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公示(1/2)
第82章公示
陆执安终究还是没有跑得掉。
政绩考核制度是他提出来的,又是太子,这么好的锻炼机会陆远平怎么可能不让他参与进来。
五十斤的资料确实很壮观,但并不是其中所有的内容都需要仔细地看,也不是只有他们父子两个看。
像是这种关系到个人前程的事情,怎么能由一家之言来书写定论,肯定是要与各部长官手里的资料相互印证的。
陆远平他们必须处理的,是双方之间的冲突,以及最后的拍板。
并且最好还要对其中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人有一定的印象,毕竟本身这个模式就是为了选出一些真正有能力肯实干的官员,而他们作为上位者,总是该对谁有能力心里有数才行。
所以,虽然这五十斤的资料他们不需要一字一句都看过,但要看的也不算少。
陆执安感觉自己好像是把自己给坑了,但这坑他又不能不跳。
陆远平忙着处理治河案的事情,政绩考核的压力大部分都压在了陆执安的身上,让他前所未有地忙碌了起来。
幸好这会儿还没有到济民书院那边需要开始授课的时候,不然他只会更加头大。
就这样,六月份的大恒朝堂基本上分成了两大部分,一半的高官在处理治河案,一半的高官则是跟着太子梳理政绩考核相关的内容,几乎快要忙翻天。
这回陆执安是真的没有心情去管什么玻璃了,利用奢侈品来敛财什么时候都可以,但是现在的这些事情哪一个不是迫在眉睫,做事都是要有优先级的,陆执安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
这一场忙碌,一直持续了半个月的时间,直接将整个六月给跨了过去。
令人松了一口气的是,濮州那边的情况虽然一直都算不上很乐观,却也没有真的出什么纰漏。
不然的话,京城中这被控制住的几十个人,恐怕都可以以死谢罪了。
但即便是如此,他们也难以逃脱罪责。
以前任国子监祭酒为首、累计贪污金额超过百万两的十余名官员被判斩首、抄家、九族流放等刑罚,贪污金额超过十万但不足百万的,则是全数被夺了官职家财,全家一起被送往濮州,亲手赎罪。
若是等到今年治河结束,他们还没有死的话,那就继续流放。
至于那些不同程度在治河银子上伸了手但没敢太过分的人,则是根据他们自身的情况被判处上到砍头下到罢官等处罚。
京城的菜市口至少没有到血流滚滚的程度,但也没有好到哪里去了。
这么大的动静,自然也瞒不过京城的百姓们,于是,七月刊的头版头条也有了。
和治河案一起上报纸的,还有终于被改好了的新版《三字经》。
得亏它本身的字数就不是特别多,不然的话,陆远平怎么也得再修一段时间才能修完。
六月刊因为刊登了《弟子规》的原因,销量直接从往日的一万多暴涨到了近十万,即便是如今七月刊已经印发出来了,依旧有人在寻地方买六月刊。
而七月刊因为治河案,头版头条拖到了最后,《三字经》又开始带新的销量,所以也一直都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
京城的百姓们最近这半年的精神生活可是过的相当的滋润。
从去年底《大恒新闻报》发布以后,他们的生活就平添了许多以前从未有过的趣味。
像是从前,朝廷处理了什么贪官,办了什么大事,他们可从不知道,能落到他们耳中的除了打仗收税几乎没有其他的事情。
但是现在,因为有报纸的存在,许多重大消息他们都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从身边获取到,知道朝廷在做什么,心中就比以往要踏实许多。
只是吧,这消息知道的越多,百姓们的心中就越是容易犯嘀咕。
从去年底游郑冬等人的案子,再到顾明远案,再到如今的治河案,怎么感觉朝廷里面都不是什么好官儿啊……
可不就是会给大家这样的错觉吗?
