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2/2)
他不由得同梁萤感慨,说道:“陛下呕心沥血,这些年咱们大周眼瞧着一点点起来了,当真不容易啊。”
梁萤抱着暖炉,应道:“那也得是你魏老儿赏脸,替我把地方给守住了。”顿了顿,“我现在关在庙堂,反倒不像往日那般得自由,有时候也很羡慕你们,来去自如。”
魏老儿摆手,“走不动了,我七十多的人,也折腾不了多少日了。”
梁萤撇嘴,“顾老儿八十多的人了都能扛,离百岁还有十几年呐。”
听到这话,顾老儿忍不住道:“合着我还得干到入土不成?”
此话一出,众人全都笑了起来。
李疑同他们吐槽当初查舞弊案熬夜到天亮的情形,几个老头儿无奈不已。
建国初期用人紧,又出现这样的事情,着实不知该说什么好。
这些州牧中胡志国的年纪要轻些,梁萤还想把他调进京来,却不料胡宣埋汰道:“父亲可切莫着了陛下的道儿,这京城里的事哪有地方上轻松?”
当即同他数落了一大堆。
胡志国哭笑不得,可以说自家崽从入仕之初就是被推着走的,一个坑一个坑接着跳,往后的几十年只怕都得交代在朝政上了。
对于他的吐槽,梁萤无耻画大饼忽悠。
胡志国也习惯她画的大饼了,回想当年最初做出来的决定,也不由得感慨万分。他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是第一个勇于走出去的人。
一步步走到至今,心中百感交集。
人们数年未见,今日相聚一堂,皆有着说不完的话。
以往地方上的事都是上报到京,现在能当面谈论,梁萤这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同这群爷爷辈的老儿们秉烛夜谈。
他们都是她政令所至的执行者,亦是守住地方太平的一方大佛。
提到即将施行的教育改革,黄老儿捋胡子道:“十二岁分流甚好,这个时候能写会算,通文理,懂律法,就算不再去学堂,也不至于不开化。”
胡志国也道:“娃娃们的教育关乎国家的前程,马虎不得,陛下提出分流之策,臣以为极好,不仅要为朝廷培养治国之才,六部的律法、武学、农业均可涉及,范围广泛,全面开花,实乃利国利民之策。”
他们都对分流之策赞许,像现在大力钻营农业发展,培育种子,种植指导,这些都需要专门的人才去做,去试验。
管允州的焦老儿还特地把当地用棉花织出来的棉布带了少许来,颜色洁白,手感绵软,却不像丝绸那般光滑,带着细小的绒毛。
人们全都凑到一起看这新奇东西。
梁萤说它以后会替代麻织物的地位,实现全民普及。
焦老儿笑呵呵道:“那我允州那边岂不得发大财了?”
此话一出,众人全都埋汰他没出息,他理直气壮道:“你们这是嫉妒我允州,现在各州四通八达,若是能把棉纺织业做起来,每年抽取的商税都不得了,当地衙门富了,得的月奉就多。”
顾老儿道:“倘若土地都拿去种它了,粮食从何处来?”
梁萤笑道:“无妨,待南蛮之地打下来,就有更多的土地耕种了。”
岭南因气候因素,最适宜种两季稻,且物产丰富,只要能开疆扩土,打到哪里就种到哪里。
实在不行以后把西域全部搞下来,那边日照充足,比允州还适合棉花种植。
元宵那天百官齐聚朝阳殿,梁萤一袭华服,与赵雉坐在食案前,接受朝臣跪拜。
为了照顾这群老头儿,膳房里备下的饮食都比较软烂,十八道菜肴里有一道是烧肉,用猪肉和鸡子烧制而成,五香浓郁。
往日的土猪因为不曾去势,腥骚味重,就算用再浓的作料都不容易压制住,今日吃到的猪肉却跟以往大不相同。
有人好奇问了一嘴。
梁萤得意跟他们解释劁猪这项技术活,只有去了势的猪才会多长膘,要不然都顾着繁殖去了,味儿又重,不好吃。
在坐的老儿们听后集体蛋疼,因为劁猪跟太监割蛋差不多,但做出来的肉确实好吃,又忍不住多吃了一块。
他们却不知,为着这项劁猪技术,底下的人反复试验了一年多,才能完美劁猪,让受伤的猪保证存活率,不会死亡。
只要是搞吃的,梁萤都会花心思去弄。
羊肉燥热,夏天频繁吃可扛不住,鸡鸭鹅鱼又解不了馋,牛肉就更别想了。
在这个农耕时代,哪怕她是帝王,若敢为了口腹之欲宰牛,只怕弹劾的奏折都会把她给淹死。
劁猪这门技术成功解了她的心头病,在元宵宴上备下这道烧肉,确实一改猪肉难吃的雪耻。
宴饮后众人又走到城楼那边看打铁花,漫天绚烂火花拉出一条条金色丝线,人们站在远处观望那些火树银花,忽听鞭炮声传来,把众人吓了一跳。
梁萤非常奢侈地使用火药制作鞭炮助兴。
满地的大地红意喻新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赵雉揽着她的肩膀,夫妻二人在官员的簇拥下眺望那片瑰丽火光。
从相遇,到携手走到今日。
望着身边一群忘年交的可爱助攻,和身边的男人,梁萤眼里倒映出浪漫火花,笑意盈盈。
她用自己的方式,与这个时代融合。
这一遭,没白来。
还有两章以梁栖梧的视觉去看待父母相处和王朝变化,以及后世系统直播祖宗先辈们的奋斗历程和畅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