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当二凤崽遇上始皇爹 > 第117章 正文完结(捉虫) 正文完结

第117章 正文完结(捉虫) 正文完结(2/2)

目录

然后,他们又唤来四周乡民,把“此贼诅咒陛下和太子今年死”的话一说,那些气得目眦欲裂的乡民,就再次围上去把对方活活打死了——

山鬼又怎么样,他敢诅咒大伙仁慈的陛下和太子,敢毁坏大伙满怀希望的未来,真是该死一百趟啊!

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秦国各地,让六国那些少部分仍妄想复辟故国的宗亲贵族们,气得差点吐出一口老血。

那帮愚蠢的庶民,竟连山鬼的话都不信,真是蠢货啊!

然而,他们还没来得及借助荧惑守心的天象,再次装神弄鬼、捏造谣言动摇秦国朝政的贵族们,就被刘季带着中尉军破门而入,抓去囹圄中施刑审问了。

究其缘由,说来也是讽刺。

这些终身服侍六国贵族的家臣奴仆,原本是没有工钱的,全靠努力讨好主人,才能勉强得些赏赐贴补家用。

但在秦国新法中,他们也成为了朝廷编户齐民的对象,从此就是堂堂正正的秦人,是朝廷的百姓,再也不隶属于哪一户主人。

主家当然可以继续雇佣他们干活,但是要付工钱了。

而且,他们的子孙后代,也能像普通庶民的后代一样,有机会进入公学免费读书,通过科举进入天子堂,一朝成为大秦的小吏甚至官员!

在秦国,他们得到了从未得到过的重视和认同,原本漆黑无光的生命中,也被点燃了熊熊的希望之火——

可那帮六国宗室贵族,竟还把他们视作往日必须忠心不二的奴仆,竟想杀了那么好的皇帝陛下和太子,竟想让这么好的秦国灰飞烟灭,让天下再一次陷入战乱之中,让他们和他们的子孙后代,永远失去这一丝摆脱奴仆身份的希望.....

这谁忍得了?

而前往泰山途中的秦始皇听闻此事后,大赞这些六国贵族的奴仆乃是大秦忠贞之民,特下诏为他们拜爵了一级。

...

秦始皇三十五年八月,泰山。

秦始皇不忍李世民步行上山,便不顾儒生的阻拦,执意让太子与自己同乘辇车,一道登上了泰山之巅。

他在此亲自焚香设坛三叩九拜,封禅泰山,命李斯刻下颂秦石刻,奉之于早先派人搭建的祠庙之中。

上山时风清气朗,阳光明媚,哪知等下山之时,却发现天边不知从何处飘来了一阵黑云。

眼看暴雨将至。

众臣一时猝然色变,纷纷悄悄认为这是不祥之兆。

秦始皇脸上的笑意,也一下就褪得一干二净了。

原本正高兴,父亲这趟封禅顺风顺水、并未出现史书上意外情况的李世民,一下就眼尖地看到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忙让众人快到树下避一避。

而他自己,则飞快携着父亲的手臂来到了大树下。

不多时,风雨暴至,山风呼啸。

李世民执意脱下自己的外袍给父亲披上,故意大声地安慰父亲,

“孩儿听说,风雨迎贵人,这雨,恰好在阿父的封禅仪式结束后才来,可见,是十分懂礼的。”

李斯看着被群臣包围在树下的太子和陛下,不由心中一动,忙附和道,

“太子言之有理啊!臣以为,这风雨乃是专为庆贺陛下而来的!”

大臣们听了李斯这话,有的满脸好奇,有的暗暗不信。

秦始皇擡头看着大树之外的倾盆雨帘,淡淡看向李斯,

“爱卿此话可解?”

冠帽已被淋湿的李斯笑吟吟道,

“陛下乃是真龙之身,本就有呼风唤雨、与天地同游的本领,而今日,陛下刚刚才封禅于泰山,下一刻就有风雨从千里之外赶来,可见,是泰山神认可了陛下的真龙身份,风雨前来为陛下庆贺也——”

李世民暗暗啧啧,不愧是李斯啊,这番说辞,一般人还真想不出来!

