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清宫秘史十二章 > 第306章 傀儡皇帝

第306章 傀儡皇帝(1/2)

目录

溥仪虽为满洲国皇帝,实则是日本关东军手中的提线木偶。

伪满洲国的军政大权,从一开始就和溥仪无关,日本人不会把枪杆子交到他手中。

他的“统治”不过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

溥仪在成为伪满洲国“执政者”后,(注意,最初他想在沈阳,也就是奉天称帝,暂时还没去长春)

1932年3月10日,他与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签订了秘密协议——“汤岗子温泉密约”。

(密约是在辽宁鞍山汤岗子温泉签订的,故命名)

溥仪想要的军事权力,日本人岂能放手?

“汤岗子温泉密约”的主要内容如下:

1.伪满洲国的治安维持及国防委以日军。

2.国防上所必需的铁路、港湾、水路、航空路的管理及新建均委以日本。

3.任命日本人为伪满洲国参议,中央、地方的官署也要任用日本人,他们的选任、解任需经关东军司令官的同意。

4.以上宗旨及规定是将来两国缔结正式条约时的基础。

另外,关东军通过设立“总务厅”作为伪满的实际统治核心,

所有政策、法令均需经总务厅批准,溥仪的“御批”只是形式。

1934年,溥仪被日本人指定在长春称帝时,关东军为他设计了“即位大典”,

当时溥仪吃惊问,“登基大典难道不按祖制吗?”

“陛下,你要顾全大局,满洲国首先是与日本合作的国家,要按符合日本的流程。”

关东军严格规定仪式流程必须体现“日满一体”。

他被迫穿着关东军指定的“陆海空军大元帅正装”,而非清朝皇帝的龙袍,

甚至连祭天仪式都要加入对日本天照大神的供奉——这是日本试图从精神上同化东北民众的手段。

溥仪虽不情愿,却只能照做。

在日常政务中,溥仪的“决策权”被彻底架空。

据他在《我的前半生》中回忆,每次“国务会议”,

关东军参谋长或总务厅长官都会提前将“议题”和“结论”告知他,他的任务只是“宣读”而已。

1935年,他想任命自己的亲信郑孝胥为“国务总理”,

却被关东军以“郑孝胥过于维护满洲利益”为由否决,最终换上了完全听命于日本的张景惠。

(张景惠是张作霖的盟兄弟,此时成了汉奸)

甚至溥仪私人生活也被关东军监视和安排。

彼时,婉蓉因出轨和吸食鸦片,整天人不人,鬼不鬼的样子,

溥仪对他厌恶至极,将其打入冷宫,其皇后之位形同虚设。

日本人为了安插一名间谍,主动为溥仪介绍日本女性为妻子,

而此时,溥仪的亲属给他介绍了一位女孩,此人就是谭玉玲。

当时谭玉龄年仅17岁,出身于满族贵族家庭(原姓他他拉氏,后改姓谭),她正在北京某中学读书。

溥仪见她长得温柔大方,说起话来细声细语,具有传统女性的美,因此一见钟情。

基于此,溥仪回绝了关东军为他选日本女孩子的要求,

他怕被日本女人监视和威胁到自身安全。

1937年8月18日,溥仪在这个黄道吉日,隆重将谭玉玲迎娶进宫,

封其为“祥贵人”,两人由此建立婚姻关系。

谭玉龄的父亲谭庆林曾在清末担任过武官,家境属于中等,

虽非顶级豪门,但有着一定的传统礼教背景。

谭玉龄入宫后,与溥仪关系较为和睦。

她性格开朗,对溥仪也很体贴,成为溥仪在傀儡皇宫中,少数能给他慰藉的人之一。

不过好景不长。

1942年,谭玉龄突然病逝(死因存在争议,有说法认为与日本关东军的干预有关),

死时年仅22岁,溥仪对此十分悲痛。

伪满宫廷内遍布关东军安插的“眼线”,其中最着名的是吉冈安直。

吉冈几乎寸步不离溥仪,他的职责是“指导”溥仪的言行,

小到日常饮食,大到外交活动,都必须经吉冈同意。

溥仪曾想私下与前清旧臣会面,吉冈会直接闯入房间打断,理由是“防止无关人员干扰日满合作”。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