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9 章(1/2)
第69章
周遇之是在某日早朝的时候,被众多朝臣一致举荐为前往幽州犒军人选的。
这让他颇为意外。
毕竟幽州大捷已经是几个月前的事了,真的要犒军也应该是在几个月前,在王长茂还没入京接受嘉奖的时候,不然怎么是“犒”军呢?
犒者,嘉奖也。
古往今来,就没有仗打完,主将和其余将士们多多少少都得到赏赐了,然后又过了几个月朝廷才开始派人前往嘉奖的道理。尤其还是名为“护送”,实为“押送”三位被贬的御史一并前往,这样的安排真是闻所未闻。
不过当他眼一擡,一一扫过建言的那些官员的时候,便发现了缘由——他们不管官位的高低,有一个是一个,统统都属于刘党!
要么是摆在明面上的,比如现在正得意地看着自己,眼中闪着恶意的户部尚书秦子贺;要么是隐藏的,表面上与刘党毫无关系,但实际上却暗通曲款,比如刑部的某个侍郎;要么则是被他怀疑过的,比如阁老陈祥的某个门生……
原来如此!
周遇之的目光最后落在了文臣之首——首辅刘廉的身上,觉得对方虽然还没开口,但眼下的这个场景肯定是他安排的,不然这么多的朝臣不可能齐齐赞同。
果然,就在周遇之怀疑的时候,刘廉站了出来。
他的理由冠冕堂皇,先是说了一通幽州大捷对朝廷,对天下的意义和好处。然后话题一转,再说幽州上下立下如此功绩,不可不赏。而东厂督主周遇之简在帝心,是最能代表陛下前往,赐下赏赐的人选。
如此不但能彰显陛下仁德,也能让幽州百姓沐浴皇恩。
这一番话让天佑帝颇为心动。
而周遇之此时心念急转,正在思考要如何破局。
不去?
不去的话不但会让陛下不高兴,而且得和刘党撕破脸,从此成为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毕竟刘党提出的理由虽然迟了些,但太过于冠冕堂皇,无可辩驳。
但去的话……
周遇之突然心中一动,想到了个好主意。
于是他道:“陛下,臣愿往!”
随即在朝臣们惊讶的目光中,周遇之以同样冠冕堂皇的语气道:“让幽州百姓沐浴皇恩,体会皇恩浩荡,臣责无旁贷!”
“只是陛下,幽州连年战乱,十室九空,百姓们生活困苦。臣以为单单赏赐是不够的,因此恳请陛下准许,让臣携带半数红薯,到幽州后发放给当地百姓耕种,让天下人都知道陛下没有忘记幽州百姓。”
“如此一来,百姓们必定会感恩戴德。”
在群臣神色各异间,天佑帝高兴地允了。
……
退朝后,投靠到周遇之身边的人都围了过来。
不过不等尚元洲、娄长风等人开口,户部尚书秦子贺也得意地走了过来,冷笑着嘲讽:“恭喜恭喜,恭喜周督主得偿所愿啊。”
他意有所指地说道:“听说幽州民风彪悍,王小将军在幽州更是如日中天,旁人所不能及也。想必周督主到了幽州之后,定能宾至如归。王小将军也肯定会好好地招待督主的,没准他高兴之下,还会送督主你一程呢。”
“送你一程”四个字是被他咬着牙齿说出来的,在场的人都不傻,一听就知道他指的是什么意思。
这是盼周遇之回不来了啊!
在场的人纷纷动怒。
但周遇之并未生气,而是道:“秦大人多虑了。”
“本督主的安全自有锦衣卫们保护,该担心的应该是如秦大人这般手无寸铁,而且身边也没有多少人保护的人才对。”
“秦大人走夜路的时候,应该小心啊。”
用一种“意味深长”的语气说完,周遇之又笑着道:“陛下允许本督主带着红薯前往,而秦大人你也是知道的,红薯乃是亩产两千斤以上的新粮种。得到这个消息后,幽州上下必会扫榻相迎,将本督主奉为上宾,王小将军亦不会例外。”
“事成之后,又是功劳一件。”
“本官还得感谢刘大人呢。”
秦子贺一滞,随即冷哼,“那本官就拭目以待了。”
等人一走,娄长风等人难掩担忧地道:“督主,您此行要小心啊,秦大人的话并无道理。”
要论谁最不想周遇之出身,他们是其中之一。毕竟周遇之一倒,他们这些人依附的人便不成气候了,下场也不会怎么好。
周遇之也明白这个道理,他低声对几个心腹吩咐了几句,让他们在自己不在的时候低调行事,莫要被人抓住了把柄。到时候他远在幽州,想救也救不了。
众人纷纷应是。
……
三天后,一行人启程了。
除了那三位被贬的御史以及护送的上百名锦衣卫外,周遇之还把周冬冬带上了。
周遇之一方面是不放心他独自待在京城,生怕有什么意外,另一方面也是王家就在幽州,把周冬冬带上带上也顺便能让他探探亲,拉进与幽州王家的感情。
毕竟想要达成目的,兵权是必不可少的。
而对于去王家“探亲”这件事,周冬冬有些纠结。
“这个送给外祖母,这个送给小舅舅,这个送给大舅母,还有这些送给表哥表姐们……”
数着数着,他的手就停住了,转而困惑地望向周遇之,“爹,上次联系的时候我忘记问我娘是哪里的人了,我娘真的是外祖母的女儿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