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摊牌了,我明天登基 > 第80章 发行

第80章 发行(2/2)

目录

如今一斗米都要二十文钱,一斤米还不到两文钱,而仅仅只是两文钱就能够读书,这对于有读书念想的百姓们来说将会是一个无比巨大的诱惑。

而这一点,陆执安知道吗?

他自然是知道的。

他可太清楚《弟子规》能造成多大的影响了,所以从五月初、从老爹手里拿到了稍微有一点点改动的《弟子规》开始,他就已经开始安排人首先进行相关内容的排版了。

大恒新闻报已经发行了半年有余,加上顾明远那一期的增刊,报社这边也已经有了十分丰富的印刷经验,像是排版之类的工作做起来也是相当的有效率。

而陆执安呢,则是开始整理六月刊的其他文章,除了头版头条要留到月底以备不时之需之外,其他对外接受投稿的栏目几乎都有备选稿件。

虽然从月初就开始做下个月的报纸排版似乎是有点夸张,但因为其他的栏目都不是必须要放一些时效性很强的内容,所以在稿件上面陆执安手里确实是有一些存货。

毕竟自从《大恒新闻报》开始对外接收稿件之后,每天能经过层层筛选送到他手里来的文章都能有好几篇,优中选优之后虽然没有剩下多少,可是版面更少啊!

时间久了,他的手里自然也就积攒了一些写的不错但是暂时还排不上号的文章。

陆执安之所以早早地就开始为了六月刊报纸做准备,恨不得把头版头条一起定下来,然后就开始印刷,主要还是因为对于销量的担心。

这几个月下来,《大恒新闻报》的销量也已经逐步稳定了,每个月在京城中的销量大约是一万两千多份,印刷也基本上都是照着一万三千份的标准来进行的。

但那些都是以前。

即便是顾明远事件的增刊,销量也才一万两千八,自然也就不需要更多的印刷量。

毕竟这些事情关注的人总归是有限的。

但是如今却不一样。

《弟子规》的出现,影响的将会是千千万万大恒的读书人。

百姓们会想要用这篇文章来给自家的孩子做启蒙,毕竟这可是朝廷认证的启蒙读物。

而读书人们则是会想着,会不会在考试的时候也考《弟子规》的相关内容,于是即便是他们已经启蒙了好些年,也会对这篇文章投来关注的目光。

可以说,但凡是和读书沾点边儿的人,都会在消息传开之后关注这一期的《大恒新闻报》,人们对于它的需求量自然也会飞涨。

陆执安他们自然也要做好应对这次飞涨的预备工作。

但是如今报社的每日印刷数量是十分有限的,毕竟是全手动,人手也就那么多,再快又能快到哪里去?

所以,这么一来,他们就只能把开工的时间往前提一提。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文学板块和头版头条并不在一个大区,所以他们是可以先把文学板块和附近同一个大区的板块印刷出来,等到头版头条来了再印另一部分。

但即便是这样,一直赶工到六月初二的晚上,整个报社中,报纸的库存数量也才刚刚来到了五万份。

陆执安觉得,这个数量估计还是不太够的,毕竟全大恒有那么多人,即便是只有千分之一的人来购买也不止五万人了。

不过,陆执安也不会太过自信,他觉得可能印个七八万也差不多了。

毕竟报纸的传播需要时间,而且还有抄录这种传播形式。

而事情的发展也正如陆执安所预料的那样,仅仅是六月初三这一天,六月刊的销量就已经突破了两万份。

这可是其他月份刊物一个月的销量啊!

