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霹雳撼东瀛(1/2)
咸阳城外的破穹军营地,秋阳正烈。赵姬掀开车帘时,正见演武场上尘土飞扬,铁甲撞出的铿锵声混着呼喝,隔着百步都能震得人耳膜发颤。小翠扶着她下车,眼尖地指着演武场中央:“主子您看,是忽兰副将!”
演武场中央,穿银甲的忽兰正勒着马,左臂上还缠着去年西征时留下的箭伤绷带。他身后的队列一半是束着秦式发髻的锐士,一半是留着辫发的草原健儿,此刻都屏息望着场中那尊黑铁炮架——炮口前三十步,堆着半人高的草垛,活像座缩小的土城。
“都退后五十步!”忽兰的声线带着草原汉子特有的粗亮,马鞭往空中一扬,“霹雳弹第三轮试射,点引信!”
两个亲兵捧着陶瓮似的东西上前,小心翼翼地将引线搭在火石上。赵姬下意识往小翠身后躲了躲,却见忽兰已翻身下马,单膝跪在地上,手指在草垛旁比划着什么——那是他当年亲授的测距法子。
“咻——”引线燃尽的尖啸刚起,震耳欲聋的轰鸣就炸开了。浓烟裹着碎石冲天而起,等烟尘散了些,赵姬眯眼望去,原本紧实的草垛竟炸出个丈许宽的豁口,断草混着泥沙溅得满地都是。
“威力是比去年强了三成。”忽兰拍着亲兵的肩大笑,甲胄上落满尘土也不在意,“但引线还是慢了,刚才若真是攻城,敌军早该反扑了。”
“忽兰副将的眼光,还是这么毒。”
忽兰猛地回头,见赵姬正站在演武场边缘,月白锦袍被风吹得微动。他慌忙解下头盔,露出额角那道浅浅的刀疤——那是当年赵姬亲手为他包扎时,笑着说“这是勇士的印记”。
“属下参见太后!”忽兰单膝跪地,身后的破穹军将士齐刷刷跪倒一片,秦人与草原人异口同声的呼喝,惊飞了树梢上的麻雀。
赵姬扶起他,指尖触到甲胄上的凉意:“起来吧,我就是闲逛过来看看。这霹雳弹,是按去年的方子改良的?”
“是!”忽兰眼睛发亮,指着地上的陶瓮碎片,“工匠说加了硝石比例,爆力更猛了。只是……”他挠了挠头,“有时引线烧得快,有时慢,前几日试射,还有个陶瓮没扔出去就炸了,伤了两个弟兄。”
赵姬捡起块碎片,陶土上还留着烧灼的焦痕。她忽然想起什么,快步走到那处炸出的豁口,蹲下身捻起一把土:“这威力,若是用来炸礁石,够不够?”
忽兰愣了愣:“礁石?太后是说……河道里的暗礁?”
“比那更硬的。”赵姬站起身,望着远处渭水的方向,目光忽然变得锐利,“一座岛。”
小翠在旁悄声提醒:“主子,风大了,仔细着凉。”赵姬却没理会,反而指着演武场:“再试一次,我要看引线燃烧的时辰。”
忽兰虽疑惑,还是挥手传令。这次赵姬看得极细,见那引线燃到一半时,忽然有段受潮的药线卡住了,亲兵手忙脚乱去拨弄,险些被火星燎了手。
“问题就在这儿。”赵姬转身看向忽兰,“引线用麻纸裹药粉太容易受潮,换成油浸的麻布试试。还有这陶瓮,太脆,炸的时候容易提前碎裂,改用铸铁壳如何?”
忽兰眼睛瞪得溜圆:“铸铁?那得多沉!弟兄们怕是扔不动。”
“谁让你们用手扔了?”赵姬笑起来,眼角的细纹在阳光下格外柔和,“等公输先生他们把蒸汽机造出来,就能安在船上。到时候别说扔,就是架着炮管轰,也能轰得又远又准。”
“蒸汽机?”忽兰挠头,“就是去年太后让墨家那群匠人捣鼓的铁疙瘩?”
“那可不是铁疙瘩。”赵姬望着渭水波光,声音轻得像叹息,“那是能让船不用风帆、不用摇桨,自己跑起来的东西。”
她忽然住了口,指尖无意识地绞着锦袍系带。小翠最懂她的心思,知道主子又想起那些没人能懂的“前事”了——去年冬夜,主子曾抱着她哭,说海里有座岛,岛上的人会在千年后闯进来,烧杀抢掠,让中原大地血流成河。中原大地差点被那帮畜生害的亡国灭种。当时她只当是主子做了噩梦,可此刻看赵姬的神情,倒像是真有那么回事。
“太后,您是想……”忽兰试探着问。
赵姬深吸一口气,转身往马车走:“忽兰,让工匠按我说的法子改霹雳弹,铸铁壳要厚三分,硝石比例再加一成。安全性务必保证,不能再伤了自己人。”
“加硝石?那会不会太烈了?”忽兰追上来,“上次加了一成,陶瓮都炸得找不着整块碎片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