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 衔州危矣 ◇(1/2)
51衔州危矣◇
◎“大郎,再教一遍吧?我们才刚来。”老汉祈求道。
“是啊,大郎。今儿地里活计多,就来……◎
“大郎,再教一遍吧?我们才刚来。”老汉祈求道。
“是啊,大郎。今儿地里活计多,就来迟了。”老妇人懊悔不已,早知道先来官道碑识字,再回去拔草就好了。
他们口中的大郎,就是卢员外隐户庄子里,带着弯弯和小树逃出来的少年。
乐山在慈幼局教他们识字,后来又进了蒙学堂。
现在教乡民们认官道碑上的名字,对他来说轻而易举,还有机会得银钱奖赏。
他也来此地抽签识过字,原以为自己通识碑上铭刻的所有名号,没想到只得了三两银子。
大郎垂头丧气时,围观百姓都惊叹他太厉害!请求他在休沐日来官道碑教教,之所以不去蒙学堂,是因为每次赶去,各个学室人都满了。
碑上的字看起来又简单些,夫子们教的三百千,似乎和这上头笔画数不一致。
在长辈们的热情呼唤下,大郎晕晕乎乎地答应了,就有了开头一幕。
他现下,是二十几位农户的小夫子了。若是他们当中有二十人获赏银,自个既可以换差事,还可以得银钱。想到这,少年果断同意再教一遍。
“二兄,阿兄怎么还不来?”小姑娘歪着头问看顾她的小树。
小树现在是弯弯的次兄,三人说好把对方当成家人相互陪伴。
“阿兄估计要教上第三轮了。”小树无奈地说完,蹲下身安抚弯弯。
“好吧,弯弯乖。”小姑娘苦着脸回到大树下,继续用树枝在地上划拉。
“真棒!”
……
安南县人不拘年岁、男女,都能识字,赚取银钱,获得差事,隔壁三县县民都要羡慕哭了。
西留县安南香。
罗二郎弄清楚前因后果,把事和掌柜一说,伙计和管事们起了念头。
他们是安南人,识字了回乡后,不也能换银钱或者更好的差事吗?
说干就干,众人凑银子,跑书坊买了千字文,逮着机会围着掌柜问东问西,私底下再互相学习。
见到和气面善的食客,也会把自己不熟的字拿出来问问。
因为东家发话了,若食客教会大伙一道菜名,接下来一月,这位客人可以免费点这道菜。
酒楼、伙计和食客都能受益,何乐而不为呢?
这一出下来,西留县人都知晓安南香求学若渴。虽说有银钱和差事吊着,可真正学习收获的是他们自个。
“王县令,安南县又不知道搞什么名堂?”县蔚汇报说。
王县令瞥了一眼。“你不打听清楚,难道还要我亲自去?”
“王县令莫恼,下官已经探听到来龙去脉。安南县衙以奖赏银钱和差事为筹码,鼓励乡民们识字,安南香酒楼伙计便逮着食客请教,这事才在西留县传扬开。”县丞拱手回道。
“嗯,此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安南县令着实可恨,诱得百姓不事农桑,一心顾着玩乐。”主簿装出一副愤懑不已的模样。
王县令扫视三人,目露不喜:如此愚笨,竟然是他的下官。
“教化民众实乃大善,可利诱只能起一时之效。诸位不妨想想,西留县该如何行事?”
“王县令英明。”三人面上恭敬地叩送,掩住眼底的鄙夷,说得轻巧。
金监县。
“大郎啊,石头可是你唯一的儿,你们不心疼,我可心疼着呢!”葛母日常作妖。
罗娘子充耳不闻,自打二郎和爹娘来过一趟,婆母便不敢再命令她做这做那,倒是拐着弯子要求夫婿。
葛大郎用汗巾擦完身子,无奈地看向寡母:“娘,这不是我和娘子心不心疼的问题,安南县再多好事,我们是金监县人也沾不上边呐!”
“我不管这,石头他舅都是安南香酒楼管事,送他进蒙学堂这一点小忙都帮不上吗?眼看就要七岁了,再不开蒙就晚了!”
罗娘子听不下去了,开口道:“娘说得对,我有一个主意。”
葛母收住哭腔转头笑道:“还是当娘的心疼亲儿。”
葛大郎哭笑不得。
“搬去安南,成了安南人,石头自然可以进蒙学堂。”
“这怎么行?我们葛家的根在金监,金监还是上等县,跑去安南县当下等县县民,没叫人笑掉大牙!”老妇人瞬间变脸。
“那我没办法了。”罗娘子甩了甩拧干水的衣裳,把它晾到竿子上。
“金监是上等县,可我们也过着下等县民的日子。娘子说的搬家,确实可以考虑考虑,听说不少人都打算去安南县。”葛大郎说。
“怎么可能!”说完又狐疑道:“真的吗?”
……
南场县。
肖二郎曾入赘的那户人家,正在激烈的争吵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