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8 章(1/2)
第78章
这一日,京城,十里亭外。
官道上的车队迤逦缓行,而刘大夫正交代刘大郎君此去剑南道,要多加小心。
“放心吧,阿爹,我便是去探访一遭,也不会停留多久的。”
刘大郎君要去剑南道安泉县,自然是因为收到了林幼蝉的来信,知晓她在蜀地栽种花椒,又打算栽种三七,作为谙熟药材,并想栽培三七的人,自然期望去剑南道亲眼看看。
他在桃园庄栽种的三七进展并不甚理想,恐怕是水土跟环境的局限,就不知道剑南道毗邻南诏,是不是当真适合种植三七。
刘家的金疮药主材就是这个,既然蝉大夫说蜀地的气候环境可能适合种植三七,他作为蝉大夫的合伙人,实地考察,义不容辞。
“京城中的药铺跟桃园庄的事务,劳烦阿爹您暂且盯着,一个月后我就会回京的。”
父子俩正在这头一一惜别,车队前头有一辆马车已经被人掀开了帘子,露出了苏峤的一张脸,“刘大夫,车队都开拔了。”
“苏三公子,知晓了。”刘大夫不再殷殷提醒,最后叮嘱一句:“照顾好你爷爷跟二叔一家子。”
“放心吧,他们在外头奔波的经验比我还丰富,我只要照顾好自己,不给他们添麻烦就行了。”刘大郎君咧嘴笑了。
刘大夫站定在亭子外头,看着一行人离去,渐渐消失在官道上,这才忍不住轻轻叹了口气。
十里亭内,姜六爷瞧见刘大夫一脸愁容的模样,亦望了望行人络绎不绝的官道,忍不住问了一句:“这位,刘大夫?”
刘大夫回头,瞧见是个陌生中年郎君,心中不免警惕提防几分。
方才他与自家儿郎送别,被此人旁听去了?
姜六爷意识到了刘大夫的防备,和蔼的笑了笑,“见刘大夫与自家儿郎感情深厚,羡煞我姜某。”
“哦,这位姜老爷,也是来送别家中儿郎的?”听人提起夸赞自家父子情深,刘大夫脸色稍缓,亦释放了几分善意。
“非也,我是来此,等候上京来的大闺女。”姜六爷摇头,笑着掩饰眼中的低落。
他回苏州常宁府一趟,寻到林家打探消息,才知晓陈芸娘已然去世,而她诞下的那位林家六娘,已经出嫁去付家。
待他再去付家,才知晓付家已经跟林六娘和离,而被林六娘发还卖身契的婢子所言,六娘已经赴京来寻他认亲了。
一个孤身小娘子,千里迢迢,如何能承受住一路风尘与危险,安全抵达京城呢?
姜六爷心中既惊又喜,随后全是担心与焦虑。
便是到了京城,她又要如何、凭什么,寻得到自己呢?
所以又匆匆回京,雇得人手,叫他们帮忙在京城中寻找一个来自苏州的林家六娘子,又恐路途遥远,途中事情多变,怕是亦还没有抵达京来,不时地便要来十里亭侯一侯,看看有没有年纪相仿,来自苏州的林姓娘子!
于是今日便恰好遇见了这位刘大夫与自家儿郎父慈子孝,忍不住艳羡,若将来自家闺女认回来,是不是亦能如此和睦相处,不免便多问了一句。
“原来如此!”
刘大夫对姜六爷这位陌生郎君并不在意,丝毫未察觉自己曾经在阿爹书信中见过的林家六娘便是他等的闺女,只作萍水相逢罢了,客套一句,便乘车回城去了。
姜六爷又在十里亭内侯了半晌,时间久了,在凉风飒冷的秋日,不免觉出了一丝凉寒。
那随伺在一旁的护卫见状,低声提醒:“六爷,那崔公子正在府上候着您呢!”
姜六爷又望了官道一眼,终是失望回头,“好了,回吧!”
不过离开几个月,京城的局势便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初东宫詹事府的十一公子竟然没有死,还联合江叔珩将赵铭给咬了出来。
原来当初东宫是这样败在魏王手上的。
江氏,东宫,而后是崔氏,以及其他卷入夺权当中大大小小的同僚,是魏王与赵铭狼狈为奸,才让他们这般输得一败涂地的。
幸好,十一公子还活着,他们这些东宫旧人的仇,还有机会一雪前耻。
马车载着姜六爷回到了京城,转进了一个安乐坊,停在了崔氏置办宅子跟前。
崔奕之已然在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崔景明出来,门外看着姜六爷钻出了马车,看着眼神茫然的崔詹事,姜六爷心头思绪万千,嗟叹不已:“十一公子!”