随着一份份报纸的卖出,《弟子规》的名头首先在京城中响亮了起来。

连带着一起闻名的,还有它的作者,种花居士。

在很多人看来,能够作出这样好的启蒙文章,种花居士一定是一位大才,值得敬佩和敬仰。

一时之间,种花居士的名字在京城中甚嚣尘上。

见到这般场面,陆执安悄悄地庆幸着:幸好当初他没有听老爹的,署自己的名字。

不然就算是他有那个厚脸皮,这会儿被人这么夸着,脚趾都能抠穿地球,直达另一边,连漂洋过海和跋山涉水的工夫都省了,直接就能去找番薯和玉米去了。

和百姓们一起震动的不仅仅有读书人,还有朝中百官。

首先跳起来的不是葫芦娃之一,而是陆执安不太熟的礼部尚书。

礼部尚书赵泽,就是那个因为陆执安削了自己太子册封仪式而发愁以后会不会被秋后算账的家伙。

他平日里最是看重文学礼仪方面的问题,所以才会在陆执安删减册封仪式的时候之处其中的不妥。

当然,最终还是胳膊没有拗得过大腿就是了。

因为这件事,赵泽很是气馁了一段时间。

然后没多久就摊上了更改上朝的礼仪流程这件事。

赵泽打了鸡血。

赵泽打的鸡血没有用。

赵泽向现实屈服了。

赵泽终于意识到,他的顶头上司,以及未来上司,好像都不是很待见那些繁琐的礼仪流程。

赵泽想哭。

礼部是干什么的?

大恒的礼部负责的主要事项也就三块——各种庆典的组织筹备、外交相关事务、科举文教。

其中,外交相关事务要和鸿胪寺搭班干活,科举要和吏部搭班干活儿,完完全全属于礼部的活计就只有各种庆典仪式的组织筹备和文教方面的工作了。

然后……大小老板都不太喜欢搞太多的庆典,主打的就是一个省钱。

虽说礼部是清水衙门,可也不像是工部那么清水,像是礼仪庆典之类的事务不仅能捞点油水,拉拉关系,还能在皇上面前露脸,所以比起工部还是比较吃香的。

但是现在这条路被堵了大半,赵泽就很愁自己要怎样才能走进陛下的心。

他这边还没有愁出来一个头绪呢,六月刊就发行了。

因为前几个月的事情,如今在京的官员们每个月都会专门买上一份大恒新闻报,以便于及时了解最新的新闻动向,所以带着《弟子规》的六月刊还没等赵泽下衙,就已经摆到了他的桌面上。

赵泽:!!!

他的第一反应是陛下瞒着他偷偷干大事!是不是对他有说呢么意见了?是不是已经在想怎么换掉他比较平稳了?

第二反应则是,这玩意儿是个好东西!陛下是怎么把这东西搞到手的!

不过,时间不允许他过多地纠结了,所以他来不及多想,抓着报纸就跑出了衙门,直奔御书房。

刚刚下朝,正准备喝点茶休息一下好开工的陆远平,还没有喝两口呢,就听到了何书的通传。

“陛下,赵尚书来了,他还带了一份报纸来。”

赵泽?

这可真是稀奇。

赵泽这个人还算是有能力的,不过陆远平暂时用不到他,所以就暂时让他待在自己礼部尚书的位置上,反正这个活计他一直都做得很好。

也是因为基本上用不到他,所以他在御书房见到赵泽的次数也是少之又少,陆远平在心中默默回忆了一下。

啊……上次见面好像还是为了先帝的周年祭礼来着……准备祭礼更前面……那就是准备清明了。

这人平时也安安分分的,从不给他添麻烦,怎么今日带了报纸过来?

等等,报纸?

“何书,今天是什么日子?”陆远平问道。

别看他现在的工作量已经小了不少,但是对于他这种几乎可以说是全年无休的皇帝来说,记得日子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

就比如现在,他就忘了……

“回陛下,今日是六月初三,报纸发行的日子。”

陆远平是皇帝,他可以记不清时日,但是作为皇帝的贴身助手,何书是必须要记得住的。

坐在这个位置上要的就是全能,耳听六路眼观八方,宫中大小动静他都要有所了解,才能够在陛下冷不丁提问的时候及时回答上来,表现出自己的专业。

这里可是御前,底下多少人盯着呢,一个不慎他就有可能被人拉下去,这里容不得一丁点的马虎和懈怠。

“这么说,赵泽应该是看到《弟子规》了?宣他进来吧。”

陆远平想到了《弟子规》的内容,心中了然。

赵泽是确实有上进心的,不然这几个月也不会一直在寻求走出困境的办法了。

不过他倒是有些好奇,不知道赵泽今天来这么一趟,是想要做些什么。

“陛下,臣请广诏天下,将《弟子规》列入学子必读书目!”

