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所以,他知道了。(1/2)
第67章所以,他知道了。
八月中旬的某日日昳。
阳光已经式微。
昨日就从上阳宫回到家中的褚清思踞坐在铺设在用到一侧的长席上,狮熊镇席就厌在长席四角,白皙的手中则还握着略黄的帛书。
这是家信刚从陇西送来的。
她慢条斯理地展开。
那枚两指小的私印就完好无损的被裹覆在当中。
将私印随意放置在身旁后,褚清思阅看起上面的内容。
李玄表惶恐的表示,已用椒泥涂去她的名字,并稽首请罪,还为男子辩白。
字句之间,都仍觉得男子所给的答婚书是伪造的。
如此,也好。
以后就不会成为他人手中所握的那柄短剑,随时都可能刺向自己。
她收起,擡头询问:“为何如此迟?”
侍立在中庭的家信再次叉手敬答:“陇西李氏的那名宗正也不敢擅自为谋,所以预备给李侍郎去书,但因不知道其身在何处,还问了仆。待收到伊州的尺牍,已是十日前。”
褚清思垂下眸,抚着光滑微凉的帛书。
所以,他知道了。
不过在自己拿走那块玉璧的时候,心中就已做下最终的决定,并无什么可去追悔的。
褚清思又再放下帛书,伸手握起席上以右的竹简。
这是机圆从西域托路过的商队带来洛阳给神湛的,神湛又再给了她,是一卷大周佛寺中都还未流行的佛经,从佛学的价值而言,并不算高。
只是适用于教化庶民。
家信见已无事,喏声应退。
未几,随侍疾步从垂有庑帘的廊道走到甬道,神色迫切:“小娘子,宫中来了人!”
褚清思才阅看了一两字,循声看向右边:“在何处?”
随侍喘道:“已经请至堂上。”
褚清思没有任何犹豫,甚至连竹简也来不得重新卷好,直接用双手拢在一起就匆匆归置在坐席上,然后撑着旁边的凭几站起,白红间色的罗裙也随着双膝的笔直也垂顺。
来到堂前,那人迅速走出,先一步拱手行礼:“仆乃武卫,是裴中郎将遣仆来的。”
褚清思心中也已隐隐察觉到是宫中出事,思虑片刻,逼迫自己从容问道:“宫中有何事。”
武卫目前是负责卫戍上阳宫,而自己不可能时时都
在宫中,所以她与裴居文、尉迟湛都有过约定,若有大事发生,必须要告诉彼此。
这名武卫惶恐低头:“仆也不知道,只是前面在仙居殿卫戍时曾听到女皇大怒言及‘吾难道还不够宠爱他?吾是他的母亲,他心中却居然一直在等着吾死’。”
褚清思深吸口气,转身就往家门急行。
同时喊道:“翁翁。”
*
车驾驰行在观象门通向观风门的甬道之中。
坐在车辕中央驾驭的老翁看见迎面走来的两名寺人及数名腰佩横刀的人,不知道这是否与家中娘子迫急要来上阳宫有关。
为不稽延女子的事情,老翁只能周全到将所见诸事都上报,但因并不知道十六卫形制的区别,只知道那些人所穿是铁甲。
于是道:“小娘子,前面有甲士。”
褚清思闻言拂开帷裳,一眼就看到前方整齐行进的众人。
那是随侍仙居殿的寺人,甲士也是千牛卫。
已经过了观风门。
她快速且大力拍了两下车轼:“翁翁,停车。”
老翁不疑有他,抓着缰绳的手用力往后拉扯,以此控制着马匹的四蹄也停止继续奔驰向前。
但车驾还未停稳,褚清思就已迅疾从车上弯腰出来,隐有要直接跳车的形势。
老翁惊吓到以最快的速度下车,然后伸出自己的手臂给女子借力。
褚清思来不及犹豫,支撑着这只手使鞋履落地,双手出于本能地交叠垂落身前,因行走太快,所带起的微风将衣裾与披帛与之反向飘扬。
距离仅有十余步的时候,她站定,等对面的千牛卫等人走到自己面前。
在剩余五步之际,她肃然开口:“你们要去何处?”
