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唐储君 > 第41章 琉球学子 长安登科

第41章 琉球学子 长安登科(1/2)

目录

长安的秋闱放榜日,贡院外的红墙下早已挤得水泄不通。阿麻福混在考生中,手心的汗把襕衫的袖口都浸湿了。他踮着脚,目光在密密麻麻的榜单上逡巡,从榜首看到榜尾,又从榜尾折回中间,心脏像揣了只兔子,砰砰直跳。

“阿麻兄!中了!你中了第二十七名!”同寓居在“海东斋”的新罗学子金允文突然抓住他的胳膊,声音因激动而发颤,“快看,‘琉球阿麻福’,赫然在目!”

阿麻福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琉球阿麻福”五个字用朱笔写就,在阳光下格外醒目。他愣了片刻,忽然捂住脸,滚烫的泪水从指缝间涌出——这不是普通的名次,是琉球开天辟地头一遭,有学子在大唐的科举中中了举人!

消息像长了翅膀,先一步传到了国子监。曾教过他的王博士听闻喜讯,当即提着酒壶赶到“海东斋”,拍着他的肩膀大笑:“好小子!果然没给琉球丢脸!当年你在琉球学宫背《论语》结结巴巴,如今竟成了大唐的举人,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阿麻福捧着酒杯,哽咽道:“全赖夫子教诲。若不是您把《制义精要》逐句讲透,学生哪能写出入考官眼的策论?”他说的策论题为“海疆治理策”,文中提出“以教化代兵戈,以互市通民心”,深得主考官赞赏,批语写道:“虽为海东学子,却有大唐气象,难得,难得。”

三日后,李承乾在金銮殿召见新科举人。阿麻福跟着众学子跪拜于丹陛之下,听着内侍唱名,心脏几乎要跳出胸腔。当“琉球阿麻福”四个字响起时,他深吸一口气,稳步走上前,跪地叩首:“臣阿麻福,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承乾看着阶下这个身着唐式襕衫的琉球青年,眉眼间既有海东人的质朴,又透着中原学子的儒雅,不由得笑道:“平身吧。朕看过你的策论,‘以教化代兵戈’说得极好。琉球虽远,却能出你这样的人才,可见朕的海东教化,没有白费。”

阿麻福躬身道:“陛下谬赞。臣能有今日,全赖大唐恩育。琉球学宫的典籍、长安的教诲,缺一不可。臣愿以所学,报效大唐,安抚海疆。”

“好一个‘报效大唐’!”李承乾抚掌赞道,“朕念你熟悉海东事务,特赐你‘同进士出身’,授登州参军,协助薛仁贵将军处理琉球、倭国往来文书。你可愿往?”

登州参军虽只是从七品的小官,却能直接参与海疆事务,这正是阿麻福梦寐以求的职位。他再次叩首:“臣谢陛下隆恩!臣定当竭尽所能,不负陛下所托!”

退朝后,消息传遍了长安。西市的琉球商人自发凑钱,在“唐兴楼”摆了十桌宴席,为阿麻福庆贺。席间,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商人拉着他的手,老泪纵横:“福少爷,咱们琉球人在大唐,终于能抬起头了!以前人家说咱们是‘化外夷人’,如今你中了举人,谁还敢小看咱们?”

阿麻福举起酒杯,对众人道:“诸位叔伯放心,阿麻福此生,定要让更多琉球子弟走进长安,让天下人知道,琉球虽处海东,却也是大唐的文脉之地!”

消息传回琉球,首里城的百姓们更是欣喜若狂。阿麻和利特意在学宫门前搭起戏台,连唱三天大戏。百姓们提着花灯,举着“琉球举人”的木牌,在街上彻夜游行。有人把阿麻福当年在学宫用过的书桌供了起来,说“这是文曲星用过的宝器”;还有家长带着孩子来学宫报名,哭着求夫子:“求求您,也教俺家娃考举人,去长安见陛下!”

李县令看着这盛况,对阿麻和利笑道:“阿麻兄你看,一个举人的分量,比十道圣旨还重。以前百姓总说‘咱是琉球人’,如今见了唐吏,都改口说‘咱是大唐琉球人’,这就是心的变化。”

阿麻和利望着学宫方向传来的读书声,点了点头。他想起儿子临行前说的话:“爹,等我中了举,就把长安的经书多带些回来,让学宫的弟弟妹妹们都能读。”如今,这话就要成真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