赵泽很是激动。

他分管文教方面的事情,《弟子规》这种大作的出现,如果厚脸皮一点的话,他多少也能和功劳沾点边。

而且他也知道报纸这边是由陛下还有太子殿下等人牵头办的,可以说《弟子规》本身就已经得了他们的许可。

只不过不知道为什么,《弟子规》竟然是在报纸上首发的,若是能印成书籍,只怕是能赚不少的银钱。

所以,为《弟子规》,赵泽并不觉得有什么,他又不瞎,还能硬是装作自己看不出《弟子规》的好处?

硬要说坏话的话,他根本就不会来御书房走这一趟。

他也不是没有长远目光的人。

弟子规能让天下读书人更多,间接促进天下文坛兴旺,这篇文章或许没有他的功劳,但是推广它的功劳总是能算给它的经手人一份的。

这是什么?这是成绩!是前程!

尤其是监察院那边的政绩考核隐隐传出风声,说是已经盘查到了尾声阶段,这让赵泽心中更有紧迫感了。

参与《弟子规》这件事赶不上今年的审核,但是明年、后年都赶得上啊!

他可不想年纪一大把了被人从尚书的位置上拉下来,那也太丢人了些。

和以前不同的是,那会儿要是被人用政治手段拉下高位,还能说是自己技不如人,没有斗过对方,并不能直接说明是自己的能力不行。

简而言之就是可以为自己的失败找理由。

但是现在不行了,尤其是今年,政绩考核制度试行的第一年,不管是处于什么原因,监察院那边肯定是不会给他们掺杂水分的。

也就是说,今年的政绩评判是十分公正的。

这次考核要是真的给他评一个差,那他可就没脸见人了!

而且没了今年还有明年、后年,直至他致仕或者这个制度被取消。

赵泽觉得……前者可能比后者来的更快一些。

他自认为自己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无论是先帝的葬礼、陛下的登基仪式,还是皇后和太子的册封典礼,办得都还算是比较完整。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这几个典礼都或多或少地删减了一部分,以及上朝流程改革,可能会给他的评判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至于这负面影响会有多大……那就要看头顶的老板一家对于这些他们主导的变动是不是真的乐意了。

赵泽拿不准这一点。

但是这不妨碍他为了自己明年的考核成绩做准备。

有了这么一个前提在,赵泽如今的举动也就不算突兀了。

不过陆远平没有想到他会这么直白地提出建议,而且还是这种正中他下怀的建议。

陆远平确实有这个想法,不过他的想法并不仅仅只包括一篇《弟子规》。

别忘了,他手上还有一篇正在修改的《三字经》呢!

而且,必读篇目嘛……

只有两篇多少有些寒酸,所以他是想着等《三字经》修改好了,正式发行之后,再选一些比较合适的文章,一起作为必读篇目,昭告天下。

就像是陆执安说的那个什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六十四首》这种形式的。

他们也不是不能搞上一本。

这年头小孩子的启蒙一向都是关注缺失的区域,如果不是陆执安为济民书院备课的时候搞出来这么一手,陆远平也不会发觉《蒙书》与《弟子规》和《三字经》这种读物之间有多大的差距。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陆远平认为《蒙书》不如后两者,而是他确实能够感觉得到,这两篇文章在启蒙方面的确有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

也是因为它们,陆远平才会动了弄个启蒙读物合集的心思。

再加上昭告天下的手段,这个合集也会快速地传播开来,对他来说也是有利的。

陆远平都已经想好了,到时候是肯定要把陆执安的名字也给放到制作名单中的。

他不好意思冒领别人的作品,那当个整理者总是可以的吧?虽然没有自己写出一篇优秀的文章那么得人心,但也能起到一些作用。

可惜,陆执安的文章要不就是平平无奇,要不就像是他提出羊毛贸易的那篇文章一样惊人,没有一个能拿出去展示的。

迄今为止,陆远平想要炫耀儿子的心思也就只能在葫芦娃们面前而已,如今也才多加了一个梅永言。

他早就想让天下人知道他儿子很棒了。

唔……等到兵不血刃地收拾了戎庭,也不是不能公开一下。

虽然陆执安说这策略是从梦中学来的,可学以致用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事情。

而且羊毛贸易的计划确实是陆执安拟定的没错,这本就该是他得的荣耀。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