“叔珩贤弟,我们许久未见了!”崔景明听得姜六爷的声音,哈哈笑了起来:“我们里面谈,好好叙一叙旧。”
“正有此意。”
姜六爷跟着崔氏父子进了崔宅,深红色的木门,在他们身后,重重地掩上了。
远在剑南道的林幼蝉,不知晓她认回来的阿爹江叔珩,为免在权谋争斗中误伤了她,将她带离了京城,而亲生的阿爹姜朔,却在回到京城后,跟着崔氏父子,一脚卷进了京城的权谋旋涡里,今日,她去看就在安泉县县衙对面买下来的铺子。
这铺子,自然是拿来开小神医医馆的。
跟京城寸金寸土的小铺子不一般,在安泉县买的铺子很便宜,为着长远着想,林幼蝉一下买了两个相邻的商铺。
两件商铺的格局是一模一样的,前头是铺子,后头带一个小院落,东西两边都有两间侧厢,还有一排后厢房,四合院格局,宽敞得很,一看就是方便开店人士可以拿来一边做营生,一边居住的。
两间商铺,前头光是商铺部分就比京城的整个小神医药铺要大多了,买下来后就对商铺进行了改造。
因为打算要请两位大夫,一位稳婆,所以其中一间商铺的前头铺子部分,一侧改造成两个看诊房,一侧改造成一个专门给妇人或孕妇看病的场所,余下小小的一部分则拿来做通道,直接通到隔壁的铺子里。
院子后面的东侧厢跟西侧厢,则一边拿来做可能要住院的男性病患跟女性病患,恰好可以隔开避讳。
至于那一排后厢,四间房,一间拿来放置纸笺笔墨以及针袋脉枕等零碎的物件库房,一间拿来做临时熬制汤药热水的灶房,两间拿来做可能会遇上的讲究的病患用的独立看诊房。
再来说接通了旁边的铺子,则专门拿来做药房——在看诊房由大夫确定病症开方后,病患便通过建造好的通道,来到药铺,抓药,结账。
因为是做药房用的,所以拿来做商铺的格局比看诊房这一头简单,柜台,放置药材的三座大橱柜子。
至于两边的侧厢,西侧两间拿来做药材库房跟熬制或炮制药材的地儿,东侧两间则改造出一个灶房跟一个大膳堂——平时大夫或药童以及杂役伙计等,均可以在此开伙用膳。
而最后的一排四个厢房,除了一间拿来做账房,其余三间则是拿来给大夫或者是药童休憩的地方。
两间这样的商铺,也不过拢共花了八百两银子,比起京城的那间小小的药铺,简直便宜得不要不要的。
这还是徐知县亲自游说之前的商铺主,以高于商铺原来价值的基础上买下来的,就记在林幼蝉名下,还特意一路开绿灯给她办好的地契房契。
地方的太医署开不成,但能有这么一间惠民的小神医医馆,徐攸自然很欢迎,乐见小神医医馆就开在县衙附近,也乐于届时叫衙役照看一二。
所以小神医医馆的无论选址还是置办铺子跟官方审核,一路一帆风顺,将来亦不怕有人破坏名声或是捣乱之类的。
医馆建造好了,接下来,就是要请大夫了。
林幼蝉跟小竹都已经去信分别问刘大夫跟永春堂了,就不知晓他们用意如何,至于稳婆,林幼蝉却已经物色好人选,并且开始彼此切磋起接生技术了。
这人就是当初与她一起给邵嫂子接生的稳婆洪婆婆。
一来她不知道安泉县有哪些稳婆的接生技术是可靠的,不过那般危机的时候洪婆婆还会被叫去仁和馆,可见仁和馆的大夫对洪婆婆的医术信得过。
二来不知道洪婆婆从哪里打听来她要在安泉县开医馆的事,自己找上门来厚着脸皮切磋接生技术,想学她怎么针灸以及怎么给胎儿正位的,可见洪婆婆有一颗求知上进的心。
于是见着医馆快落成的那一日,接触了洪婆婆一段时日后,就很自然地邀请她到小神医坐堂了。
“我?你叫我去坐堂?给人看病?”洪婆婆吃惊。
“当然了,洪婆婆你做稳婆这么多年,想必已经谙熟孕妇的各种症状,我开的医馆打算专门针对孕妇开一个看诊房,我觉得洪婆婆可以完全可以胜任。”
“可,我是稳婆?”洪婆婆惊疑。
稳婆,可是三姑六婆中的其中一婆,虽然干着替妇人接生这般重要的工作,却地位低微,为世人所看不起。
“我找的便是稳婆。”
那可是京城小神医,安国侯府的千金开的医馆,居然当真请她去医馆里头做大夫?
“可,我年纪大了?”
“年纪大,不正好证明洪婆婆你接生经验丰富吗?”
林幼蝉丝毫不介怀道,“你要到我医馆来坐堂接待孕妇病患,一个月我给你固定五两银子的月俸,除在寻来医馆的孕妇若是接生,不得另外收受赏银外,平时找你外出看诊的其他病患收的赏赐,一应归你,我们医馆亦不会过问。”
“这,蝉大夫,您是认真的?”
“我这些日子教你给孕妇的止痛运针法,哪次不认真了?”林幼蝉板着脸道,“这一次也是认真的。”
洪婆婆看着林幼蝉,眼睛红红的,“你这,您这,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