秦始皇眼中也闪过一抹大悟和欣然。

然后,李斯擡手恭敬示意众人观看,

“所以,这般的大风大雨之中,才唯有陛下与太子滴水不沾,衣裳冠帽完好无损,此乃风雨认主,只与臣等嬉戏玩弄,而不敢伤害陛下与陛下的孩子分毫也!”

众人急忙朝君王父子望去,天啦,这般的狂风暴雨,陛下和太子的确未曾被淋湿,李斯之言,竟是真的!

一时之间,众人对君王敬意愈盛。

李世民悄悄把脚往下裳里收了收,不让他们看到自己被打湿的鞋袜。

秦始皇却郑重朝山顶一拜,面色肃然道,

“多谢泰山神君的认可!但我大秦君臣今日还要尽早下山,还请神君告诉风雨,朕已经收到他们的庆贺了,让他们速速撤退!”

李斯一下就愣住了。

不是,陛下还真信了?还给风雨们下诏令了?

就在他暗暗头疼,又绞尽脑汁低想着,若这暴雨迟迟不停,陛下的神威该如何挽回之时.....

不过片刻的功夫,这突如其来的暴雨,就莫名其妙地停了,而天边的黑云,也快速地如烟雾一般消散一空——

太阳又出来了!

大臣们从震惊中回过神来,一时狂喜不已,不顾满地泥泞雨迹,纷纷跪下大呼“陛下神威现世,乃天授之君也”!

匍匐于地的李斯茫然看看天空,又茫然看看陛下,脑中一片空白。

他只是随口编编来帮陛下圆场的啊,怎么就突然变成真的了呢?

待离开时,秦始皇为报答这棵大树的避雨之恩,特赐封它为“五大夫”。

....

封禅结束后,秦始皇并未按原计划原道返回咸阳,而是打发了一大半的朝臣先回咸阳,自己一行人则沿着齐地,开始了新一轮的巡游。

这些日子,韩非让人加急送来的奏章中,禀告了审出的“六国贵族贼心未死,密谋了数种挑拨、煽动、引发民乱”的阴谋,他着实想顺道,震慑一番那些没被查出来的六国逆贼。

这一路,他在沿途百姓的狂热呐喊声中,从渤海以东,过黄山,登琅琊,建琅琊台,并命人刻石为记。

接着,又一路南下经彭城,渡淮水,过衡山,抵达楚国云梦之地,于九嶷山祭拜尧舜,于南海之岸祭拜大禹,昭示自己心向古之仁君的志向,安抚这些偏远的楚国之民。

李世民也跟着父亲吃了一路的鱼肉。

没错,他的父亲秦始皇,简直是他见过最嗜鱼肉的人,一路海鱼河鱼哐哐吃个不停!

但是,他万万没想到,当巡游的队伍再次北上,途经平原津时,秦始皇竟然病倒了!

而让他心惊肉跳的是,父亲这趟之所以要绕来平原津,是因为他要去沙丘之地,震慑大批迁居于此的赵国贵族.....

由于怎么也劝不服父亲改道回宫,李世民只能日夜守护在他身旁,然而,刚到沙丘行宫的第一日,秦始皇的病情就突然加重了,开始高热不醒!

李世民第一回生出了深深的迷惘和无力。

算算时间,现在是秦始皇三十六年,并不是史书上的秦始皇三十七年。

然而,命运的大手终究把他们引到了沙丘。

难道,这一世日日锻炼身体、一向身子康健的秦始皇,也逃不过史书上,早逝沙丘的命运吗?

不!随行的夏无且说了,父亲的脉象并无大碍,只要快些把高热退下去....就一定不会有事的!

李世民立刻打发人以重金张榜,把这座赵国旧城中的医士全都请来,让他们一趟趟重新为秦始皇把脉诊断。

....

一到沙丘就昏迷不醒的秦始皇,此刻正紧紧握着剑柄,紧锁着眉头看着前方。

世民,不见了,大臣宫人们,也全都不见了。

此时此刻,他浑身上下很冷,到处浸满了从骨头缝里透出来的刺骨冰冷。

而他看不到,自己身处何方。

秦始皇思索着,骤然间铮地一声拔剑出鞘,以一抹白色寒光指着前方的黑空,

“朕乃始皇帝,是何人胆敢在此装神弄鬼!”

