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威力增大后的霹雳弹(1/2)
军工坊的火光映红了半边天,铁砧撞击的铿锵声震得檐角铜铃不住轻响。赵姬刚踏进坊门,就见忽兰正蹲在地上,手里捏着块焦黑的麻布,眉头拧得像铁匠铺的铁钳。
“太后怎么亲自来了?”忽兰慌忙起身,甲胄上的铁环叮当作响,“属下正看这油浸麻布的引线,您瞧——”他举起麻布,边缘已烧得蜷曲,“浸了桐油是防潮,可烧得太快,比寻常麻纸引线快了两息,刚才试炸时,差点没来得及撤到安全区。”
赵姬接过麻布捻了捻,指尖沾了点黏稠的桐油:“油太多了,火借油势自然快。让工匠用松烟调和桐油,比例按三成油、七成松烟来,既能防潮,燃烧速度也能慢些。”她转向正在熔铁的工匠,“铸铁壳的陶土夹层,试过了吗?”
掌炉的老工匠连忙从窑里拖出个铁壳,外层裹着青灰色的陶土,像给铁穿了件铠甲:“回太后,按您说的法子烧了三炉,这是最匀实的一个。您看这陶土,敲着脆,却耐烧,刚才用柴火烤了半个时辰,没裂。”
忽兰抄起把小锤,对着铁壳边缘轻轻一敲,陶土应声剥落,露出里面乌黑的铸铁:“就是这陶土太脆,怕经不起长途搬运。上次运霹雳弹去陇西,路上颠簸,陶瓮磕破了三个,幸好没装火药。”
“那就加层篾条。”赵姬指着墙角堆着的竹篾,“像编竹篮那样,在陶土外编层网,既能缓冲震动,又能固定陶土。让竹匠来做,比你们这些糙汉子手巧。”
忽兰眼睛一亮,转身就喊:“快去找竹匠班的老王头!让他带着家伙什过来!”
猫小统从赵姬袖中探出头,碧绿的眼珠扫过铁壳:“检测陶土成分含硅量过高,脆性大。建议掺三成高岭土,提高韧性。”赵姬听得仔细,立刻对老工匠道:“往陶土料里加三成高岭土,就是烧瓷器用的那种白土,能让陶土更结实。”
老工匠愣了愣:“烧瓷器的土?那玩意儿贵着呢……”
“贵也得用。”赵姬语气不容置疑,“伤了一个弟兄,比十车高岭土还金贵。让少府拨专款,就说是军需,他们不敢克扣。”
正说着,竹匠老王头背着竹篾进来了,手里还拎着个刚编好的竹篓:“忽兰将军喊我?是不是又要编装箭的竹筐?”
“比那要紧!”忽兰把铁壳塞给他,“给这铁疙瘩编层外衣,要结实,还得贴服,不能晃荡。”
老王头眯着眼打量片刻,拿起竹篾就编起来,手指翻飞如蝴蝶穿花:“这有何难?就像给娃娃做襁褓,松了不行,紧了也不行。”他边编边笑,“前几日给尚食局编菜篓,他们说太后新制的玻璃罐怕碰,让我编了层软篾套,这会儿倒用到军工上了。”
赵姬看着竹篾在铁壳外渐渐成形,忽然对忽兰道:“让工匠把提纯硝石的蒸馏器搬出来,我要亲眼看着他们操作。”
忽兰连忙让人把一套铜制蒸馏器抬到院中,器身擦得锃亮,活像太医署的药壶。负责提纯的小吏是个白净书生,见了赵姬,手都有些抖:“太、太后,这蒸馏法是按您说的,先将硝石溶于水,过滤后倒进这铜壶,底下烧火,蒸汽顺着铜管出来,凝结成的就是纯硝石……”
“我看看提纯后的成品。”赵姬接过他递来的陶罐,里面装着雪白的晶体,比寻常硝石剔透得多。她捻起一点,放在指尖捻了捻,“颗粒太粗,再磨细些,越细越好。”
猫小统蹲在她肩头,尾巴尖扫过陶罐:“纯度92%,含少量氯化钾杂质,不影响威力。建议用瓷研钵研磨,避免铁器摩擦产生火星。”赵姬立刻道:“换瓷研钵磨,别用铁的,仔细起火星。”
书生慌忙点头:“是!前日磨硝石时,铁杵碰了铁臼,真的溅出火星,吓得小吏赶紧泼了水……”
“以后都用瓷的。”赵姬把陶罐放回案上,“硝石提纯是大事,一丝马虎都不能有。再调三十人专司提纯,分成三班,人歇活不歇,务必保证供应。”
忽兰在旁补充:“我已经让人在坊后建了三间密室,窗户都糊了厚纸,提纯就在密室里做,闲杂人等一律不准靠近。”
赵姬满意点头,正要说什么,就见徐福带着两个方士匆匆进来,手里捧着个奇怪的铜球,球上钻了密密麻麻的小孔。“太后!臣按您的嘱咐,做了这个‘测爆器’!”徐福脸上沾着铜屑,却难掩兴奋,“将火药样品放进球里,点燃后若能炸穿小孔,说明威力够了;若炸不穿,就是硝石比例不够。”
忽兰接过铜球掂量着:“这玩意儿靠谱吗?上次试炸,凭着眼看估威力,总不准。”
“试试便知。”徐福从陶罐里舀了勺提纯后的硝石粉,又按比例混了硫磺和木炭,小心地填进铜球,“就用新提纯的硝石,按太后说的比例配。”
众人都退到十步外,徐福点燃引线,只听“嘭”的一声闷响,铜球被震得跳起来,落地时滚出老远。忽兰跑过去捡起,只见球上的小孔果然被炸开了几个,边缘还嵌着些焦黑的火药渣。
“成了!”忽兰举着铜球大笑,“这威力,比上次强了足有四成!”
赵姬却指着铜球上没炸开的小孔:“还有一半没炸开,说明配比还能再调。硝石再加一成,硫磺减半成试试。”
徐福连忙记下:“臣这就去配新的样品!若是能让所有小孔都炸开,威力定能再上一层!”
正忙得热火朝天,坊门外忽然传来争吵声。一个粗嗓门喊道:“凭什么不让进?我是墨家的墨离,来送图纸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