其中一名寺人看了眼前面,看到发问的人以后,转头与旁边的寺人对视。
随即这名寺人朝女子叉了一礼,率领着千牛卫从宽阔的一侧继续前行。
而留下的寺人则躬身拱手,丝毫不惊惶的回答:“圣人有命,将五郎带至上阳宫甘露殿幽禁。”
答毕,寺人也不等女子有所反应,再次躬身示恭敬以后,便也绕过女子继续朝观象门走。
褚清思则已经当即怔住。
女皇居然要幽禁太子。
身为太子,幽禁并不是什么好的预兆,甚至还代表着女皇对储君的动摇。
毕竟曾是天子的鲁王李芳在被幽禁以后,最终还是丢掉了自己及儿子的性命。
可她同时又并不相信妇人会如此对待自己的长子,若楚王妃与崔夫人议论的都是真的,女皇真的因偏爱长子而让次子楚王失去原有的储君之位。
如今岂会...
遐想时,四周忽然变得昏暗。
在两侧数丈高墙中间开辟出的甬道也瞬间黯淡无光,恍若身处深渊。
褚清思茫然仰头,往上面看去。
白虹掩蔽了日曜。
太阳分明就是白得刺眼。
她垂下头,已经顾不得礼仪的端庄,双手也不再垂至身前,转身快步走到车驾旁,然后大力把帷裳给拂开,上半身钻入拿起凭几旁、坐席上的一卷竹简后,又再次转身,迈步就奔走在甬道上,长长的裥裙被风吹向身后,翩若惊鸿,宛若游龙。
就好像一条游在长河中的红白相间的鱼。
不停游,游向甬道的尽头。
游向那更为广阔的天地。
游向生的可能。
就像如往昔在白马寺那样。
虽然自己并不希望太子像前世那样在次年就成功宫变,但也不希望他有事。
因为维护李氏大宗、维护太子李询是阿爷一生的坚持,是阿爷的意志所在,是父兄用生命也要守护的东西,是前世今生的六条人命。
不仅是死了两次的父兄,还有前世为父兄的死而悲恸大病、于六年后离世的自己,最终间接因此自杀的李闻道。
倘若李询真的出事,那么她父兄两世的死又算什么。
她不能接受阿爷意志的离去。
这比杀了她还要难受。
*
将近仙居殿的时候,褚清思忽然停了下来,大幅摆动的衣裾也随之安静曳地,又或是落在翘头履上。
她平复好吐息后,手中紧紧握着那卷竹简,缓步走向殿前陛阶。
刚一进殿,就看见宫人皆都已经惶急不安地伏拜在地。
而穿紫色兽纹的翻领胡袍的妇人背身、背手站在空阔的中央,高髻如一座山,宽厚的髻底逐渐往上变窄。
褚清思在几步外止步,微微低眼:“圣人。”
妇人半转过身,髻前的中心插入了一支硕大的步摇,坠下的几缕白珠就似帝王冠冕,语气也仍带着还未散去的怒意:“观音为何来了。”
对此,褚清思在乘车离家的那一刻就已经有所对策,垂在身侧且掌心朝内的右手稍一向外反转,随后双手掌心朝上,将竹简陈给女皇:“白马寺的机圆大德于数月前再次前往西域诸佛国去求法,在八月时,托一支商队将数卷佛经送回洛阳,因儿昔年在长安大慈恩寺与机圆大德曾共处数年,手中也得到一卷,儿看过以后,想要献给圣人,所以立即疾驰入宫。”
女皇看了看,却未接,走到长条的矮足几案后坐下,声音带着叹息:“观音可知道太子的事情。”
褚清思摇了摇头,语气稀松平常:“只是在观风门下车时,遇见数名千牛卫离宫,观音好奇询问了句才得知是圣人命他们去将太子带来上阳宫幽禁的。”
妇人嗤笑,恍若就是在向面前的人告状,心中的酸涩也难以隐匿:“他在等吾死。”
褚清思惊愕,但也只能暂时出言宽慰:“太子与圣人虽偶有嫌隙,但太子是敬重并爱圣人这个阿娘的,岂会有此想法。”
见女子不愿信,妇人瞥向那些伏拜在地的宫人:“将那人带来。”
