备点心。
因为参与宴会的人有不少,御膳房这几日都忙着准备席面,临时又加了月饼进来,以至于当天官员们入宫来的时候,都能闻到空气中飘来的甜香味。
陆执安和去年一样,坐在了老爹的身侧,边上还跟着陆风致。
比起去年的中秋节,陆风致的个头往上蹿了好大一截,至少这会儿不会再出现人在桌案后,只露出一个头顶的尴尬局面了。
嗯……今年露出了额头。
今年中秋没有人要收拾,所以也就不像去年那样折腾火锅宴席。
毕竟火锅还是要燃炭火的,多少有些危险在。
不过考虑到往年宫中宴席菜品上桌的时候都已经冷得差不多了,今年孟梓华特意让人打了专用的底托,在餐盘外面另外套了一层,里面放着刚离火的开水。
八月份的天气并不算太冷,又有开水保温,足够饭菜保持很长一段时间的热度了。
不过,这也不代表今年的宴会伙食就差了。
陆执安不是会委屈自己的那种人,以前在大树村的时候他就没少这样吃的,对于自己嘴馋的毛病很是娇惯。
不过他当初也只是在家庭消费能力范围内折腾,所以陆远平夫妻俩也就随他去了。
等到了宫里,不需要他亲自动手就能吃到好厨艺,陆执安就更不会委屈自己。
他也不会点那些什么需要三只鸡四条鱼人参灵芝之类的食材只能熬出一碗汤的奢侈菜品,最大的爱好也就是那一堆的排骨和糖醋口味的食物。
比起一些宫廷菜来说,这些菜品简直可以说是质朴。
反正他也只需要动动嘴,自有食官署的人去忙碌,这又是他们的本职工作,所以陆执安做起来是心安理得。
但,就像是桓子墨他们刚到东宫的时候对于伙食的惊讶一样,对于第一次吃到这些新鲜菜式的大臣们来说,这绝对是一次新奇的体验。
再加上得当的保温措施让食物的风味尽可能保留在了比较合适的时候,这一顿晚宴,大家吃得可以称得上是宾主尽欢。
“哥!窝还要吃烤鸭!”陆风致的小嘴鼓鼓囊囊的,说出来的话都有点口齿不清。
陆执安只能无奈地摇了摇头,认命地给妹妹卷烤鸭卷。
食官署的人前段时间把陆执安说的北京烤鸭给做了出来,还把甜面酱也复原了,再配上清爽解腻的胡瓜,最近一直都是陆风致的心头宠。
胡瓜,也就是黄瓜,已经传入大恒境内数百年了,算得上是一种家常的食物。
孟泽鹏坐在台下自己的席位上,一双眼睛恨不得就长在太子殿下的桌面上。
这一年的时间他们也算是混熟了,彼此之间也就没有那么多的拘谨。
孟泽鹏在东宫用膳的次数也不少,对于东宫有什么好吃的也都还算了解,唯独这个烤鸭,是近期才出的,他正好被外派出京了一段时间,所以还不太会吃。
不过这也好办,只要盯着太子殿下,就不担心自己会吃到不好吃的东西!
看着陆执安拿起了一张饼皮,孟泽鹏也拿了一张。
陆执安夹了一块鸭肉去蘸酱,然后抹在饼皮上,孟泽鹏就跟着学。
陆执安将胡瓜条放到饼上,然后将饼卷了起来,递给陆风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