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清宫秘史十二章 > 第307章 死后九年才下葬

第307章 死后九年才下葬(1/2)

目录

1937年8月3日,辽宁锦县驿马坊的荒郊野外,一场迟到九年的葬礼终于落下了帷幕。

“老帅,让您委屈了九年,今天兄弟们送您最后一程。”

鞭炮声骤然响起,棺椁入土为安,人们脸上除了悲痛还有惶惑不安。

这是谁的葬礼?

你可能想不到,这是东北王张作霖的葬礼。

“咦?张作霖不是在1928年就死了,为何到如今(1937年)才下葬?”

整整停棺九年,其中发生了什么?

…………

这事听我慢慢道来:

1928年6月4日清晨5时30分,奉天(今沈阳)皇姑屯附近的京奉铁路,

与南满铁路交汇处,“轰隆”一声巨响,划破天际!

不得了!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药,将张作霖乘坐的“蓝钢车”专列炸毁,

一瞬间,车厢残骸飞溅,铁轨扭曲变形,列车上的乘客死的死,伤的伤。

张作霖那节车厢受损最严重。

在道轨旁边,侍卫长温守善半跪在地,“老帅,您醒醒!不能睡!”

“都愣着干嘛?快!快呼叫汽车,把大帅火速送奉天大帅府,让医生做好准备!!”

温守善摸到张作霖衣襟下的血迹,声音发颤却咬牙道:

“用这床被子裹紧!车呢?车备好了没有?直接奉天,快!”

旁边参谋扶着受伤的杨宇霆,急声问:“守善,吴督军他……”

温守善眼一红,头也不回:“别管了!先救大帅!

谁也不准声张,就说大帅只是受了点轻伤!”

司机已经发动汽车:“上车!快上车!”

汽车风驰电掣驶向奉天大帅府……

然而老张伤势过重,这位统治东北十四年的“张大帅”,回到老家只说了一句话:“我想尿尿!”

头一歪,死了。

时间定格在当晚9时30分,时年53岁。

张作霖的突然离世,让东北瞬间陷入权力真空。

此时,北伐军已逼近华北,日本关东军虎视眈眈,随时可能以“维持秩序”为名出兵占领东北。

帅府内,张作霖的继室卢氏与核心幕僚王永江、杨宇霆等人当机立断:秘不发丧。

他们对外严密封锁消息,每日依旧“照常”向帅府内的“张作霖”汇报公务,

厨房按时准备他爱吃的菜肴,医生也假装每日诊病。

日本领事馆派女间谍川岛芳子前来“慰问”,卢氏强撑着病体出面接待,

谎称老帅“伤势无碍,正在静养,不许外人打扰!”。

这一瞒就是18天。

直到6月21日,张学良秘密从北平返回奉天,稳定局势后,才正式对外公布了父亲的死讯。

此时,张作霖的遗体被暂时停放在帅府东花园的花厅内。

这里曾是他接待宾客、商议军政大事的地方,如今却成了临时灵堂。

花厅内悬挂着张作霖的遗像,仿佛正笑对芸芸众生。

供桌摆满祭品,帅府上下缟素,然而,因局势紧张,祭奠仪式十分简陋。

张学良深知,父亲的葬礼不仅是家事,更是东北政权合法性的象征,必须慎之又慎。

…………

张作霖生前虽出身草莽,却极重身后名。

他早有打算,要在东北为自己修建一座堪比帝王陵的墓园。

1928年,他看中了抚顺以东的铁臂山(今抚顺大伙房水库附近),

此地背靠长白山余脉,前临浑河,他请教了“赛神仙”小诸葛,

“老帅,此地风水极佳,定会庇佑后世子孙香火兴盛。”

张作霖听闻大喜,当场赏赐小诸葛千两纹银。

老张将这地方定名“元帅林”,并聘请国内顶尖工匠设计,计划仿照明清皇陵规模,耗时三年完成。

还没完全建成,老张就死了。

张学良掌权后,立刻推动元帅林工程。

他从北京、河北等地征集了大量明清古建筑构件——包括故宫的石狮子、圆明园的石柱础,

甚至从河南、山东迁来历代石碑,试图让这座陵园成为东北的“文化地标”。

到1931年,元帅林的主体工程已近完工,神道、牌坊、石像等初具规模,只待张作霖的灵柩迁入。

就在这节骨眼上,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彻底击碎了这一计划。

日本关东军迅速占领东北,元帅林的建造半途而废。

部分建筑被炸毁,石料被日军挪用修建工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