毕竟这三个案子涉及到的人可太多了,尤其是后面两个,动辄涉及上百人,牵连上千人。
这数字上了千,看起来就格外的壮观了,自然会有人对朝中官员的可信程度心生犹疑。
陆执安也知道这一点,头版头条这几个月都快成抓渎职官员的专栏了,很难不让大家产生这样的固有印象。
但是前段时间的动静太大,瞒也瞒不住,如果这会儿不登报,再过一个月的话,指不定会有人怎么发散思维呢,不如直接给整件事定性,公布出去。
至于百姓们对于朝廷公信力的怀疑,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
“话可不能这么说,你想想啊,上一位当了那么多年的……”有人伸手指了指天,没敢说出那个名字,“这些个如今被下狱的官儿可都是安安稳稳的坐着呢,那些钱不也都是那些年贪的吗?”
“依我看啊,如今这位倒是挺厉害的,这才多久啊,就整治了这么多人,别看他下手不留情,实际上受惠的可不还是咱们这些人?”
“这话说的没错,那些家伙要是没有犯错的话,也不至于沦落到这种地步,现在也不过是秉公处理了,他们活该!”
“哎,你们还有闲心管这个呢?!当今可是已经昭告天下了,秋天的时候要开恩科!就没有点儿想法?”
“这半年一次性处理了这么多的官员,朝中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呢!错过这次的机会,以后可就难寻了啊,咱们就在京城,可不得来一场近水楼台先得月?”
……
舆论很好掌控,又不好掌控。
陆执安私底下派了人去从另一个层面分析,告诉大家这样的举措是对百姓有利的,讨论的人多了,自然也就有明白人了。
他也没有误导大家,他们父子两个确确实实是在往好的地方去引导大恒官场,即便是有人本性难移,但经过这样声势浩大的震慑之后,怎么也能小心谨慎一段时间。
这又何尝不是在救人呢?
“再不来个人救救我,我就快要没了。”
陆执安往凤仪宫的小榻上一躺,有气无力地喊了一句。
他费劲巴拉地整理了半个多月的时间,总算是把那五十斤的资料全部给过了一遍,整理出了简要信息。
因为这件事,陆执安最近上课上朝的时候都不太有精神,毕竟朝中官员人际关系相当复杂,想要把这些玩意儿都给理顺了,那可真不是一般的工作量。
这半个月的时间,陆执安别说是来凤仪宫了,就连睡眠时间都在被一再压缩,七月刊的报纸定稿也都是草草瞥过几眼,没有什么问题就过稿了,工匠那边更是半点都没有顾得上。
今天好不容易收了尾,陆执安从桌案前擡起头来的时候,已经到了晚膳的点儿,干脆就到凤仪宫来诉苦了。
至于整理好的文件,则是在侍墨的护送下,递到了御书房。
为他爹已经开始有了向上迁移趋势的发际线添砖加瓦去了。
孟梓华好笑地看着儿子这半死不活的模样,摇了摇头。
“你妹妹马上就过来了,让她看见这是什么样子?”陆风致今天下午的时候来了兴致,带着人去御兽园玩儿去了,看看时间,这个点儿也差不多回来了。
陆执安动弹了一下,然后放弃挣扎。
“来就来呗,让她看看她哥如今有多惨,还能更心疼我一点。”
倒不是陆执安故意博同情。
他是真的累到了。
要妹妹亲亲抱抱才能起得来。
母子两个说话的工夫,果然就有哒哒哒的脚步声从殿外传来。
“哥哥!哥哥你在哪!康妞儿回来啦!”
