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 扫盲 ◇(2/2)
“学室无损,尽管使用。至于其他,容卢某回到蒙学堂,与众夫子相商。”卢年拱手回道。
“劳烦了。”
次日,收到卢年送来的口信。众夫子均无异议,且有意愿在休沐日,于学室教百姓识字。
乐尧便把这件事交予县官们,一一落实下去。
刘县丞写好的告示一贴出,路过衙门街的民众都围上来看。
“官人,县衙又要做什么免税粮吗?”农户笑着问值守的衙役。
“不是免税粮。是学认字,有奖赏,得差事!”旁人回道。
“详细说说!”听到奖赏、差事,在场谁不心动呢?“郎君,快讲讲!老汉不识字。”
被众人催促的男子,见衙役朝他点头,便拍了拍手大声说:“大家安静下,我给你们念念……总之,蒙学堂学子休沐日,大伙就来学室认字,其余时间就去官道碑处认字,多学点还能得银钱。”
“郎君,刚刚你说有差事,又是怎么回事?”
男子缓了口气,继续回答:“家里有女眷的,让她们也跟着认字,过关了就可以去制衣坊做事了,每月月银……”看到月银数目,他都惊呆了,揉了揉眼睛。
“月银多少?”家中有女眷的人问。
“五两!”
“这么高!真的吗?”当即决定让家里女眷跟着学认字,这样才有机会得银钱,甚至差事啊!
“为什么我们没有这么好的差事?”
“你会做衣裳?”
“不会。”
……
蒋留声则安排衙役们,轮流在官道碑和蒙学堂当值。
一通忙活下来,发现人属实不够用啊!
大行朝正常的州县,内外班衙役算下来,将近百余人,现在安南县才三十多。
得到乐尧应允,当即又发了招募令。
原先这批临时衙役悉数转正,新招募进来的,为临时衙役。
黄禄和李业成两位副主簿,则负责招录蒙学堂以乐山、卢岁为代表的小夫子,以及县中识字且愿意教百姓识字的富户乡绅亲眷。
安南县除了这批人,也实在找不到其他识字又得闲的人了。
回到县衙后宅,他询问季芸是否愿意去蒙学堂学室,教县里的女郎识字。
“我?我可以吗?”季芸是季夫子长女,虽未进过学堂,也是读过诗书的。
眼看平平安安都两岁半了,她整日缩居家中,憋闷得慌,乐尧便想着让她去外面走走看看。
若有极讲究男女大防的人家,得知蒙学堂学室有女夫子,还是县令夫人,无论是想识字,还是结交,都不会阻拦家中女眷外出了。
“当然可以,以你的才学,教女郎们识字绰绰有余。”乐尧鼓励道。
妇人莞尔一笑:“那便依夫君所言。”
“若你不愿,不去也罢,别委屈自己。”
“我自然是愿意的。”只是爹曾经说过,女子只需相夫教子。季芸后半句话在嘴边转了一圈,没说出口。
休沐日。
薛小郎回到家中,一家人热情迎接。
原先沉默的薛娘子,同样面露微笑。“阿姊,有什么开心事吗?”
“爹说让我跟着你认字,好得一份制衣坊的差事。”
薛父搓了搓手,期待地看向幼子:“不错,小郎,也顺便教教我和你娘,等学会了一百字,我便去官道碑碰碰运气。”
薛母点头赞同,带着几分酸意道:“隔壁村一老媪早年当过女使,识得不少字,去官道碑认了趟字,竟然领回来半贯钱,现在都在村里当上女夫子了!要不是离得远,我都想把你阿姊送去学。”
“爹、娘、阿姊,你们别急。夫子有交代,初学者得慢慢学。”
“小郎你难得回来一趟,多教我们几个字吧。”薛父说完,看到一旁的薛娘子又补充道:“还是多教教你阿姊,官道碑每日只教三个字,太慢了!”
“欲速则不达。”薛小郎端起了小夫子的架势。
薛家爹娘和阿姊:???
打西留县回来的罗二郎,感觉安南县又不一样了。
雨足乡还是那个乡,爹娘也还是自己爹娘,可手上比划不断,嘴上不停嘀咕,看起来神神叨叨的。
如果只是自己爹娘,那还不算奇怪。关键是,从进入安南境内,田埂处三五成群,仿佛在密谋些什么。
他的驴车走近,大伙只是见到瞟一眼,继续用木棍在地上划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