话音一落,他的话语仿佛赋予了这剑刃某种强大的力量,他只觉得一股热浪迅速从剑柄传到了自己的手上,接着,剑锋间金光大作....

他眼中寒光一闪,毫不迟疑地举剑朝前方的黑空挥去——

他有一种直觉,前方,必会是出路!

然而,当剑锋划破黑空,凌空劈出一个新的人间天地时,他脚下却传来一阵天旋地转。

下一瞬,秦始皇看到了李世民。

确切地说,他变成了躺在沙丘行宫里奄奄一息的“另一个秦始皇”,身上也再次快速涌出了那阵刺骨的寒冷之感。

而他的太子世民,也有些奇怪。

他身上穿的衣裳,并非大秦王族的玄色衣裳,而他的相貌,也是自己曾经另一个梦中见过的长相。

更重要的是,蹲在榻前正握住他手的世民,脸上透着浓浓的惊诧和深深的悲悯,显然,孩子并不认得自己。

秦始皇一眼不眨地看着他,想开口问问孩子,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

可话一出口,却无法自控地变成了,

“你,是扶苏派来看朕的吗?他在上郡,可还好?”

秦始皇猛地睁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又开口,想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何人给他施了妖法!

然而话到嘴边,却又变成了“扶苏,自己不肯来见朕最后一面....你胆子很大,朕喜欢”。

这一刻,秦始皇突然意识到,自己就像往日的那些梦境一样,永远只能当一个旁观者,而无法操纵改变梦里的任何事情。

接下来,他不再开口,只是强行镇定地看着孩子,与这个梦里的自己说话。

自己说很冷,世民忙起身脱了外袍,小心盖在他身上,然后,继续蹲下来紧紧握住了他的手,仿佛,想传递些温度给他。

秦始皇感受着孩子手心传来的温热,心中百感交集。

在这个梦里,世民显然不认识自己,但他对待一个陌生的老者,亦有如此的温情和爱护....我儿何其仁善!

就在他设法想跟李世民交流,以唤起对方的记忆时,却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接着,本该早就死掉的赵高,端着一碗药满脸堆笑地走进了殿中。

秦始皇的目光倏地一利,突然之间也不知从哪来了一阵大力,总算能动一动手指头了。

他忙借着梦里的自己微弱的身躯,用尽全力开口道,

“朕不想再喝苦药了,下辈子,就让你当我的孩子吧,我很喜欢你....”

话音一落,他迅速脱离这个躯壳,被卷入某个白茫茫的虚空之境。

接着,他看到了一行在前方半空中跳跃着的字,

“三十七年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更为书赐公子扶苏、蒙恬,数以罪,赐死....秦国二世而亡....”(2)

秦始皇颤抖着手,取剑去劈那些字,哪知剑锋还没触到对方,那些字又跳跃着,以匪夷所思的速度飞快变动起来。

等他定睛再看时,一下就愣住了,只见半空中的字变成了,

“三十六年四月,始皇巡游劳累乏极,病于沙丘行宫,太子世民衣不解带侍疾于前,召集四方名医会诊....帝无恙,太子大喜....继始皇、太宗两代之后,秦又迎来数代明君,海晏河清,国祚绵长....”

秦始皇强按下心中的激动,握紧手中的剑柄,一眼不眨审视着这些奇怪的字。

似乎,只要对方敢再变,他必会一剑将它劈得四分五裂!

他等了半晌,发现那些字不但没有再变化,反而,还从原先的躁动跳跃状态,渐渐安静了下来。

当秦始皇再次细细阅读这些字,并大松一口气,露出一个“合该如此”的笑容时,他的梦醒了。

一睁开眼,就迎上了李世民那双担忧焦灼的眼睛。

秦始皇伸手摸了摸孩子的脸庞,确认这确实不是梦境后,开口叹道,

“哭什么?朕不是好端端的吗?”

一旁的夏无且忙上前为君王诊脉,确定高热已退、脉象无碍后,他和一旁的医士们忙高兴得跪了一地。

一直担心父亲又会被命运推向那一幕的李世民,早已哭得红彤彤的眼睛立刻又溢满了泪水,哽咽道,

“阿父啊,你已经昏迷整整三日了....”