清脆的声音在整个凤仪宫上空回荡。
这半个月的时间,因为太过忙碌,无论是陆远平还是陆执安,都没有时间往凤仪宫来,可把陆风致给念叨坏了。
她本来就喜欢跟自己哥哥玩儿,这会儿得了消息说是哥哥来了,手里的小猫咪也不要了,撒腿就往凤仪宫跑。
七月份的天气,即便是已经到了傍晚依旧很热,陆风致一路跑过来,哪怕中间有段路是她身边的嬷嬷抱着,也依旧累得满脸通红。
“慢点慢点,哥哥就在这儿呢,不着急啊,看着点脚下。”
听到声音,刚才还半死不活的陆执安就像是回光返照一样,蹭的一下坐了起来,脸上带着让人腻歪的笑,连声嘱咐。
陆风致跑得快,陆执安话都没说完呢,她已经扑到了他的怀里。
“哥哥,你怎么才来啊!”陆风致把头往陆执安怀里一埋,闷闷地抱怨。
再是知道哥哥有重要的事情要做,连着半个月都见不到人,对于才五岁的陆风致来说已经是十分久远的分别了,之前还能控制住自己委屈的心,现在见了人,就没办法控制了。
这可把陆执安给心疼坏了,连忙想办法哄人。
看着儿女之间的互动,孟梓华无奈地摇了摇头。
这俩人,一个刚才还一副半死不活的模样,这会儿妹妹一回来就怕吓到人,直接原地复活了。
另一个呢,天天哥哥长哥哥短的,孟梓华有时候都担心这丫头以后找夫婿是不是也要比着自家哥哥的模样找。
兄妹俩这粘人的劲儿啊……噫,就是她和陆远平当年新婚的时候也没有这么腻歪的吧?
“先带公主去换身衣服,别受了寒。”孟梓华摇摇头,只能做了暂时拆散这对兄妹的恶人。
陆风致这满身汗的模样,殿内可是放着冰盆呢,一冷一热的最容易受寒,可不能大意。
“快去吧。”陆执安也说。
陆风致原本正打算噘嘴撒个娇逃过这一劫,继续和哥哥待在一起,但是她哥都发话了,她也不敢不听,只能心不甘情不愿、一步三回头地跟着宫女去换衣服了。
“传膳吧。”
今日的晚饭虽然少了一个人,但是依旧十分热闹。
陆风致挥舞着自己的小筷子,用不是很灵活的手指给她哥夹菜。
“这个是哥哥爱吃的!”
“这个哥哥也喜欢!”
“这个特别好吃!”
“哥哥都瘦了,得多吃点!”
……
看着她垫脚站在凳子上给哥哥夹菜的模样,孟梓华也没有忍住,给陆执安也添了些菜。
母女两个人都这么热情的后果就是,陆执安吃撑了。
好在还有个正精力旺盛的陆风致,在饭后拉着他一起玩,加快了他的消化速度,不然今晚会变成什么模样还真不一定。
且不说这边一家三口的互动。
御书房中,正在加班的陆远平收到陆执安送来的、精简过后的考核资料,深呼吸了几次。
他刚刚看到了下班的希望!!!
罢,罢,早晚都是要处理的。
陆远平任命地处理完手上的事务,打开了陆执安送来的材料。
陆执安整理过后的材料是真的简略,毕竟政绩考核制度执行了那么长时间,也是时候出一个阶段性的成果了。
他知道陆远平最近很忙,也不会故意使坏给他增加工作量和负担。
反正那五十斤资料他早晚都是要看的,现在先把今年的考核给结束掉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陆执安送来的资料中,最重点整理的就是在京官员们的考评情况。
基本格式大致保持在一种模式,然后在一些有特殊表现的人名字后面简要备注了一下。
谁今年不温不火,谁经常迟到早退,谁手上的事务总是不能按时完成,谁在什么事中立了功,一桩桩一件件都用最简练的词汇概括了出来。
京城大小官员数量上千,有资格把姓名递到御前的数量也不过千人之数,底下的各层级小吏,乃至一些低品官员,都不曾出现在这次的统计之中。
那需要的人力物力实在是太庞大了,监察院忙不过来。
这一千多人经过陆执安的筛选精练之后,送到陆远平手上的折子,就只剩下了三斤重。
为了避免他爹漏掉什么重要信息,陆执安还特别贴心地给他配上了不同颜色的笔墨。
就比如,用绿色来写上等的评语,用红色来写可疑或者是官衔岌岌可危的提示,虽然看上去没有全黑那么整齐,但胜在清晰明了,还能给陆远平换换眼睛。
陆远平:我谢谢你哦。
但不得不说,这样写出来的资料汇总确实要比全黑更加清楚明白一些。
甚至如果陆远平想要偷懒的话,他只要特别关照一下颜色不一样的人就行了。
但不管怎么样,今年的政绩考核制度,也是到了该出结果的时候了。
.
