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我在古代升官发财 > 50 ? 扫盲 ◇

50 ? 扫盲 ◇(1/2)

目录

50扫盲◇

◎蝗虫过境,寸草不存。

它们以衔州为中心,向四周蔓延。京都◎

蝗虫过境,寸草不存。

它们以衔州为中心,向四周蔓延。京都刚收到奏报,北方诸州已有数个州县遭殃。

因为消息闭塞,南方各处无从知晓,各县乡民忙于耕种灌溉,州府境内一片祥和。

见百姓们忙完手头上活计,又成日围在官道碑。

乐尧便与卢学监商量,让未能进入蒙学堂的民众,主动学习认字。

“乐县令这一想法属实不错,可如何实现的了呢?”卢年嗟叹。

年少他也曾盼望过:天下之人皆可读书,读书之人读尽天下书。美好的虚妄罢了!

“初识字者,识得字数越多,奖赏越高。”

无利不起早,若识字,能得真金白银,乡民们不可能抵得住,但想要女子亦可识文断字,饵得足够诱人且仅限于她们。

淮江稻种已得,只要六月后号召乡民耕种下去,今年就可得三茬米粮,食无忧。

然,冬衣尚无。既如此,以识字为由,得制衣坊差事为果,想必女眷及其家人乐意之至。

安南县无蚕桑养殖技艺,黄家布庄布匹为外州购置所得,百姓衣着多为麻布衣裳。

冬衣若想提上日程,就得就地取材。

蒙李家书坊制纸待诏提醒,北彭山上遍布的楮树,外皮竟然可以造纸。

只不过制成的桑皮纸,虽质地柔软却不易书写,倒是极适合做成纸衣,也就是纸裘,乐尧脑海里,就生出这个主意。

卢年眼眸微闪,开口问道:“初识字者,从何处识?如何判定识字多寡?”

“达者为师!通过抽签选中,识得官道碑上名号,即可获得奖赏。卢学监请看,这是我拟的章程。”

卢年接过,全神贯注地翻看着。

别以为这是乐尧心血来潮的计划,其实眼前章程,是删删改改十几次才定下的。

不仅要考虑安南县的实际情况,还得结合未来的发展规划,虽说已经和黄达能、李东来通气,可施展开还需费不少精力。

“已识字者,教会他人达一定数量,奖赏银钱或差事。”卢年心中默念,莫非是想让夫子们兼任教百姓识字?

往下看去才发觉自己想多了,章程里有详细解释。

大行朝规定,凡授业必须收束修。

百姓们不可能为了识得几个字,博取一百文甚至一百两银子,就先下血本的。

束修这块,县衙将以银钱或一份安南香酒楼、黄家布庄、李家书坊的差事奖励给教他人识字者。

之所以没有安南民驿的差事,是因为它并没有扩展业务的打算,其他三家今年都有大动作。

安南香酒楼。已经在虔州州府,顺顺当当的开了数月,北部其余县,也得派有本事的人去主事,不识字不会教导人可不行。

黄家布行。黄达能选定的管事,正在筹备安南制衣坊的建造工作,采纳制衣用具等,等女眷招募齐全,便可开始,制作纸裘这一价格低廉的冬日御寒衣物。

李家书坊。李东来与乐尧签订契券,接下了用楮树制作桑皮纸的生意,制纸待诏已有十数位,均为各县重金聘请而来,成品也有了,就待补充人手,大干一场。

当然,想要得到以上差事,可不是教教人识字那么容易,得保质保量。

所教习的每位百姓,都得获得一次识得官道碑的银钱奖励。

累计有三位、五位、十位百姓达成,即可获得伙计、管事、掌柜的差事或者直接领取十两、二十两、五十两的奖赏。

初识字百姓的银钱奖赏,虽比不得教习者,却也不少。

每月末三日,于县道碑茶亭抽签,选中几行几列,自这处往下十个名号,若皆能识得,即可得一百文奖赏;识得二十个、五十个、一百个……赏银自三百文到一百两,能识得全部者亦可得一份差事,不论男女。

听起来是认识三十字即可,但因着抽签识字,保不齐就是未学到的,所以识得字数越多越好,不然辛苦尝试一番,空手而归就不划算了。

这账啊,百姓自己也算的明白。

同时,书吏还会把每位得了奖赏之人记录在册,日后刊印成文,供后人查阅。

卢年看到这时,隐隐生出悔意。

若他初识字,不也能被记下丰献十八年几月几日,于官道碑识得几人名号,得赏银数。

现下在襁褓的小儿,便能通过此记载,得知他爹如何拔群出萃。

低头抿了一口茶,把思绪拉回正事上。

“确实不错,可安南县识字之人不多,想要让百姓们都有机会习字,并非易事。”

“这便是请卢学监来此的原因。蒙学堂每旬休沐一日,学室闲置,不如充当百姓教习之用?

此外,劳烦卢学监与众夫子提点学子,返家后,教亲眷识字一二。若夫子有意愿公开授课,可在休沐日,于官道碑处或学室教民众识字,每日教学,得半贯银钱贴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