很快便有一名绿色圆领袍的人同样也伏跪在地。
其战战兢兢的又重新把前面说与女皇的说了一遍:“仆是太子宫的,昨日亲耳听见太子宫的几个属官聚在一起说‘如今已经女皇衰老,而五郎却还在壮年,女皇活不过五郎,只要一直等下去就能够等到复兴大唐的那日,勿要过于急切而误大事’。”
女皇冷漠直言:“命人去斩杀这几个属官。”
当下的情况,褚清思自知不能再去为太子求情,万事都必须要先以对此感到心凉、惊心的妇人为主:“太子已幽禁,即使那些人心中有谋逆之意,理应也不敢再轻易有所动作,甚至还会为此惊惧,圣人也理应先保重身体。”
*
太子宫中,李询跪坐堂上。
寺人领千牛卫进入,分列东西。
而寺人站立中央,向坐在略高的北面的储君躬身:“仆奉圣人之命来请五郎去上阳宫甘露殿居住。”
李询拿简帛的动作微顿,嘴角浮起一个笑,顷刻又消散。
他心中猜到是要幽禁自己,但仍是开口询问,似乎要将内心最后的一点希冀、孺慕之情给彻底打碎,从此再无幻想:“吾在这里居住的很好,不知圣人为何突然要吾去上阳宫?”
寺人期期艾艾许久也未能回答,因为不知道应如何说出是他的阿娘要幽禁他,可帝命不能违:“是有人向圣人告密太子宫的属官大言不惭,触犯天威。”
李询靠着凭几,轻微颔了个首,然后又依然宠辱不惊地继续处置政事:“稍等,待吾将这些文书阅完。”
寺人便也不再多言,这位太子与他其余弟妹不同,他从小就在女皇身边,一直到十余岁才独居一处宫室,既是最为依赖父母的,又是。
不管是出于何种感情都难以去逼迫他,所以寺人只是退避到旁边,低头侍立在东面等着。
*
在殿檐下,一袭白蓝两色间色裙快速从中滑过。
于深沉之色的庑帘的照映下,更为鲜活亮丽。
其高髻两侧对称斜簪四支两股金钗,几朵铜花则随意簪在前髻上。
除此之外,再无任何装饰。
虽然简约朴素,但一看就知道是贵族娘子。
女人走到堂前,惟恐迟了一步:“五郎。”
见李询依旧还在,神色立即轻松。
看到太子妃来了此处,寺人也依旧如庶民家中那般称呼家中女主人:“裴娘子。”
裴姿容出自河东裴氏,先祖在魏晋南北朝发迹,一直延续至前朝也仍是门阀士族之家,后又追随太宗打天下。
她性情温婉,孝顺柔善,侍奉身为帝后的舅姑如事父母,但在女皇眼中却是太过沉闷,没有其余娘子的鲜活恣意。
李询循声擡头:“姿容。”
裴姿容很想说服自己一切无恙,然看着佩刀的千牛卫,这样
的冲击是巨大的。
她的长子因为曾是高宗所亲立的皇太孙,为了预防会有人以此名义谋逆,所以至今都还被女皇幽禁在玄武城中,他们从长安来到洛阳以后,也在玄武城居住了几年才得以住入这座庞大的太子宫。
可如今她的丈夫也要被幽禁。
裴姿容忍住眼泪,挺直身体,扩胸昂首,嘴角泛起微笑,以太子妃的庄严一步一步走到北面,然后避开几案,站在右侧。
她稍弯腰,用双手将间色裙厌住,同时屈膝跪在坐席上:“五郎处置政事,我来随侍五郎。”
他们虽然并非是恩爱夫妻,仅是被高宗诏令而促成的一对夫妻,但也已经相敬如宾的执手十余年。
李询注视着自己这位太子妃良久,随后点头。
*
漏刻不停滴水入壶,箭标一直往上浮。
堂上的夫妻始终都默默无言。
配合默契的在处置文书。
最后寺人开始变得焦急,频频望向渐渐昏暗的堂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