秦始皇心疼地用指腹给孩子擦泪,

“朕也快到知天命的年纪了,有些头疼脑热的,也是寻常之事,我儿不必担心....”

想到梦中最开始的那些字,他又马上补充道,

“纵便有一日,朕真会突然离世,我儿也要肩负起.....”

“阿父慎言呐!你答应过我的,你会亲眼看着我登基,亲自教我怎么当一个合格的秦国君王,亲眼看着大秦在我的手上越来越好....孩儿不允许阿父食言,你必须陪我走下去,再走很久很久!”

纵便李世民已经成年,此刻也忍不住伤心万分。

毕竟,历史上的秦始皇,在眼下这时间点,的确是很快就会离世的。

而他枉有一腔兵法、满身武艺,却奈何不得半分这捉摸不定的天意!

秦始皇见孩子完全听不得这样的话,只好温声改口道,

“好,父王不会有事的,我会一直陪你走下去,再走很久很久,亲眼看着大秦在你的手上越来越好....”

李世民这才压下心中惊惧不安,强颜欢笑着命人为父亲取水和粥食来。

好在,第二日秦始皇就恢复了往日的神采英毅,全然看不出半分不妥。

李世民仍未敢松懈半分,一路都在认真观察着父亲的状态。

直到回到秦国上郡,秦始皇也没有任何病情反复的样子,李世民才终于放下心来。

就在这时,另一个好消息也被信使快马送到了他们面前:

太医刚诊出,太子妃已有身孕三月余!

李世民大喜过望,秦始皇亦欣喜万分,忙命人加快速度赶回咸阳。

夕阳的淡淡金色余晖中,君王与孩子并肩而行踏上了白玉石阶。

他含笑擡起宽袖,指着前方肃穆的章台宫群殿,

“我儿还记得,当日你对朕许下的承诺吗?待你来日登基后,莫忘了给朕建一座宫殿。朕也是要当祖父的人了,往后,合该有个宽敞些的地方,让孩子好好玩闹蹦跳....”

李世民神采奕奕顺着父亲的手臂望去,目光仿佛已经穿透了重檐屋顶,看到了东宫里妻子温柔的笑容,看到了儿孙满堂承欢膝下的喜悦。

待回过神来,他立刻顺着父亲的话答道,

“孩儿遵命!生我者父母,养我者万民,孩儿不但想让自己的孩子有宽敞的宫殿玩耍,也想让天下百姓的孩子,也能有宽敞明亮的房屋,让他们不用再忧心下雨天漏雨、下雪天被压塌.....让天下寒士俱欢颜,此乃为君者之本分也!”

其实,秦国的建设才一步步走上正轨,他纵便再在意这个即将出世的孩子,也不可能专门给孩子修个宫殿来玩,只是顺势附和父亲让他高兴罢了。

既然父亲主动念叨起想修宫殿,等自己以后即位了,阿房宫是一定要尽快动工的——

至于经费,他打算从自己的封地私库里先凑。

除了先前的众多封地,前几年父亲又赐了齐国数县给他,还允许他把封地上的盐池收入全部自留……纵便李世民每年都会留出一部分收益来充作救灾的备用,剩下的私库余额,也是十分可观的。

秦始皇听完一怔,好一个,让天下寒士俱欢颜!

这一刻,他立刻想到了梦中最后看到的那些文字,想到了“海清河晏,国祚绵长”之词,目光不由渐渐凝重起来。

恐怕,天意让那个梦境,带自己看完了大秦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就是想提醒自己:

是有了世民心忧黎民的治国之道,大秦,才会迎来后一种结局吧?

自己既得了预示,又岂能背道而行?

这样想着,君王伸出修长有力的手,紧紧握住了李世民如今也同样修长有力的手,

“朕统六国,四海疆域归一,我儿之心志在天下,欲令四海人心归一,欲履水火如平地....大秦一路挥剑斩棘走来,有我儿与朕携手同行,又何愁前路无坦途?如今乱世已定,天下之民对朝廷满心期待,我儿可大胆去做你想做的事!”

(正文完结)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