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1/2)
第一百三十章
梁栖梧出生在秋收的季节,今年风调雨顺,各州迎来丰收。
不少选择司农寺提供的种子农户得到了回报,收成比往年增添了两成。事实证明用精心培育出来的种子深耕细作,得到的收获要好许多。
得到老百姓的认可,给了司农寺极大的鼓舞,他们不止要在种粮上动脑筋,还会尝试果蔬嫁接,玩出新花样。
接地气的农业指导第一次深入民众。
这群人会下乡处理农民们遇到的虫害难题,与他们相互交流种植技巧和各种作物的习性,从而提高产量。
这种情形在以往是极少的,但今年衙门特别重视,也开了先河。
并且不久的将来,九州都会全面设施专门的农业指导,争取在正常的情况下保住农民的饭碗。虽然没有杂交技术,但可以从育种和土壤改良,以及生产工具改进上动脑筋。
从百姓手里收取到的赋税陆续入了各地指定的粮仓,同时粮草也开始先行。
在梁栖梧抓周那天,赵老太特地备了不少东西,有书籍,笔砚,胭脂钗环。
赵雉则备了吃食,弓,兵器等物。
梁萤直接把国印,公文之类的东西丢上去。
结果那家伙很有一番出息,什么都没抓,只抓了一枚金元宝。
甭管他们怎么诱导,她只对黄灿灿的金元宝有兴致。
众人哭笑不得。
赵老太安慰道:“金元宝也挺好的,能富国。”
梁萤无奈朝自家闺女招手,小家伙已经能勉强走路了,头上梳着两个小揪揪,跌跌撞撞地向她走来,嘴里说着模糊的叠词。
梁萤伸手把她抱进怀里,问道:“绵绵很喜欢金元宝吗?”
梁栖梧把元宝给她,“抱抱。”
梁萤要接过,她却又缩了回来,藏着不乐意分享。
此举把赵雉逗笑了。
梁萤掐了一把闺女的脸儿,啐道:“小财迷。”
抓周宴的第二天兵部整顿军队南侵,赵雉亲自为郑曲等人饯行。
甘宗群年纪大了,曾要求出征,被赵雉拒绝,他身经百战,精通兵法,现在体力难免比不得年轻人。
行军打仗千里迢迢奔劳,怕他吃不消折损在路上,还不如留在京中做老师用他毕生的经验培养有资质的新人。
此次出征除了郑曲外,金鸣和姜怀也在其中,他们都是跟着俞州一路走来的部将。
这些人跟赵雉一样都是狂热的军事份子,他们期盼着重回战场,开疆扩土,名垂千古。
赵雉送上饯行酒,说道:“南蛮之地荒无人烟,瘴气蛇虫众多,诸位此行,需多加小心。”
郑曲道:“陛下且放心,臣等会小心行事。”
奉三郎也道:“这一路打过去,不知何时才能归来,咱们大周的版图就靠诸位去画了。”
此话一出,人们皆笑了起来,野心勃勃。
把那群人送行后,回宫的途中赵雉心绪难平。
秋风萧瑟,他从十三岁参军之始,便知战争的残酷与不易。
现在回头看往日曾经,不禁有些许感怀,他庆幸遇到梁萤,因为她的坚定让他有机会完成一生夙愿。
哪怕是被推着前行,却让他证明了自己可以,有将帅之才。
见他难得的神情肃穆,梁萤扭头问:“赵郎君在想什么?”
赵雉回过神儿,握住她的手边走边道:“我在想,如果当初没有遇到你,我此番又是何光景。”
梁萤愣了愣,笑道:“以你的实力,有钱有人,做个快乐的土匪也不差。”
赵雉挑眉。
梁萤好奇道:“那现在呢,身在这座围城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把大半光阴都耗在强国梦上,是否值得?”
赵雉想了想,说道:“这得问李疑他们。”
如果李疑他们觉得值,那他就是值得的。
登基的第三个年头一切都趋近于平稳。
教育改革,农业发展,商户扶持,南侵扩张,重启丝绸之路,推广棉花种植,布局万通标行等等,梁萤正在逐步勾勒自己的理想蓝图。
如今她身居高位,想要像以往那般见一见各州的老头儿们可不太容易。她突发奇想,打算在开年元宵设宴,把各地的老家伙们请到京城聚一聚。
对此赵雉并无异议。
年底时各州的州牧们拖着年迈之躯进京欢聚一堂,当初顾老儿七十岁致仕,到现在都已经八十多了,哪怕已经白发苍苍,精气神儿却好。
他们曾见证过梁王室的兴盛与衰败,原以为一生都将遗憾离场,却不曾想在生命的倒计时迎来了生机,好似枯木逢春。
这个千疮百孔的世道被他们这群人修修补补,剜去了腐肉,生长出新的生肌,从此充满着无限活力。
魏老儿回想半生蹉跎,如今重回京中,惊叹于短短几年的繁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