大恒的朝堂上,从六月上就开始陆陆续续补充新的人手,毕竟这一次抓的人实在是有点多,而且都是身处中枢的,为了不影响各个部门的运转,所以要格外注意一些,及时补充新生力量才是。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七月初的大恒朝堂上,官员们有着较为明显的两种状态。
一种是还没有从治河案中缓过神来的旧臣。
曾经相处多时的同僚一夕之间就成了阶下囚,甚至还有性命之危。
这可不同于先前顾明远的案子,那个案子的主要涉案人都在邯郸城,以及赵国公主的封地范围内,和朝堂中心还是有些距离的。
但治河案可是真真切切的抓了不少他们相熟的人,哪怕是政敌呢,这种情况下,也很难不生出一些唏嘘之情。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么明显的前车之鉴们,所以这会儿老臣们大多秉持着一种稳妥做事、绝不谋私的心态,只想要把这段时间的风波给熬过去。
而新上来的这些接任者呢?
他们中有不少是直接从翰林院中提拔上来的,原本就是在京中等候补官机会的进士,虽然听说了各自前任做下的糟心事儿以及他们得到的下场,但他们这会儿正是热血沸腾的时候,也没有谁敢在刚进官场的时候就做什么律法不允许的事情,精神面貌上竟然还要比老臣们更好一些。
尤其是如今还有了政绩考核制度,眼看着前途一片光明,谁还不想要给自己博个好前程呢?
陆执安按照往常的时间来到了明光殿前广场,虽然他如今年纪也才十一岁,但是一身太子朝服,和刻意板起的脸,还是让朝臣们为之一静。
这半个月的时间给大臣们带来震撼的可不仅仅只是当今的果决手段。
别忘了,在陛下忙着收拾贪官污吏的时候,政绩考核的事情,可是由太子殿下牵头负责的。
这个时候得罪了谁都不敢得罪太子啊!
至于太子的能力……
因为治河案的风波,直接将京中绝大多数部门都给牵扯了进去,不过主理人还是吏部、刑部、大理寺和监察院这四个机构的长官。
所以,对于百官的政绩复审,大头工作就落到了吏部、刑部侍郎,以及其他各部长官的头上。
简单来说就是,他们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如愿的和太子殿下搭上了话,并且在心中对他有了一个大致的评估。
他们感受最为明显的,就是这位殿下做事十分的条理清晰。
京城之中官员复杂,哪怕就是一日处理一个部门的事情,也足够忙碌上小一个月,可是这位殿下硬是在半个月的时间里就将框架都梳理完毕,然后进行汇总。
有心人特意留意过东宫的情况,然后得出一个数据——太子平均每日都会召见六七个部门的长官。
当然,不是说他一天理出来六七个部门,而是这些部门之间有牵扯需要问询。
补官怎么说,这样的效率都是极为可怕的。
再联想到此前朝中早有的传闻,说是这个政绩考核制度是太子最先提出来的,众人的心中就各自有了思量。
而陆执安,也成功凭借着自己这段时间的工作效率,初步折服了各部的领头人。
本来就是么,他小小年纪的,用粗俗一点的话来说就是毛都没长齐呢,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这样的想法不是一个人有。
再加上他也从未公开展露过自己的才华,所以不被信任也是正常的。
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陆执安带着与当世有极大区别的高效率工作模式闯进朝堂,又怎么可能不给他们带来震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