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 各处的反响 ◇(1/2)
41各处的反响◇
雨足乡。
罗二郎刚从隔壁西留县回来,就听到这个好消息。
“唉,可惜二郎你已经长大了,不然就能去读书了。”
“爹,我现在做小本买卖,赚得也不少呢!”
“虽然是比我们种地赚的多,但是很辛苦,一出门得好几天才回。”
“娘,你别担心了,我在外面吃得可好了!”离乡的人,一向报喜不报忧。
……
山头乡。
原先从卢家庄园出来的隐户们,现在看起来,和村里人没什么两样。
“粥粥,你怎么就不是男儿身呢?”看到从山脚下捡回干树枝的闺女,男子心疼又无奈。
“爹爹,我可以捡很多柴火的。”因为经常吃不饱,念着有口热粥喝,便给小姑娘取了这个名。
去年冬日里,窝在自家爹怀中,一起去谢大夫家求药。得了药和粥,大伙都活了下来,可饿死在庄子上的兄长,却再也回不来了。
男子朝她招了招手,小姑娘笑着扑到他怀里。顶着一头干枯的发,眨巴着大眼睛,似乎在说:爹爹,相信我!
“爹爹不是不信你,是想着若你是男子,就可以去蒙学堂识字了。”说完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为什么我不能去啊?”她还不懂男女之分,不知道这世道认为女子无才是德。
在她前四岁半的生命里,庄子里除了庄头和仆从,他们这些隐户,无论男女老少,都是一样的。干得多吃得少,干得久休得少。
为什么到了外面的世界,大家就不一样了呢?
男子努了努嘴,不知该如何解释,给她理了理碎发,自顾自地说:“因为蒙学堂,也只招小郎君。”
虽然不明白,但小姑娘从爹爹空洞的声音中,感觉自己好像失去了什么。
……
河中乡。
秦正高兴地抱起儿子欢呼:“我儿可以识字读书了!如果能考上童生,那真是光宗耀祖了!”
妇人搓洗着衣物,看着父子两人开怀大笑,手上的动作也快了几分。
“爹,举高高!还要再高一点!”
“好了,别摔着宝儿。”妇人用手背擦了擦汗,出声叮嘱道。
“文娘,你说这日子,怎么就越来越有盼头了呢?”把孩子放下,凑到洗衣盆边,帮着妇人一起拧干衣裳。
“你还想像以前一样,吃不饱饭,睡不着觉啊?”
“不是这个意思,我就是觉得突然,很好,现在很好,未来会更好。”
文娘停下动作,促狭地看着他。
“怎么了?”秦正问,下意识伸手拍了拍脸和衣服。“我身上有什么不对吗?”
“我就是想看看,平日里在乡民面前能说会道的秦乡长,这会怎么就只知道傻乐了。”
秦正没好气地捏了捏她的脸颊。
……
河尾乡。
“哎,你可有福了,两个孩子都可以上蒙学堂,赶上好时候啊!”
田间其他挥使农具的人,闻言驻足聆听。
被众人羡慕的壮汉,突然就吼道:“有什么好的?去了每年要交两石粮食,还不如留在家里种地!”
“你这话就没有道理了,两个七八岁的孩子能干多少活?在家两石粮食也不够他们吃一年啊,得了便宜还不承认!”家里孩子才三岁出头的男子没好气地说。
他想要都没赶上,得到了的人,不珍惜就算了,还说这样的话,来气!
“以前两石粮食,够我们全家吃半年了!你以为很少吗?”
男子还想再说,被旁人小声劝住:“他爹娘都卧床不起,一个人种十几亩地,养一大家子人,两石粮食对他来说,确实很难拿出来。”
“可识字……”
“他自己的孩子怎么可能不疼,就是没办法,太穷了!好在不发大水,开了荒免了税粮,乡里又给租农具种地,日子才勉强过得下去。”
……
安南县开荒免税粮,就足够诱人了。
听到孩童入蒙学堂,免束修、包吃住的传闻,有亲朋好友的都上门打听来了,接壤的庄上隐户们蠢蠢欲动。
“是真的!黑户安南县也收,之前还给分地,现在估计得自己开荒了。”
“这还不简单?我们什么都没有,就是有一把子力气!”
“是啊,我真受够了现在牲畜一样的生活!若能堂堂正正得活着,谁要在这里待下去?”
“偷偷摸摸溜走,才有机会活出个人样!干不干?”
“不就是一条烂命吗?拼了!”
……
虽然庄头加强了防守,可隐户数本就比杂役多上数十倍,想要离开的人,总能想到办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